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浙江省縉云縣委書記 李一波 字號:【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新春伊始,中央就公開發布了今年的一號文件,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強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為我們做好新一年的“三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浙江是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三農”思想的重要萌發地,也是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發源地。200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就親自部署實施了“千村整治、萬村示范”工程,自此以后全省上下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著一年干,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朝著鄉村美、農民富、百業興、人文和的美好目標扎實邁進,為浙江鄉村振興走在前列奠定了扎實基礎。

  在新的起點上,浙江省委再次明確要求,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以“三個地”的使命擔當,高質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推動“三農”工作繼續走在前列,以“三農”工作的新成效為小康增添新成色。縣一級處在中央“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中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更要深刻認識做好2020年“三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大的擔當、更管用的辦法,推動中央部署的重點任務在基層一項一項落到實處,以高質量的鄉村振興,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高顏值建設美麗鄉村

  讓鄉村“靚”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新時代靠什么吸引年輕人,吸引創業者和投資者,首要的還是要打造城市提供不了的優美生態和宜居環境。

  2003年以來,縉云縣緊緊圍繞浙江省委“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部署,全力打好“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六邊三化三美”等美麗鄉村建設組合拳,全縣18個鄉鎮(街道)253個行政村均完成村莊環境整治,相繼建成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鄉鎮4個、省級特色精品村13個、美麗風景線9條、3A級景區村10個,鄉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2016年,浙江省委又從城鄉融合發展的角度出發,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上推進實施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以美麗城鎮建設為杠桿進一步打開鄉村振興的新天地,努力實現從美麗城市到美麗城鎮再到美麗鄉村的無縫銜接。三年內,縉云完成了除城區外17個鄉鎮(街道)的整治工作,10個鄉鎮被評為省級樣板,城鎮環境發生了美麗蝶變??N云也入選了首批“兩美”浙江特色體驗地,“綠水青山掩映、小橋流水人家”的良好人居環境,成為縉云最好的金名片。

  新的起點上,縉云縣將繼續圍繞浙江大花園建設目標,按照高質量推進新時代“千萬工程”升級版和新時代美麗城鎮建設的要求,用鄉愁的意境和情懷把縉云全域作為一個大花園來統籌規劃、整體推進,全面深化農村“污水革命”“廁所革命”“垃圾革命”,推動美麗建設由點上盆景向全域美景升級,打造全域宜游、生態宜居的現代版“縉云山居圖”。

  高品質發展“鄉愁”產業

  讓農民“富”起來

  產業興,農村才有活力、農民才有奔頭,鄉村振興才有堅實的支撐。

  近年來,縉云縣立足發展實際,大力推進縉云燒餅、縉云爽面、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鄉愁富民產業發展,真正把鄉村的資源轉化為農民增收的資本。具體工作中,一是開辟“山居創收路”,投入6000萬元支持民宿和農家樂發展,打造縉云鄉墅品牌,并以此為依托大力發展鄉村旅游。2019年,全縣民宿和農家樂共接待游客524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9億元。二是打造“舌尖創業路”,連續五年舉辦縉云燒餅節,在全國開出縉云燒餅示范店521家,并成功打入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2個國際市場,實現年產值22億元,燒餅品牌建設被評為浙江省民生獲得感示范工程??N云爽面榮登浙江十大農家特色小吃,年產值突破2億元??N云黃茶繼成為G20杭州峰會官方指定用茶后,去年又成功亮相中國國際茶博會和北京世園會,被授予2019全國綠色農業十佳茶葉地標品牌。三是探索“云上創新路”,采取“淘寶村孵化+產業園集聚”的模式,投入2000多萬元扶持資金吸引青年回鄉創業,全縣共有活躍網店數2260家,從業人員近2萬人,創建14個電商村和4個電商鎮,2019年全縣農村電商銷售額達80億元,既讓青年在農村找到了新的出路,也讓更多優質農產品插上互聯網的翅膀走上云端、飛向各地。

  下一步,縉云縣將出臺實施鄉愁富民產業發展一攬子政策,大力推進縉云鄉愁富民產業公共品牌建設,突出鄉愁特色農副產品、鄉墅文化產品和休閑農旅產品的高品質供給,推動“鄉情、鄉景、鄉味、鄉墅”聯動升級,打造鄉愁富民產業升級版,走出一條獨居特色的鄉村產業振興之路。

  高水平深化農村改革

  讓發展“順”起來

  浙江是吃“改革飯”走“開放路”發展起來的,要實現高質量的鄉村振興,同樣離不開改革的驅動。

  近年來,縉云縣積極順應“資源變資本、農民變股民”的新趨勢,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三位一體”農合聯改革和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等一系列農村改革舉措落實,賦予農民清晰長久的產權和用益物權,全面激活農村的“沉睡資本”,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圍繞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推進“科技、資本進鄉村,青年、鄉賢回農村”的“兩進兩回”行動計劃,引導城市的現代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促進鄉村產業融合集聚發展。同時,圍繞農民生活便利化的目標,積極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向農村基層延伸,廣大農村群眾不出村甚至不出戶就能享受城市市民一樣的便利服務,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接下去,縉云縣將繼續把調動和保護農民的積極性作為出發點,聚焦農村土地制度、經營制度與產權制度等三個重大問題持續發力,扎扎實實把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的各項農村改革任務落到實處,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高效能推進治理現代化

  讓農村風氣“好”起來

  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也是保障。

  近年來,縉云堅持在黨的領導下,以發展“楓橋經驗”為主要載體,深入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善治新格局初見成效。堅持以法治定紛止爭,加快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基層站點規范化建設,積極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利、表達訴求、解決糾紛。堅持以自治消化矛盾,大力推進“最多跑一地”改革,全面打造一站式服務、就地解決矛盾糾紛的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推進“110聯調”“正道講和團”“醫調會”“商會調解”等品牌舉措制度化,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鎮”。我們堅持以德治春風化雨,進一步深入挖掘和弘揚黃帝、婺劇、石頭、書法、耕讀等優秀傳統鄉土文化,積極倡導樹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建設現代鄉村文明。去年,縉云縣筧川村的“善治六法”入選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100例》,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今后,縉云縣將繼續旗幟鮮明加強農村黨組織對農村各類組織、各項事務的領導,深入實施鄉村治理提效行動,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村級民主懇談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制度,推進自治、法治、德治更好結合,不斷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努力讓全縣農村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責任編輯:張璟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