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好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必須突出黨建引領,強化黨的領導,全面提升農民組織化水平,凝聚起齊心協力抓落實的強大合力。
突出黨建引領,強化黨的領導。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做好‘三農’工作,關鍵在黨”。縣委書記主要精力要抓“三農”工作,應重點發揮好四方面作用:一是“一線總指揮”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縣委是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就是‘一線總指揮’”。縣委書記應善于把上級精神與地方實際緊密結合,制定科學的規劃,謀劃具體管用的工作思路,健全職責清晰的推進體系,把中央和上級決策部署創造性地落實下去。二是“戰斗堡壘”作用。一個支部就是一個戰斗堡壘。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近年來,棲霞市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五個振興”科學內涵,創新落實山東省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和煙臺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部署要求,率先探索、全域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讓黨支部唱主角、站前臺,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干事創業有了舞臺,開展工作有了抓手,集體增收有了載體,形成了“說話有人聽、辦事有人跟”,老百姓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緊密團結在黨組織周圍的喜人局面。目前,全市715個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占總村數的75%,帶動農戶4.9萬戶,集體增收2.8億元、群眾增收3.7億元。下一步,將進一步創新思路、豐富內涵、規范管理,全面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和戰斗力。三是“領頭雁”作用。大雁高飛頭雁領。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植根于群眾之中,聯系群眾最緊密、發揮作用最關鍵,必須發揮好他們的“頭雁”作用。要實施“頭雁領航”、返鄉人才重點培養、后備干部“遞進培養”等工程,抓緊謀劃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換屆,貫徹實施好村黨組織書記縣級黨委備案管理制度和村“兩委”成員縣級聯審常態化機制,真正讓“農村中的好人、好人中的能人”脫穎而出;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強化后續跟蹤教育培訓,駐村干部包幫、“第一書記”扶助、老干部傳幫帶,讓“頭雁”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作為。四是“先鋒模范”作用。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要進一步鞏固主題教育學習成果,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引導黨員自覺亮明黨員身份,爭當學習宣傳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發展經濟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先鋒模范,以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帶頭投身鄉村振興事業。
緊密利益聯結,促進產業振興。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建立健全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近年來,棲霞市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把黨支部的政治優勢與合作社的經濟優勢有機結合,以股連心、連責、連利,建立起科學的利益分配機制、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最大限度地保護好、實現好農民利益,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實現抱團發展;把零散的土地集中起來、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引導農民走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的鄉村振興道路,構建起現代果業發展的“三個體系”:在經營體系上,變傳統的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為適度規模經營,由合作社對入社果園進行統一開發、統一種植、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在生產體系上,綜合應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入社果園統一進行土壤修復,引進最先進的品種統一更新換代,將質量興農、綠色發展貫穿于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在產業體系上,合作社一頭聯起廣大農民,一頭聯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科研院所、苗木基地、大型超市等市場主體,實現農超對接、農科對接、農工對接,有效促進了小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以農頭工尾、農旅融合為抓手,大力發展功能酵素、脆片、果酒以及觀光采摘、農事體驗等,做活“接二連三”文章,推動產業鏈相加、供應鏈相通、價值鏈相乘,繁榮發展“新六產”,筑牢了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
強化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科技是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第一驅動力,是農業農村騰飛發展的翅膀。圍繞對標國際國內一流,始終引領國內蘋果產業發展方向,重點抓好三個方面:一是抓好科技研發平臺建設。圍繞新品種引進研發,加快建設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棲霞蘋果試驗站,合作建設中國農業大學煙臺基地,建立蘋果種質資源圃,加快“育繁推”步伐;圍繞標準化生產體系,依托束懷瑞院士工作站、青島農業大學、山東省農科院等前沿“智庫”,加快“智慧果園”“土壤提升”“病蟲害防控”等課題研究實施,制定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打造蘋果產業發展的高地;圍繞質量可追溯體系,健全完善大數據平臺和物聯網體系,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管理。二是抓好成果轉化平臺建設。把產業園區作為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主陣地,發揮好國家臺灣農民創業園、國家農業科技園、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國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5個“國字號”園區優勢,大力推動“紅色黨建引領綠色蘋果產業革命”,著力打造創新要素聚集、區域特色鮮明、三產深度融合的現代果業先行區和示范區。三是抓好人才隊伍建設。統籌利用市內外各類資源,加快構建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大力挖掘“土專家”“果秀才”,著力培育一批本土人才、新型職業農民,激發農民群眾的創新創造活力;進一步完善鼓勵人才下鄉的措施,吸引更多的“一懂兩愛”優秀人才“上山下鄉”;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加強科技特派員隊伍建設,柔性引進“三農”領域高層次人才,推動更多科技成果應用到田間果園。
創新基層治理體系,凝聚強大合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人人共享的社會,是全國人民的共同福祉和期盼,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必須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堅持縣鄉村聯動。縣級樹立大抓基層導向,強化工作重心下移,注重統籌謀劃,既貫徹上級部署、又結合基層實際,側重做規劃、定政策、抓引導,年內基本完成村莊分類和布局規劃,加強涉農資金整合,注重典型引路、以點帶面,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發揮好“一線指揮部”作用;鎮級注重管理服務,依托便民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臺,充實力量,完善服務,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村級注重自我管理,建立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村民自治組織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紐帶的村級組織體系,發展集體經濟,提高村級組織的組織力和農民群眾的凝聚力,做實基本治理單元。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結合。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全面實施村級事務陽光工程,“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大家商量”,強化農民主體意識,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完善鄉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化“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扎實推動平安鄉村建設;實施鄉風文明培育行動,發揮好“善行義舉四德榜”作用,全面推行移風易俗,著力構建起以黨的基層組織為核心、以村民自治組織為主體、以信法守法為準繩、以崇德向善為基礎的鄉村治理體系。堅持“村社”合一。繼續全域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既規范提質、又拓面發展,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全面盤活農村“三資”,讓更多的“三資”、更多的群眾特別是貧困戶加入到合作社,實現有條件的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全覆蓋,爭取讓全體群眾在黨的領導下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加強組織領導,健全保障體系。中央一號文件從保障“三農”投入、破解用地難題、深化農村改革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舉措。落實好這些新任務,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推動城鎮公共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力促城鄉融合發展、均衡發展。必須突出問題導向,著眼攻克脫貧攻堅最后堡壘、彌補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逐項列出問題清單、建立工作臺賬,落實責任分工、實行銷號管理,把當務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決好。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充實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力量,實行重點任務專班推進機制,健全職責清晰的責任體系、獎罰分明的考核體系,保證中央和上級關于“三農”工作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