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自治區曲水縣,有這樣一位獸醫師——他工作23年來,像種子一樣深深扎根在基層,孜孜不倦地從事動物防疫、診療服務、畜牧獸醫技術指導等技術服務;他從不故步自封,注重繼續教育學習,像海綿一樣汲取知識的養分,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專業技能;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像孺子牛一樣為曲水縣的動物飼養、動物疫病防治盡心盡力。
他就是達瓦,數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在青藏高原上,為曲水縣的農牧業發展全力以赴。
勤練本領
引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為更好地適應當前的畜牧業技術推廣工作,達瓦十分注重繼續教育學習。他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時刻緊跟黨走;他認真學習業務知識、積累基層工作經驗,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他多次參加各級部門組織的技術培訓,每年按時完成繼續教育。
2014年,作為西藏隊代表,達瓦參加了全國基層獸醫技能競賽。比賽中,他全力以赴,雖然未能獲獎,但是也交出了漂亮的答卷。同時,各省市的交流又讓他在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上更上一層樓。
2015年,達瓦成為了自治區西藏特殊人才培訓班的一員。在四川農業大學進修的一年中,他不僅系統地掌握了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政治素質和政策理論水平也大幅提升,服務意識、服務觀念在他心中更是深深地扎了根,為搞好曲水的畜牧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不斷汲取知識養分、豐富自己的同時,達瓦還不斷地將這些知識消化吸收,在此基礎上進行學術創作,進一步提升自己。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根據曲水縣的工作實際情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編寫了藏文版《基層鄉村獸醫實用技術手冊》《家畜寄生蟲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牛出血性敗血病防治措施》等論文,先后在各級專業媒體發表。
科技明白人是村莊里的“活財神”。不僅自己學,達瓦更是帶動曲水縣的養殖戶學習,不斷進步。他像一座燈塔,指引養殖戶走上致富路。
曲水縣的百姓文化程度比較低、缺乏種養技術,為改變這一情況,達瓦經常進村入戶,深入到養殖基地開展培訓,主要為養殖戶講授動物疫病防治基本技術操作規范、奶牛常規疾病的防治技術、奶牛基地規范化飼養管理技術等課程,傳授畜牧業科技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除了課程內容設計,達瓦也在培訓形式上下功夫,不僅有集中理論授課,更有實地示范等多種培訓形式。
每年,舉辦各類培訓會不少于4場,其中培訓鄉村獸醫120多人次,培訓農民群眾300多人次;進村入戶參與出診治療140余例,經常為群眾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從1999年至2017年,共培養鄉村獸醫46名,促進曲水縣養殖業穩步發展,為增加農牧業收入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推進曲水縣奶牛產業發展,提高奶牛養殖效益,在達瓦的帶領下,曲水縣建立兩個示范村。現有優質奶牛養殖戶30戶,養殖奶牛200多頭,并把分戶養殖的農民集中起來,形成集中管理分戶飼養。帶動全縣奶牛示范戶700多戶,飼養改良奶牛4600多頭。
2011年,達瓦積極參與宣傳、實施曲水縣草場承包、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及基本草原劃定等涉及農牧民切身利益的工作,確保了農牧民群眾享受到中央給予的優惠政策,為更好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達瓦的帶動下,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愛崗敬業
俯身甘為孺子牛
曾經曲水縣發生了重大動物疫情,達瓦參與了疫區的消毒、排查、撲殺等疫情控制全過程。
在鄉村獸醫人員缺乏、工作量大的情況下,達瓦立即調動全縣各鄉鎮獸醫人員,到疫區對未發病的牲畜進行注射。同時,安排畜牧獸醫站里其他人員,對各鄉鎮的牲畜進行疫苗注射。
疫情還沒得到控制,達瓦卻先累垮了。達瓦全身心地撲在疫情控制上,忽視了自己的健康狀況。連續幾天不足5小時的睡眠讓達瓦感冒、發燒了。對此,他毫不在意,但是領導卻十分擔心。為了讓達瓦及時看病,領導讓他回去休息幾天。然而此時,達瓦心里裝的全是疫情控制。吃了幾粒藥后,達瓦一如既往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兩個星期后,疫情終于得到了控制。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氣的時候,達瓦卻絲毫沒有放松警惕。為了讓群眾放心,他在疫區鄉鎮及村莊,挨家挨戶進行調查,確保疫情沒有蔓延。
除了全力以赴動物疫情控制工作,在平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中,達瓦積極安排部署曲水縣春秋兩季的免疫注射工作,有效預防了各類重大動物疫病傳入。同時根據曲水縣的實際情況,達瓦定期組織技術員調查全縣的疫情動態。一旦發現疫點,及時組織實施各類傳染病的防控工作,降低了原有地方性豬瘟等流行傳染病及寄生蟲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改善了養殖環境,確保養殖安全,促進了全縣畜牧業健康穩步發展。
不斷學習、愛崗敬業、服務群眾,這些優秀品質讓達瓦贏得了領導、同事以及群眾的一致好評。2016年達瓦因在長江珠江流域禁漁期執法管理工作中表現突出,被原農業部授予先進個人稱號;2017年被西藏自治區獸醫協會評為“基層優秀科技工作者”。
全心全意養奶牛,俯首甘為孺子牛。今后,達瓦將繼續在青藏高原上努力工作,譜寫著農牧業領域的精彩篇章。
(本組稿由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