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原糧倉”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河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 申延平 字號:【

  2020年,河南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建成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持續抓好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點工作,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保持農村和諧穩定,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把脫貧作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作為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一是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在普遍實現“兩不愁”的基礎上,全面解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確保3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對未脫貧人口超過5000人的20個縣(市)和未脫貧的52個貧困村,組織精銳力量強力幫扶、掛牌督戰。二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堅持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繼續執行脫貧攻堅主要扶持政策,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和發展后勁。進一步加大結對幫扶、定點扶貧、社會扶貧力度,穩定扶貧工作隊伍,強化基層幫扶力量。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力度。及時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幫扶工作。三是接續推進減貧工作。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扶貧工作重心轉向解決相對貧困,扶貧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戰調整為常態推進,研究做好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工作。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調動農民種糧和主產區抓糧積極性,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確保全年糧食總產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一是守住耕地紅線保糧田。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確保全省耕地面積穩定在1.2億畝以上,永久基本農田穩定在1.02億畝以上,全省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6億畝左右。二是提高土地質量保產能。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打造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制定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全年新建高標準農田660萬畝。對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開展全面普查,對發現的問題進行集中整治。加快中低產田改造,開展耕地休養生息,持續抓好地力提升。三是用好現代化手段保產出。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加快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建設。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提高種植業、畜牧業的裝備水平,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5%。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打造糧食產業示范鏈,推動全省糧食儲備制度改革。認真落實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穩定農民基本收益。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攻方向,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一是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全力抓好“菜籃子”“奶瓶子”“果盤子”穩產保供工作。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強化縣級抓落實責任,年底前將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重點發展肉牛奶牛,全年新增肉牛20萬頭、奶牛5萬頭。蔬菜面積穩定在2600萬畝左右。二是推進高效種養業轉型升級。以“四優四化”為重點,抓好優質專用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等優勢特色農業發展,建設十大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統籌推進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加快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到1500萬畝,優質花生穩定在2300萬畝左右。謀劃實施一批現代農業投資重大項目,支持項目及早落地,有效擴大農業投資。三是推進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面、肉、油、乳、果蔬五大產業轉型升級,重點開展企業提級、延鏈增值、綠色發展、質量標準、品牌培育五大行動,提高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升農產品加工水平,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70%。加快建設國家、省、市、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新建3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樹牢綠色發展理念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動生態、生活、生產協同發展,建設美麗鄉村。一是以環境修復保護促進“生態美”。實施國土綠化行動,加快建設“森林河南”。實施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系統修復、水環境綜合治理、水災害科學防治“四水同治”。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編制“十四五”規劃的重大機遇,就水生態保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防洪減災等開展調研,謀劃推進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深入推進河長制、湖長制,持續開展河湖“清四亂”行動。實施凈土行動,強化土壤保護,加強土壤污染管控與修復。二是以人居環境改善促進“生活美”。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持續提升示范村創建水平,推進“四美鄉村”“五美庭院”“美麗小鎮”和“美麗家園”建設。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新建改建農村戶用衛生廁所150萬戶,使年底全省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5%以上。加快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行城鄉一體化保潔,健全垃圾收集、轉運、處理機制。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使年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30%左右。持續提升村容村貌,開展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整治利用好廢棄宅基地和空閑農房。三是以農業循環發展促進“生產美”。堅定不移走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之路,把優質“產出來”、把安全“管出來”、把品牌“樹起來”。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基本完成大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設施建設,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80%。實施農藥化肥減量行動,農藥化肥利用率達到40%,繼續保持使用量負增長。加強農膜污染治理,強化秸稈綜合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強化全過程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監管,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和管理,全年力爭新增1000個綠色食品、50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

  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

  堅持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加快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逐步建立全域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服務網絡。一是加快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縣為單位完成村莊分類和布局規劃,有序推進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實現有條件的村應編盡編。改善農村交通運輸條件,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支持村內道路建設和改造,20戶以上具備條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達85%以上,實施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全面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任務,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9%,飲水安全100%達標。加強鄉村物流建設,統籌推進供銷系統、郵政快遞、交通運輸、商貿物流、社會物流企業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配送及綜合服務網絡。二是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抓好農村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寄宿制學校和小規模學校建設、推進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和住房建設等重點工作,年底基本實現義務教育辦學條件達到省定標準。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繼續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每個鄉鎮辦好1所以上公辦中心幼兒園。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每個縣重點建好1所骨干中等職業學校。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每個縣辦好1所綜合醫院、1所中醫院、1所婦幼保健院,每個鄉鎮有1所標準化鄉鎮衛生院,每個行政村有1所標準化村衛生室。穩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貫通縣域醫療衛生人才流通機制,鼓勵實行“縣聘縣管鄉用”和“鄉聘村用”。深入推進文化惠民,推動文化資源重點向鄉村傾斜,實現鄉村兩級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全覆蓋。三是加強農村社會保障。織密兜牢農村社會保障網,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制度,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做好農村社會救助兜底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農村低保對象動態精準管理,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4260元。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逐步提高農村養老標準,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系。

  夯實鄉村治理根基

  以黨的建設為根本大抓基層、大抓支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一是深化基層組織建設。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發揮黨組織在農村各種組織中的領導作用,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落實縣委書記主要精力抓“三農”工作要求,切實把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加快農業農村發展的實際成效。大力實施黨支部“堡壘工程”和村黨組織書記“頭雁工程”,持續開展支部書記培訓教育,全面提升黨員隊伍質量。落實鄉鎮工作“三結合”的要求,深化“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村級議事協商制度。發揮第一書記抓支部帶支書作用,持續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派駐第一書記,并向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拓展。二是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別山精神,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農村社會發展各方面。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年底80%的行政村普遍建立“一約四會”,努力遏制紅白事大操大辦等不良習俗。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推動50%以上的鄉鎮和行政村達到縣級以上文明村鎮標準。三是推進平安鄉村建設。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向縱深推進,提升群眾安全感。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多元化解機制,及時妥善處理農民群眾合理訴求。進一步完善基層宗教工作三級網絡和兩級責任制,依法治理非法宗教問題。持續實施“一村一警”制度,推行優秀民警(輔警)在村“兩委”兼職制度,開展社會治安群防群治、互助聯防,依托“雪亮工程”推動農村視頻監控建設全覆蓋。

  用好深化改革法寶

  圍繞“人地錢”激活農村發展要素,實現生產關系的新突破、生產力的新躍升。一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鼓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各種專業化、市場化社會服務組織,提升小農戶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跟進落實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制度。嚴格農村宅基地管理,加強對鄉鎮審批宅基地監管,扎實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進一步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二是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升行動,建立村級集體項目建設審批綠色通道,在土地經營權融資擔保、土地流轉、招商引資、項目用地、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完善用水管理、水價形成、工程建設與管護、補貼和獎勵等機制。統籌推進林場、農場等各項改革。三是引導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堅持政策推動、鄉情感動、項目帶動,全年新增農民工返鄉創業15萬人。暢通人才下鄉渠道,建立有效激勵機制,動員城市科研、規劃、醫療、教育等專業人才下鄉駐村。大力倡導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面向農村送政策、送文化、送健康、送科技、送法律、送環保等。開展“一村一名大學生”培育計劃,發揮涉農高校教育資源優勢,面向現職農村干部、后備干部和農村符合條件的人才開展學歷教育和培訓。

  作為農業大省、糧食大省、農產品加工大省,河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當前在堅決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統籌抓好農業農村各項工作,堅決穩住“三農”基本盤,努力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三農”篇章。

責任編輯:張璟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