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慶縣位于粵中偏西、西江中游北岸,面積2003平方公里,轄13個鎮(街道),193個村(居),總人口41萬,其中鄉村人口30萬,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農業縣。
近年來,德慶突出“一核四治”鄉村治理、農村產業“四化”、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百村示范”、人才“上山下鄉”、鄉風文明“三級培育”和城鄉“二元融合”發展“六大”抓手,打造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粵港澳大灣區肇慶(德慶)南藥健康產業基地、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三大”產業平臺,構建一個新型鄉村助農服務體系,全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在德慶落地生根。德慶被評為全國信訪工作“三無”縣、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成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鄉村振興戰略調研聯系點。
突出黨建核心引領,構建鄉村“善治”新格局。深入實施基層黨建“四強”工程。實施“鑄魂”工程,依托村級農民夜校全覆蓋載體,推行主題教育“一周一專題”學習制度,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化政治引領,經驗做法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刊登;實施“雙百”工程,每年選樹100個紅旗黨組織、100名紅旗黨組織書記,強化示范引領;實施“雙雁”(頭雁+雛雁)工程,選優配強農村黨組織書記,培育村(社區)后備干部386人,強化雁陣效應;實施“黨建+”工程,推動黨建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鄉村治理互融互促,強化服務發展。深入構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全覆蓋建立村民(鄉賢)理事會、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加強村民道德建設,深化平安鄉村、法治鄉村創建,探索建立覆蓋城鄉社區的“中心+網格化+信息化”工作體系,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深入推進“崇德致慶”的嶺南文明鄉風培育。堅持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縣鎮村三級同創,堅持文明標兵、文明戶、文明村三級共建,全覆蓋建成縣鎮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點),市級文明鎮(街)創建覆蓋率達84.6%,縣級以上文明村創建覆蓋率達96.1%,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實現全覆蓋。
突出產業平臺帶動,做強富民興村“四化”產業。打造特色化、綠色化產業發展平臺。堅持國家、省、市、縣四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同創,成功創建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國家綠色農業發展先行區、省級貢柑優勢區。粵港澳大灣區肇慶(德慶)南藥健康產業基地納入廣東省實施意見,德慶貢柑、南藥產業園成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德慶南藥、蔬菜成為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在全縣各鎮(街道)鋪開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動德慶貢柑、南藥等特色農業綠色化發展。全縣貢柑種植面積11.5萬畝,巴戟、首烏、佛手、玉桂“四大南藥”種植面積73萬畝。推動農村產業融合化、品牌化發展。扎實推進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創新“股份合作”“訂單+保險”“共享經濟”等六種產業發展新模式,培育壯大鄉村休閑旅游等融合發展新業態。挖掘鄉村獨特文化和旅游資源,成功舉辦四屆鄉村半程馬拉松、兩屆南方詩歌節等活動,打造了大灣區“修學游+國學文化+美麗鄉村”、體育養生休閑等精品旅游線路。大力實施農業品牌戰略,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榮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等“國”字號品牌14個,示范打造100個以上高品質、有口碑的農業“金字招牌”,德慶貢柑區域公用品牌達49億元。構筑產業科研人才支撐。委托中國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等編制縣鎮村鄉村振興發展規劃,肇慶學院“百名博士教授上山下鄉”助推鄉村振興全面鋪開。與廣東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共建德慶柑桔研究所、德慶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研究院,強化農村產業科研支撐。成立廣東省首個縣級緊缺人才儲備中心,引進博士、碩士等高層次緊缺人才50多名。在全省率先完成鎮(街道)提升基層科協組織力“3+1”試點工作,全省青年科學家助力鄉村振興科技志愿服務現場會在德慶召開。
突出以人為本理念,打造生態宜居嶺南特色鄉村。全面推進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縣、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縣創建。完成《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全域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一美化”,全縣所有村莊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98.2%,自然村保潔覆蓋率達100%,正在創建國家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縣。全域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在全省率先建成首批省級新農村示范片,打造“春賞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溫泉”鄉村休閑旅游新名片。全縣16個省定貧困村建成新農村示范村。每年滾動打造一批“書記項目”樣板鎮、村,加快建設100條以上示范村。全域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統籌推進農村路、水、電、訊等工程建設,實現安全道路、安全飲水、農民安全用電、網絡通訊覆蓋城鄉。全面推開城鄉教育聯盟和醫共體建設,推動縣城優質教育醫療等資源下沉。
突出農村綜合改革,持續激發鄉村振興活力。先后完成了第二批中央農辦農村改革試驗聯系點、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等10多項省級以上改革試點。構建城鄉公共服務全覆蓋、零距離新機制。在全省率先搭建縣鎮村三級互聯互通的公共服務體系,推動“數字政府”綜合改革向農村延伸,創新“縣域異地通辦”政務服務新模式,率先將戶籍辦理、醫療保障等38項高頻事項納入通辦范圍,全面實行代辦制,群眾足不出戶即可享受便捷的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有效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構建新型鄉村助農服務新體系。整合全縣供銷社和農村綜合服務社資源,在全省率先建成功能完備的縣域助農服務綜合平臺和鎮村助農服務中心,在行政村設立村級助農服務點,構建集農資銷售、農機技推廣、農產品展示流通、電子商務、物流、檢驗檢疫、涉農信息發布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鄉村助農服務體系。
下一步,德慶縣將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堅持以爭創鄉村振興綜合改革示范區引領,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全域實施綜合改革先行試驗,探索構建符合新時代城鄉大融合、資源大流動、鄉村大變革要求的縣域鄉村振興發展機制、政策體系和工作架構,重點做好產業融合、資源互通、組織重構等“大文章”,最大限度活化農村資源要素。
二是堅持以基層黨建引領,推動新時代鄉村治理創新。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強化鎮村一體的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入實施基層黨建“四強”工程,鞏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效,加強基層黨員干部教育管理,努力把農村基層黨組織打造成為引領鄉村振興工作的堅強戰斗堡壘,加快構建“一核四治”鄉村治理新體系。
三是堅持以特色農業引領,構建農文旅深度融合的富民興村產業體系。全面推動優質農業入園發展,做大做強粵港澳大灣區(德慶)南藥健康產業基地以及德慶貢柑、南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打造百億級規模的德慶貢柑、南藥產業,帶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產業園化。建立健全產供銷一體化閉環新型助農服務體系,構建優質農產品從田間到終端的計劃體系、生產體系、服務體系。探索農文體旅融合發展全域旅游業態創新,做精做優中國詩歌小鎮等鄉村旅游小鎮,建設“美麗鄉村文旅走廊”。
四是堅持以生態宜居引領,打造留得住鄉愁的嶺南特色鄉村。扎實推進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縣、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縣建設,加快推進建設一批示范樣板鎮、村,以點帶面、梯次創建,連線成片、滾動建設100條以上美麗宜居村莊。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持續培育、涵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改善農民精神風貌,營造農村新風尚。
(作者系廣東德慶縣委書記)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