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擘畫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時代鄉村美麗畫卷,也標志著新時代農村改革發展進入新階段、邁入新征程。全國各地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途徑做出了各種可貴的探索,本文以河南省新密市城關鎮高溝村為例,著重探析黨建引領、農民主體、文化引導在新時代鄉村振興中的具體實踐。
設組建室,筑牢村組戰斗堡壘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解決部分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近年來,高溝村黨委不斷夯實村組戰斗堡壘,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科學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立了發展集體經濟、匯聚鄉土人才、挖掘歷史文化、改善生態環境、夯實基層基礎的工作思路,以黨建的高質量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質量,先后獲得“國家森林鄉村”“河南省先進基層黨校”“河南省人居環境示范村”“鄭州市五好村黨組織”等光榮稱號。
高溝村認真推行鎮黨委關于把黨小組建在村民組上的基層黨員管理服務新模式,全面加強了黨在最基層的領導地位。
拓展了黨群聯系渠道。全村18個村民組全部設立了黨小組,同時,高標準建設了18個黨員活動室,融合了“代表議事”和“村民說事”功能,既為黨員教育管理提供了場所,又為群眾協調議事搭建了平臺,充分體現了農村基層“自治、德治、法治”有機統一,“三室合一”讓黨和群眾面對面說話,心貼心辦事。
提高了管理服務效率。“設組建室”后,由原來村黨委直接管理黨員變為黨小組直接管理,減輕了村黨委的工作壓力。由于本組黨員幾乎每天都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間非常熟悉,利用茶余飯后、工作閑暇,在田間地頭、勞務耕作之中就對村組大事商討個八九不離十。再加上,黨小組里的干部,對本組情況也非常了解,商量謀劃起村組的發展,協調起家長里短更加游刃有余,管理服務更加高效便捷。
密切了黨群魚水深情。“群眾有困難黨員來幫扶”“鄰里有糾紛黨員來調解”“群眾有想法組織來實現”蔚然成風,全村150多名農村共產黨員成了廣大農民群眾最親近的服務隊、最熱心的管事人、最信賴的主心骨。
依靠群眾,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同時也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要完善鄉村治理體系,賦予農民主體權利和主體責任,強化村民的自主意識和自治功能。
強化思想引領。按照宣講政策、回應訴求、踐行法治、弘揚正氣、服務千家萬戶原則,高溝村編印了《新時代高溝家訓》, 作為網格黨員發動群眾凝聚共識的橋梁,每月主題黨日活動向村組黨員干部和各經營主體傳達。
著力服務為民。高溝村有3個為民服務的平臺陣地,新建的便民服務大廳讓群眾在舒適的環境中“跑一次”辦理需要的業務;綜治中心整合警務、法律服務、信訪等功能,讓群眾心有怒火來,笑容滿面走;高規格的文化大院讓群眾在文藝的熏陶中獲得精神的愉悅和享受。這3個地方是高溝群眾的寶地。
注重凝心聚力。黨員是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個戰斗堡壘。“一顆紅心永向黨”,高溝村黨委堅強有力,班子精誠團結,核心領導穩固,黨員模范先鋒作用發揮突出。提起高溝村的黨員,群眾的反映就是豎起大拇指齊聲稱贊:“我們高溝村的黨員就是中,有問題了黨員先上,有困難了黨員幫忙,老百姓愿意跟著這些黨員干!”鄉賢是優秀人才,“愿為家鄉添磚加瓦”,需要為群眾義演,在外的文藝人才回來了;需要挖掘戲曲書法文化,資深的文化大家率先響應;需要引進項目,在外的企業人士積極獻言獻策。各行各業的精英正成為高溝村未來的強大動力,全村投資1780余萬元,先后建立17個游園,栽植花草樹木36萬余棵;按照“物品堆放整齊美、衛生清潔環境美、花木茂盛綠化美、身心健康生活美”的要求,全村共評選出“美麗庭院”600戶;逐步完善墻體改善和文化墻建設,共建設戲曲特色文化墻3.6萬平方米。教育引導群眾嚴守村規民約,從開展“好家風家庭”“文明家庭”等獎評活動入手,大力推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和人情隨禮封頂制、紅白喜事報告制等,培養廣大群眾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今的高溝村鋪張浪費、婚喪大操大辦等陋習正在慢慢消除,農民不再大肆操辦酒席互相攀比,取而代之的是節儉、健康、文明的新風尚。
文化搭臺,唱書幸福美好生活
各級地方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公共文化建設,不斷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通過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高溝村因戲曲愛好者眾多,被譽為“中原戲曲第一村”,“四面麥田三面綠樹,一城戲音半城墨香”就是高溝村的真實寫照。“書寫新時代,戲傳新思想”高度濃縮了高溝村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高溝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高溝人愛看戲、愛唱戲遠近聞名,農民書法愛好者眾多,現有國家、省市級書協會員39人,被譽為“鄭州市農民書法村”。高溝村將傳統民俗文化和現代文明完美融合。
主動搭建平臺。以高溝村文化大院為主陣地,先后投資500多萬元,建成高溝村戲迷樂園、書法活動室、民俗陳列館、錢水卿書法藝術館等,這些場所為廣大文藝愛好者提供了才藝展示的舞臺。每逢周末、閑暇,戲曲、書法愛好者聚集在這里,相互切磋技藝,唱書美好生活。
重視人才培養。做好農村專項人才隊伍管理,對廣場舞、戲曲、書法、棋類、球類等項目愛好者進行摸底登記,組建各類人才協會。截至目前,全村共培養文化帶頭人36人,成立了18支文體宣傳隊伍,定期開展文藝匯演、廣場舞表演、書法創作、盤鼓隊表演等活動,極大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注重宣傳引導。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將文化文藝作品巧妙融入核心價值觀教育,如高溝村村歌《戲鄉高溝美名留》將人民對國家、對黨的忠誠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準確地表達了出來,平時排演的戲曲小品、書法作品同樣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愛家的理念在基層落地生根;與志愿服務活動相結合,定期開展滿足農村不同人群需要的志愿活動,廣泛宣傳新文明新鄉風,讓群眾真正體會到豐富的文化生活帶來的不可或缺的生活體驗,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全社會的精神文化水平。“中原戲曲第一村”唱響了中原鄉村振興的大舞臺,并代表中原、代表中國走出河南,邁出國門。2019年以來,“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河南的實踐”專題宣介會、羅馬尼亞孔子學院師生、俄羅斯共產黨中央委員主席根納季·久加諾夫、世界地域組織亞太秘書長博納蒂婭女士等先后來到高溝村。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