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哪兒玩?對于北京市民來說,遠離城市的喧囂,寄情于綠水青山間,在京郊來一場與大自然的邂逅,成了大多數人的首選。清晨伴著鳥鳴聲醒來,夜晚三五友人在月下吃著烤串、品嘗農家菜,暫時忘記工作的煩惱,非常愜意。
背靠綠水青山,延慶、門頭溝、房山等京郊的農村依托于豐富的生態資源,打造別具特色的京郊游體驗方式,從靠山吃山到護山愛山,老百姓嘗到了好生態帶來的甜頭。
今年4月,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北京市財政局發布《北京市休閑農業“十百千萬”暢游行動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年接待達到4000萬人次,經營收入達到50億元。“十百千萬”暢游行動旨在打造十余條休閑農業精品線路、創建百余個美麗休閑鄉村、提升千余個休閑農業園、改造近萬家民俗接待戶,推動全市休閑農業走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人居環境整治扮靚“面子”提升“里子”
早在2018年,北京市出臺《關于推動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在生態補償、基礎設施、跨區協作等方面向生態涵養區傾斜,支持各區探索從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變的方法路徑。
作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和長城文化帶的交匯點,以“門頭溝小院”為代表的民宿經濟是門頭溝落實“兩山”理念的縮影。目前,“門頭溝小院”項目已覆蓋35個村,“創藝鄉居”“朗詩鄉居”等多個精品民宿項目,成為首批掛牌的“門頭溝小院”,揭開了門頭溝區精品民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
綠水環繞、青山環抱,一百多個村落散布其間,作為北京市生態涵養區,門頭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馬當先。去年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考核排名為北京第一,獲得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評選的2019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在人居環境整治的同時,各村落將優美的環境變現,加快發展精品民宿產業。據了解,門頭溝區累計改造完成農村公廁450座,基本實現公廁達標改造全覆蓋,累計改造農村戶廁5083戶,農村衛生廁所覆蓋率達到98.8%,基本消除了旱廁。
近年來,為了打造優美的農村環境,門頭溝清水鎮下了一番功夫,鎮政府關閉全部煤礦,實施了畜禽規模化養殖退出。優美的生態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收益,6個村建設了37套精品民宿,每到節假日,大量市民從城區驅車前來,在靈山腳下度過悠閑時光。去年一年,該鎮靠民宿經營收入120.6萬元,接待量3220人次,解決村民就業32人。
在一系列政策舉措的推動下,“朗詩鄉居”“妙峰山居”等一批環境優美的精品民宿快速發展,鄉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經濟效益穩步提高。精品民宿既盤活了鄉村閑置資源,又為北京美麗鄉村建設、鄉村全面振興樹立了樣板,形成了示范效應。
健全利益聯結機制,鼓起村民“錢袋子”
“先生,您好,本周末的房間訂滿了,預訂其他時間的房源您一定要提前啊!”近日,位于蒲洼鄉東村花臺景區的森林鄉居酒店,接待中心的電話響個不停。森林鄉居酒店是北京海拔最高也是唯一能欣賞到梯田美景的度假酒店,木屋別墅依山而建,高低錯落,融入自然。每個客房都配有超大露臺,向遠處眺望美麗的山脊風光、郁郁蔥蔥的梯田,還有散落在山坳間的村莊。
東村海拔在800~1200米之間,為北京海拔最高村落之一,這里的年平均氣溫只有11~13度,夏季要比市區低10度左右,是令人向往的避暑勝地。
“鄉村旅游得做出特色,游客才能多起來!”東村村民委員會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孫廣亮說,“幾年前,我們這兒的民宿還是一處不溫不火的狀態,一直沒有大的起色。后來引入社會資本,通過對小木屋升級再造,對鄉村環境來一次徹底改造,進一步提升了東村的旅游產業空間布局。”
“去年在全村全面開展了旱廁的改造工程,全村179戶旱廁,只用了不到2個月的時間就全部順利完成。讓大家真正嘗到發展生態旅游帶來的甜頭,堅定老百姓自發保護環境的信心。”孫廣亮介紹。
為了讓村民融入進來,東村黨支部還牽頭成立了旅游專業合作社,采取規范化管理,統一接待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