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苔茶是貴州省石阡縣的特有茶葉品種和產品。由于石阡茶鉀元素含量達18000mg/kg以上,遠高于其他茶品種,因此有“石阡苔茶‘鉀’天下”的美譽。
近年來,石阡縣通過抓規模、提品質、樹品牌實現了茶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全縣茶園面積達36.47萬畝,投產茶園29.72萬畝,茶葉加工企業142家,年產量達2.4萬噸,實現綜合產值23.76億元,產業規模位居全省前列,銅仁市第一。2014年以來石阡茶產業發展累計覆蓋貧困戶16996戶67144人次,戶均增收1257元。
“四集中” 讓石阡茶有規模
一是集中統一規劃。以龍塘、羊角山和國榮三大園區為建設重點,全面完成高速公路沿線和國省縣鄉干道等可視范圍的新植和已建茶園的補植補造,力求實現全縣茶產業“以點帶面、園區示范、全面推進”的發展格局。二是集中流轉土地。繼續深化“三變”改革,由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或村級專業合作社對茶產業規劃范圍內的土地全部流轉,做大產業規模。將茶農所有分割零散、規模過小、效益偏低的土地采取托管方式集中到合作社或其他經營主體進行統一規模化經營。三是集中建管。積極探索“代種植代管理代加工代銷售”“四代模式”,使集中建設的產業成果成為老百姓自己的“搖錢樹”,真正成為惠及百姓的子孫產業、長效產業。四是集中利益聯結。以縣級平臺公司+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擴大農戶受益面、提升農戶參與度,讓人民群眾共建茶產業、共享產業紅利。
強科技 讓石阡茶有品質
按照“產業生態化、茶園景區化、茶旅一體化”的建設思路,堅持茶園建設標準和技術規程,建設規范化、標準化、園區化的生態茶園,推進茶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始終將科技作為茶產業的“關鍵點”來抓。繼續加強與浙江大學、貴州大學、貴州省茶科所和中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加大石阡苔茶品種的選育,開展綠色防控試驗示范,大力推廣茶苗黑膜移植技術,加大農機在茶園管理和綠色防控上的推廣應用,提升科技水平。加大茶葉專業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更多茶葉專業技術人員服務石阡茶產業。整合師資力量辦好石阡職校茶葉班,鼓勵返鄉農民工、農村致富帶頭人致力于茶葉加工生產。加大技能培訓及轉移就業力度。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在全縣范圍內開展茶葉種植、茶園管護、茶葉加工、銷售等技能培訓。
融文化 讓石阡茶有內涵
石阡縣依托“中國苔茶之鄉”“中國溫泉之鄉”“中國礦泉水之鄉”等國字品牌,把石阡苔茶打造成叫得響、立得住的好品牌。建立從“茶園到茶杯”的產業安全體系,大力推廣茶園綠色防控技術、加大培訓和貫標力度,推動石阡茶產業向“工業化、自動化、機械化、標準化、產業化、生態化”六化同步發展。始終將茶葉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茶產業發展的生命線,杜絕違禁投入品進入茶園,通過源頭防控健全嚴守基地農殘機制、全程管控健全產品追溯機制、嚴肅把控健全行政監督機制。推行種植環節建立農事管理記錄制度、加工環節建立進貨臺賬制度、銷售環節建立規范標識制度、監管環節建立問題產品召回制度等“溯源四項制度”,形成茶葉質量安全監管的常態化。通過多形式、多渠道推廣,不斷提升石阡苔茶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在北京、廣州、上海、濟南、貴陽等重點目標城市建立石阡苔茶營銷中心,確保產品落地,無縫對接目標市場。
(作者單位:貴州省石阡縣茶葉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