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躬身入局 狠抓落實
時間: 來源: 作者: 字號:【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正式發布。這是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連續發出的第17個“一號文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質量怎么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農”工作成效。中央一號文件號召,全黨務必深刻認識做好2020年“三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毫不松懈,持續加力,堅決奪取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全面勝利。每一位“三農”干部,從現在起就要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躬身入局,狠抓落實,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攻堡壘,也要防返貧。脫貧攻堅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階段。這些“城”“寨”,一個是深度貧困地區,是硬中之硬、堅中之堅的硬骨頭;一個是特殊貧困群體,需要通過統籌各類社會保障政策來兜底。這些“城”“寨”,既是脫貧攻堅收官戰中最后的“堡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上必破的“頑石”。必須堅持精準扶貧,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精細的工作,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集中發力,狠抓政策落實,確保在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同時要看到,目前還有300萬農村貧困人口沒有脫貧,50多個貧困縣尚未摘帽,既要確保這些剩余貧困人口如期脫貧,也要把已經攻下來的陣地牢牢守住,防止返貧。千方百計抓好產業扶貧,這不僅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也是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的關鍵措施。

  建小康,必須補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供水保障、人居環境、教育、醫療衛生服務、社會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生態環境服務等8個方面的短板。這些“三農”領域的短板,是農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民生問題,也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最直觀的體現,要堅決補上,確保農村不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后腿。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每一個發展階段“三農”問題的重要性都能夠得到凸顯。即使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頭重頭仍在“三農”;到2050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基礎仍在“三農”。這里需要強調的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補短板任務,重點是針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不是完成現代化的短板。因此,補短板必須堅持從農村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愿,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當務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決好,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政策執行簡單化和“一刀切”。

  促增收,趨勢不逆轉。保持農民持續增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和前提。到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這是黨的十八大明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量指標,是必須要完成的硬任務。當前,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大,外部風險挑戰增多。農業基礎還不穩固,保障糧食、豬肉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仍然存在風險隱患,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生產、農產品供給、農民增收的影響還在持續。這些不利因素,勢必讓今年的農民增收形勢更為嚴峻。我們不能一面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了,一面卻是農民收入下降了。這種情況絕對不能出現。我們必須主動作為,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保持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勢頭不減弱、趨勢不逆轉,持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讓農民群眾在小康之年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供給,要在穩豬糧。對于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始終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糧食生產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主要裝我們自己生產的糧食。要清醒認識到,盡管我們的糧食供給充裕,但糧食生產能力基礎并不穩固,遠沒有到高枕無憂的地步。豬糧穩,天下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專門強調要加快恢復生豬生產,中央一號文件也作出了具體部署,我們必須把生豬穩產保供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像抓糧食生產一樣抓生豬生產,切實做到保供穩價。小康實現之年,必須穩住生豬,必須確保農業和糧食豐收,切實保障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打牢穩物價穩經濟穩全局的基礎支撐。

  農時不等人!當前,我們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要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抓好農業生產,切實完成好“三農”各項重點任務,堅決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戰略后院,夯實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農業基礎。

責任編輯:張璟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