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家住山西省壺關縣龍泉鎮秦莊村的農家書屋管理員萬超武也忙活了起來,年過七旬的他不僅是村里農家書屋一名普通管理員,更是村里“夕陽紅”舞蹈隊的導演和編劇,眼前他需要籌備的,就是今年春節前村里要舉辦的“鄉村春晚”。現在的秦莊村,村民打麻將、玩撲克的少了,窩在家里玩電腦看電視的也少了,鄰里之間的爭吵減少了,勤勞致富、幫助他人、孝順父母的增多了。“如果能夠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村民都參與到文化活動中,讓鄉親們樂在其中,感受到幸福,我的努力和付出也算沒白費。”萬超武說。
“鄉村春晚”,雖然沒有立體炫目的燈光,更沒有偶像明星,沒有豪華的服裝,但它能夠突出本村特色,展現鄉景、凝聚鄉情、宣傳鄉韻,有的節目甚至是村里百姓生活當中發生的真實故事,有著村民熟悉的人和熟悉的方言,甚至是段子。這樣的節目接地氣,讓村民在歡笑聲中受到教育和啟迪。
當下,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娛樂活動變多了,但“接地氣”的文化娛樂活動,還遠遠不能滿足村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特別是每到春節,因為缺乏文化活動,一些村民轉而沉迷于賭博、打游戲、搞迷信等。而“鄉村春晚”讓村民聚在一起,很多人都可以親身參與,有的提供素材,有的參與演出,有的做后勤服務……潛移默化當中,使更多的農民遠離了賭博和封建迷信,鄉村風氣煥然一新。
上了舞臺能演戲,卸了戲妝能種地。“鄉村春晚”能激發鄉村文化正能量,滿足群眾文化多樣性的需求。此外,“鄉村春晚”的籌辦與節目排練,本身就是一個公共活動,這個活動能增強村民之間、村民與村干部之間的聯絡和溝通,促進鄉村和諧。透過“村晚”這個小舞臺,看到的是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遷,感受到的是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
“鄉村春晚”已超越晚會單純的娛樂功能,成為凝聚村民情感、促進鄉風文明、推動和諧文化建設的良好載體。各地要對“鄉村春晚”在資金、設備、技術和場地等方面進行扶持,引導他們對這一新生事物的向往,真正了解他們內心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要注重對鄉村文化能人的挖掘和培養,在劇本創作、內容編排等方面給予培訓和指導,讓他們盡快成為“行家里手”。此外,還應加快“鄉村春晚”形式和節目內容的創新,借助“互聯網+”的力量,以網絡直播的形式,讓“鄉村春晚”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進而激活鄉村文旅經濟。
(作者系山西長治市壺關縣樹撐鎮中心學校教師)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