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葆初心 共風雨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王鵬 字號:【

  按照組織安排,結合個人意愿,我作為扶貧干部在2017年7月,被派到財政部的定點扶貧縣——云南省永勝縣掛職,配合永勝縣干部群眾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時節如流,轉眼已經兩年半,永勝縣也將要于2020年2月接受脫貧攻堅最終考核。這期間,我與永勝干部群眾一起走過了艱苦而難忘的歲月,參與、見證了脫貧攻堅在永勝的實踐。現在全縣脫貧攻堅正到“拼刺刀、搶陣地、插紅旗”最后時刻,在永勝縣脫貧摘帽之前回首來時路,心中感慨萬千,過往歷歷在目。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貧困地區最鮮活的實踐

  永勝縣位于云南西北部,金沙江流經215公里,11個民族世居于此,屬于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40.4萬人口,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211戶62215人,貧困發生率為18%。貧困群眾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區和冷涼山區,以“直過民族”傈僳族為主體。致貧的原因:生存條件惡劣,大都居住在深山里、懸崖邊上,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落后,長期封閉,從來沒有走出過那山那水,直到2017年底,永勝縣三個行政村才通了路、通了電,才消除最后1638戶茅草房;長期的封閉和生產力落后,導致教育的落后、思想的愚昧、民族文化素質整體落后,30歲以上的幾乎都是文盲,處在低水平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傈僳族地區早婚早育、很多男性娶不到媳婦的社會問題突出,長期生活在貧困落后狀態是歷史的、真實的存在,永勝金沙江畔的5.3萬傈僳族同胞的歷史與現狀,與“三區三州”之一的怒江傈僳族沒有什么差別。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向著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向著貧困發起了總攻;黨的十九大,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黨三大攻堅戰之一,在總書記關于扶貧重要論述的指引下,堅持精準扶貧方略,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這個脫貧底線,五級書記抓扶貧,實施東西協作和中央國家機關定點幫扶舉措,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向貧困一線集結,政策項目資金向貧困地區保障,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新時代扶貧之歌。

  一路走來一路坎坷,永勝縣也走過了一些彎路,教訓極其深刻,因為對象識別不精準、幫扶措施不精準、干部作風不嚴不實,2017年省級考核只為“一般”,縣委書記和縣長被云南省委約談,告誡永勝干部要珍惜為黨和人民工作的機會。因為對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理解的偏差,永勝縣沒有做到應搬盡搬,導致在原住地扶貧成本的加大,還有大量的貧困群眾存在進一步發展難的問題。

  但是2018年以來,永勝縣以從頭再來的勇氣和韌勁,做到了盡銳出戰、不舍晝夜,縣領導包鄉、鄉領導包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駐村、干部包戶實現全覆蓋,全縣選派了143名村第一書記、664名工作隊員、143名部門包村干部。大家自愿放棄休息,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領導干部帶頭作表率,帶著群眾干,共同奮斗,永勝縣完成了對全縣9.4萬戶30.15萬農業人口的三輪入戶調查遍訪,建立了由戶到村、由村及鄉、由鄉至縣的精準扶貧項目庫。幾條戰線全力推進,全縣交通基礎設施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產業基礎進一步鞏固,住房安全保障全面完成,教育扶貧成效顯著,社會保障應保盡保,大興水利推動農業強縣建設,勞動力轉移就業助力增收,易地搬遷工作順利推進。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永勝縣省級考核的結果為第一等級“好”,分管扶貧工作的云南省副省長陳舜暗訪永勝兩天后,給永勝縣的評價是:“就這么干下去,永勝的脫貧沒問題。”2019年麗江市產業扶貧現場會在永勝縣召開,學習推廣永勝縣在企業帶貧、扶貧產業保險、扶貧資金管理、發展庭院經濟、住房安全保障、大辦民族教育等方面的經驗。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得到國務院激勵通報。5年間,永勝縣每年脫貧近1.2萬人,到2019年底,還剩貧困人口1094戶3303人,全縣綜合貧困發生率降到了0.97%。

  切實履行定點扶貧責任——是我們必須完成的光榮的政治任務

  “有一種真心,叫休戚與共;有一種付出,叫真情實意;有一種幫扶,叫十七載歲月……這就是財政部對永勝人民的真情幫扶和初心不改。”這是永勝縣同志給財政部匯報工作經常說的一句話,我聽到好多次。2018年1月以來,為了加強扶貧干部力量,進一步夯實政治責任,財政部又先后選派5名干部派駐永勝縣,云南省財政廳也加掛1名干部。

  工作隊成立以來,按照財政部黨組指示要求,圍繞永勝縣脫貧需補齊的短板,爭朝夕、知重負重,全方面參與到永勝縣脫貧攻堅戰產業、就業、教育、基礎設施、社保、住房安全、資金管理等每一條戰線、每一個戰壕。“上”——多次到云南省政府以及省財政、交通、教育、農業、水利、林草、扶貧等部門協調對接,“下”——進學校進醫院進田間地頭進貧困戶家門,與永勝縣各級領導干部共面直面困難問題。作為奮戰在基層的工作隊,有過水土不服的痛苦、有過離別家人的不舍、有過不熟悉基層的困惑,現在感受最深是毅力得到磨煉,能力得到提升,事業得到鼎力支持,工作得到同事親朋的理解。

  一年多來,工作隊立足實際和長遠,開創性開展工作,創造了永勝多個“第一”。永勝史上第一家非農業加工企業——服裝加工廠;史上最大的單品種訂單農業——與北大荒集團10萬畝紅高粱訂單供給茅臺集團;史上最大的農產品采購訂單——軟籽石榴3億元;史上最大真金白銀的公益性投資——1億元;史上最大的國際援助項目1億元人民幣;史上第一次成功引進光伏扶貧項目獲批,54座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總裝機量11000千瓦;史上一次性在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帶興建最多小水窖2964個;史上援建煙水工程中同類水庫最大投資額1.26億元;史上第一次擁有11人制標準人工草皮足球場;一次性成立永勝史上最大的教育助學基金500萬元;使永勝縣納入阿里巴巴興農扶貧支持項目范圍;“星光幫扶”江疏影團隊走進永勝;2018年永勝5000噸大蒜滯銷實現華麗逆襲;生態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超過5000個,是之前的10倍多,退耕還林還草指標是原來的3倍多;永勝縣城新建的容納3000人、投資4億元、占地180畝的民族中學2019年9月10日教師節前開學,是麗江乃至云南省一座較現代化的完全中學;第一次永勝縣“六抓六定”扶貧資金管理思路得到省里表揚。

  工作隊得到云南省和麗江市的充分肯定。云南省委副書記王予波同志在工作隊匯報材料上給予批示。云南省組織部長李小三、宣傳部長趙金、副省長陳舜以及財政廳張巖松廳長、麗江市委政府主要領導也通過各種形式予以肯定。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中國財經報等媒體都對工作隊的幫扶情況進行了報道。

  作為共產黨員,最大的認可是群眾的認可,最大的口碑是群眾的口碑。我記得要去考察海拔3000米的山頂上一條準備籌資修建的出山路,涉及7.4公里,4個村小組,上百戶、三百多人,聽說我去研究修那條泥路,早就認識我的群眾自發來到我停留的農戶家里,前前后后30多人激動地早上10點多就燒烤,喝起了酒唱起了歌。我對口幫扶的兩戶貧困戶中有一家寡婦帶著上大學的女兒過活,2018年春節的時候,我收到一條短信,長長一百多字,出現最多的字眼就是“感謝”,那是她的女兒發來的。我想,這就是最大的肯定和口碑,這就是共產黨人不能忘記的初心之源。永勝縣委書記楊曉敏說,“這幾個干部沉到最基層,始終與我們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永勝干部群眾沒有不認識你們的。”

  脫貧攻堅既然是一場戰斗,就難免有犧牲——但勝利終將屬于我們

  “于歷史長河,我也許只是一滴水珠,但我也要以水珠的執著,追尋生命的浪花;于蒼穹社會,我也許只是一棵小草,但我也要以小草的方式,向春天展現生命的綠色”。這是麗江一位少數民族好兒女的生前日記。我們雖然沒有她那樣偉大,但將永遠學習她的精神,我們雖然沒有她那樣勇敢,但將在扶貧的路上砥礪前行。崢嶸歲月,曙光在即,也是思緒萬千。

  在永勝49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一千多名工作隊員長期駐扎在村里,背后這可能就是一千多個家庭,很多還是家里的頂梁柱。一年多來,工作隊穿梭在崇山峻嶺間,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用雙腳和真情丈量著永勝的山山水水,跟大家一起與山斗、與江斗、與干旱斗、與貧困做斗爭。一年多來沒有節假日,沒有周末,甚至有些駐村隊員剛開始在一些偏遠的村沒有床睡,沒有蔬菜吃,遍訪時候甚至晚上回不去村委會,就在農戶家里的火塘邊靠一宿。他們就像鉗子一樣,一頭扎向貧窮,要把貧窮從這片土地上連根拔除。

  云南省黨代表、魯地拉鎮治讀坪村支部書記海富嵐,一個傈僳族婦女干部,能開大車、小車、摩托車,5年時間騎壞了3輛摩托車,能為群眾看病治療,還能做畜牧獸醫。她把全村210戶群眾當自己親人,帶領群眾發展花椒、天麻產業,2018年在魯地拉鎮率先脫貧。她還把剩下不能脫貧的一戶4口人的戶口改在自家的名下,一戶不漏地帶著脫貧。三川鎮一位剛生完二孩的母親,在產假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就背起年幼的孩子,帶上年邁的母親投入到扶貧攻堅的戰斗中,一個女孩子剛結婚,就被派來了村里,愛人是名軍人,他們的蜜月就是老公陪著老婆干了一個月入戶遍訪,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這就是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的平凡故事。

  2018年以來,永勝縣4名一線扶貧干部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們由于疲勞過度,精神緊張,有個一覺就沒有醒來,有個在遍訪農戶家時直接倒下了。據了解,2015年以來,全國上百名扶貧干部倒下了。我想他們就是“浪花淘盡后的英雄”,就是“最可愛的人”,就是用生命在踐行“初心”和“使命”。

  從來就沒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扶貧路上,我們出現了立志移除貧困大山的“愚公”,出現了三過家門不入的“大禹”,出現了當代務實為民的“焦裕祿”,更有千千萬萬默默奉獻、付出,甚至犧牲的一線扶貧干部和他們身后的小家。是他們,將貧窮改頭換面變成富足;是他們,讓黨的政策陽光照進現實;是他們,讓黨和人民群眾的感情變得更加貼近。

  很快,永勝縣將迎接國家評估驗收,全國也將又有一批即將脫貧摘帽全面奔小康的縣,2020年后我國將消除絕對貧困,勝利在望。即使未來可期,作為共產黨員也不能懈怠,農民的生活還可以更好,鄉村振興還需要繼續努力,未來還有很多中國夢需要我們去實現。想起那些“可愛的人”,那些鐫刻在山河上“最美的名字”,還有背后一直默默支持的同志、家人和朋友,我們不敢懈怠,只有勇往直前,奮力去實現心中對自己的承諾、對老百姓的承諾、對黨和國家的承諾。

  “無比艱巨、無比光榮,一生中從未有過如此刻骨銘心的經歷,但請放心,我們必將勝利。”永勝縣大安鄉黨總支書記說的這句話,道出了日夜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上所有干部的心聲。

  (作者系財政部掛職云南省永勝縣委常委、副縣長)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