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是全國率先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的地區。近年來,龍巖市堅持探索實踐,先行先試,在提升“龍巖模式”上有新突破,在完善培育機制上有新舉措,使培育效果上邁上新臺階。著力突出“四個精準”,推動形成“四個好”的集合效應,培育壯大高素質農民隊伍,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技術支撐。
精準培訓 力求“學得好”
高素質農民培育,農民該學什么,這絕非辦培訓班、發結業證書那么簡單。在高素質農民培育過程中,龍巖市始終把提高培訓質量作為主攻點,堅持在“講什么”上找重點,“誰來講”上下功夫,“怎么學”上多變樣,統籌布局,全方位推進。
新農人陳霖海在龍巖市新羅區紅坊鎮種植百香果。2018年,他的800畝百香果農場產值達到600萬元。然而,陳霖海的百香果事業曾一度遭遇豐產不豐收的困境:高峰時,每天產果近5000公斤,但鮮果市場只能消化70%產量,大量庫存積壓,產生了高昂的冷庫儲存成本。
一次“回爐再造”讓他找到解決方案。看到當地百香果種植漸成規模,新羅區農業農村局在紅坊鎮舉辦了首期高素質農民百香果產銷班,培訓包括種植技術、財務管理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課程。參加此次培訓讓陳霖海收獲很大,“一方面,種植管理由粗放到精細,畝產從200公斤提高至1000公斤;另一方面,電子商務與深加工兩個法寶,為過剩產能找到出路。”
紅坊鎮的百香果課程,是新羅區“學員開菜單”高素質農民培育模式的產物。每年開展培訓前,當地農業部門深入村鎮了解產業現狀與趨勢,進村入戶調查座談,采取“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供什么,想什么送什么”的方式,確定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時間和地點。
不僅有新羅區的 “菜單式”培訓,龍巖各地都結合實際,探索各具特色的培訓模式。永定區依托示范基地開展“見習式”培訓,上杭縣依托職專開展“保姆式”培訓,武平縣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幫帶式”培訓,長汀縣依托龍巖學院開展“提升式”培訓,連城縣根據不同班次開展“分段式”培訓,漳平市圍繞主導產業開展“專業化”培訓,切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精準性。2018年以來,龍巖市培訓高素質農民4169人,頒證認定2724人。
2018年,龍巖還探索開展了高素質農民培育教學名師和精品課程評選活動,從各縣推薦學員喜愛、綜合評價高、教學有特色的專兼職教師和立足產業發展的課程,通過現場聽課觀摩、課件審核等方式,從14名師資和20門課程中綜合評選出第一批涵蓋綜合性和專業性課程的教學名師6人、精品課程13門,在市局門戶網站發布推介。同時,龍巖市每年還在全市遴選并統一掛牌40個“產業效益顯著、技術裝備先進、組織管理規范、示范引領明顯、交通食宿便利”的實訓基地,每個給予3000元補助,打造一批高標準的培訓教學點和觀摩點,逐步引導提高實訓比重。
精準扶持 力求“干得好”
2018年以來,龍巖市2500余名持證農民獲得了量身為高素質農民定制的“金穗快農貸”2.3億元。
武平縣下崗職工溫曉紅就是其中一員。在返鄉從事水稻種植后,她獲得了資金和貸款扶持,成立雙喜稻米專業合作社,采取“生態化生產+品牌化經營+電商化營銷”的發展模式,建立綠色生態的優質水稻種植基地2.1萬畝,實現年產值1.6億元。
這得益于龍巖市在高素質農民培育中的精準扶持舉措。以強化跟蹤服務為關鍵點,建立資金扶持、金融扶持、項目優先的“兩扶一優”扶持體系架構,為高素質農民壯大提供了根本性的支撐。市級財政每年安排3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扶持引導各縣組建高素質農民貸款擔保基金、貸款貼息補助、培訓條件建設、大中專生和“五新”示范戶培育等,累計建立農業規模經營擔保基金7053萬元,2018年以來,為875名認定的高素質農民擔保貸款8992萬元,為681名高素質農民補助貸款貼息220萬元。同時,當地與農業銀行合作,量身定制高素質農民“金穗快農貸”,為認定農民提供10~30萬元低利息、免抵押、無擔保貸款。
此外,龍巖市把獲得高素質農民認定作為評選示范企業(農場)、示范農民合作社的前置條件,成功獲評后給予高素質農民5~10萬元獎勵。永定、上杭在土地流轉項目中持證農民在原有標準上每畝增加20元,長汀、新羅在農機具購置項目中持證農民在原有標準上提高5%,上杭、漳平對持證農民農業保險保費自繳部分由財政增補50%。
精準引導 力求“發展好”
以吸引培養返鄉創業大中專畢業生為代表的新農人為切入點,多措并舉,讓返鄉大中專生“留得下、有空間、發展好”,成為龍巖市新農人培育的亮麗名片。
每個縣(市、區)每年培育扶持15名返鄉創業大中專生,每名給予3000元創業補助,累計扶持大中專生返鄉從事農業創業706人次,創業補助資金達189萬元。
當地還出臺了大中專生返鄉創業典型評選辦法,每年評選10名大中專生返鄉創業典型,每名給予3萬元補助。2018年,引導返鄉創業再次提檔升級,統籌整市推進經費35萬元,培育扶持7個大中專生返鄉創業示范基地。2019年,繼續統籌35萬元培育返鄉創業示范基地7個。
為進一步幫助返鄉涉農創業大學生成長成才、做大做強,2019年初,龍巖市農業農村局成立調研組深入7個縣(市、區)召開返鄉創業大中專生座談會7場,聯合市供銷社、人社局、團市委、林業局、商務局等單位聯合開展大中專生返鄉農業創業情況摸底,4月初,策劃指導成立了以80后本科生為主體的新農人協會,首批會員達100人。
龍巖市大中專生返鄉創業熱潮高漲,目前,大專以上返鄉涉農創業人員達298人,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力量。
精準融入 力求“帶得好”
在高素質農民培育過程中,龍巖市以發揮高素質農民產業興旺生力軍和帶動小農戶先鋒隊作用為落腳點,推動融入產業發展、融入鄉村振興。
一大批高素質農民成為當地產業大戶、主導產業領頭人,成立家庭農場1859家,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165家,最大化激發了七大主導產業的發展活力,推動龍巖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快速發展。受到精準幫扶的溫曉紅,就在自身取得成功之后,長期無償為農戶提供信息、技術、營銷、政策、維權和培訓等服務,輻射帶動了3000多戶農戶從事優質稻種植,累計幫助農民增收1億元以上。
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支部書記華錦先,帶領村民發展竹席加工、茶葉種植、生態旅游和電商產業,成立培斜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目前已建成吃、住、行、游、娛、購一體的國家3A級景區,建成“龍巖培斜淘寶村”,有20家淘寶實體店和120多家網購店,就業人員達到200余人,成為群眾致富的領頭雁。這些都是龍巖市高素質農民培育幫扶帶動的成果。
目前,龍巖市累計統籌資金378萬元培育扶持1260戶高素質農民“五新”示范戶、50名示范戶典型,通過“1+10”模式“傳幫帶”周邊群眾12600余人。推廣應用新型農用機具1200多臺(套),帶動2萬多農戶推廣新品種30多個13萬畝,推廣農業實用先進技術等80多項,推廣應用新肥新藥30多萬畝,高素質農民示范戶“1+10”帶動對象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全市平均水平的2.4倍。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