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出云朵,插上秧苗,素手一雙織碧毯;挺起脊梁,擦干汗水,良田萬頃襯藍天。”“心中夙夢成真,茅屋變高樓,看頂上華燈增亮點;家里春光布滿,朱門迎紫氣,聽枝頭喜鵲報佳音。”在“聯入家園·愛上鄉村”全國鄉村楹聯征集活動頒獎儀式暨新春送聯下鄉活動現場,二、三等獎的獲獎作家正在聲情并茂地朗誦他們的楹聯作品。
1月8日,河北蔚縣暖泉鎮西古堡村綜合服務站里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火紅的春聯掛滿了屋子。十里八鄉的百姓扶老攜幼,齊聚一堂,共赴一場春聯盛宴。此次全國鄉村楹聯征集活動由中國農村雜志社、中國楹聯學會聯合主辦,在全國各地聯友們的大力支持下,最終有128名楹聯作者分獲一二三等獎、特別獎及優秀獎。
春聯道出村民心里話
“媽媽,這些毛筆字都寫得好好看啊,我以后也要學著寫毛筆字。”活動現場,一名小朋友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只見他踮起腳尖,稍顯吃力地趴在案臺上,聚精會神地盯著正在題寫春聯的書法家,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
孩子媽媽張雪峰介紹,中午一放學,他們就來到活動現場。“孩子剛上一年級,從來沒見過毛筆,也沒見過現場寫春聯,借這個活動的機會,讓孩子來感受一下我們的傳統文化。”話音未落,只見書法家許喜林老師鋪開正丹紙,大筆一揮,一個個漢字在他的筆下活靈活現。一會涓涓如溪流,一會巍峨如山峰,字形正倚交錯,大小均勻,線條粗細變化明顯,信手揮毫幾下,一副靈動的“五福臨門”楹聯便躍然紙上。當最后一個福字收筆時,圍觀村民紛紛拍手稱贊。
書法家送春聯是此次送聯下鄉活動的一個重頭戲。通過書法家題寫春聯、送春聯,鄉親們既感受了傳統文化,又在冬日收獲了溫暖。來自中國書法家協會、北京長城書畫家協會的6位書法家齊聚一堂,為群眾題春聯送“福”,據不完全統計,活動當天,書法家們短短一小時內共為群眾書寫春聯、“福”字30余副(張),每張還沒寫完就被提前預訂。“老師,老師,可以幫我題寫一副春聯嗎?”“老師,老師,您的字寫得太好了,能否也幫我題寫一副春聯?”一直到活動即將結束時,仍有不少父老鄉親拉著書法家的手,依依不舍。活動現場,處處彌漫著讓人回味的墨香,勾起了濃濃年味。
在活動現場,村民們選春聯、寫春聯、晾春聯,忙得不亦樂乎。“我也是頭一次參加送聯下鄉活動,頭一次為鄉親們寫春聯、送春聯,我覺得這個活動非常接地氣,為我們和農民朋友交流架起了橋梁,讓我們貼近了群眾,弘揚了傳統文化,營造了歡樂喜氣的新春氣氛。”來自北京長城書畫家協會的書法家馮建勇說。
互動現場暖人心
“選我,選我,這道題我會!”“我也會,我也會,主持人,選我選我!”在活動現場,楹聯知識競答與對對聯活動喚起了村民們的參與熱情,你追我趕的搶答場景一波接著一波,好不熱鬧!
“改廁改灶,氣清天朗千村亮。”農業農村部社會事業促進司的李偉國司長,發出了與廁所革命、基礎環境改善相關的上聯。
“求知求技,糧增棉豐百姓喜。”現場的一位村民大姐當即對出了絕妙的下聯。
“好!好!”如此精彩的對聯引起了在場鄉親們的陣陣歡呼。
“山歡水笑小康景。”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張保強受現場氣氛感染,上聯脫口而出。
“國泰民安大治春!”又一個絕妙的下聯從人群中傳出。
“對聯要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即上聯是平聲,下聯就要是仄聲,反之亦然。大家今天的對聯對得就非常好。”中國楹聯學會會長李培雋對今天的活動贊不絕口。
“今天這個活動參加得太值了,答題獲得了獎品,更主要的是還收獲了一幅書法名家的作品,今年的這份新春祝福著實不一樣!”左手拿著獎品洗手液,右手拿著書法家題寫的楹聯作品,收獲頗豐的村民張玉杰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張玉杰是暖泉鎮北官堡村的村民,得知在西古堡村有送聯下鄉活動后,一大早便從北官堡村趕過來湊熱鬧。“我愛人平常在家里會自己寫楹聯,我在他的影響下,漸漸對楹聯也有了一定了解,今天這個活動讓我也了解到更多的楹聯知識,見到了幾位知名書法家現場同寫楹聯,非常震撼。”張玉杰說。
在活動現場,記者見到了諸多像張玉杰一樣手里滿滿“戰利品”的村民,或是書法家題寫的楹聯,或是楹聯競答的獎品,或是形式各樣的福字帖,每個人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寒冬臘月里,火紅的春聯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濃濃暖意。
送刊送到村民心坎上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也是鄉村振興的靈魂。通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基因提升農民自信,可以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送春聯下鄉’‘送刊下鄉’,書法家寫出了百姓心里話,‘三農’期刊送到了村民心坎上。村民們不僅感受到喜慶祥和的氣氛,還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群眾文化生活品味,營造健康文明、積極向上、溫馨和諧的新春文化氛圍。”暖泉鎮扶貧辦的付鵬說。
除了火紅的春聯,一捆一捆用紅色絲綢打包的“三農”系列期刊也是此次活動的主角。活動現場,中國農村雜志社積極落實中央文化進萬家的要求,向當地農家書屋贈送了《農村工作通訊》《農民文摘》等“三農”期刊。其中《農村工作通訊》是20世紀50年代,中央農村工作部按照毛澤東主席的指示,創辦的新中國第一本全國性農村綜合刊物,在成立后的60多年里,《農村工作通訊》一直堅持“為農村改革與發展服務,為廣大農村干部服務”,突出政策性、指導性、權威性,大力宣傳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報道億萬農民群眾和廣大基層干部的探索與創新,交流各地農業農村發展的成功經驗,為推進農村改革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是各級農業農村干部喜愛的刊物。
送刊下鄉,為蔚縣脫貧攻堅送來了智力支撐,也送來了精神食糧。“終于可有‘三農’方面的專業期刊看了,對我們來說是個好事啊,我們以后關于‘三農政策’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可以從雜志里尋找答案了。”暖泉鎮北官堡村村民王桂香說。“過去,農閑時節,農民朋友的娛樂活動較少,打牌、打麻將等現象比較多,不利于農村社會的發展,如今,文化活動場所建起來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更豐富了,再加上這次中國農村雜志社送來的‘三農’期刊,以后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思想水平與思考能力,更有發展信心了。”付鵬說。“三農”期刊讓農民朋友開卷有益,書刊同火紅的春聯一道,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