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江蘇淮安 產業扶貧 項目引路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史志榮 張振平 葛爽 字號:【

  近年來,江蘇淮安找準產業定位,大力發展特優高效種植、特種綠色水產、特色生態休閑產業,精心謀劃項目,以項目帶動產業,助力脫貧增收,逐步形成“窮人看能人、能人盯項目、項目貼市場、市場引資本”的良性循環。

  龍頭帶動,讓產業扶貧走得更穩。走進淮安區蘇嘴鎮建儀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闊的水泥路、明亮的路燈和錯落有致的綠化。2015年,建儀村集體經濟收入不到3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貧困人口多達600多人,是遠近聞名的省定經濟薄弱村。2016年,建儀村積極向上爭取200萬元扶貧資金,與江蘇天裔鴿業有限公司開展合作,入股兩個鴿舍,以股金分紅的形式獲取收益,村里當年就獲得了16萬元分紅。“我們的鴿舍分紅收益,全部分給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這個分紅每年都有。”建儀村黨總支書記湯其美說。

  近年來,淮安市通過“政府+公司+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推動農業產業調結構、轉方式,帶動農戶脫貧致富。淮安區百斯特農業蔬菜生產及初加工基地建設項目,打破了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割裂的狀態,蔬菜初加工在田間地頭完成,幫助企業達到“省工、省本、省資源”目的。同時,村集體獲得租金收益,為周邊農戶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促進農業生產由傳統經營方式向現代流通方式轉變,推動當地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科技助力,讓產業扶貧效益更高。漣水縣南集食用菌工廠化項目采用科技化手段培育杏鮑菇、草菇、松茸等食用菌,實現了全年全季節生產,年可向市場供應食用菌產品2400噸。“項目總投入760萬元,按照我們固定資產投入6個點收益,去年光新合村就獲得收益24萬元,現在新合村已經順利脫貧。”漣水縣南集鎮人武部部長仲一飛說。

  脫貧致富離不開科技助力,淮安市積極借助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等,推動產加銷一體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條,讓經濟薄弱村、低收入村和低收入農戶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實現持續穩定增收。淮安區車橋鎮投入省農業產業富民資金680萬元,在盧灘村實施芡實生產加工項目,引進新技術,拉長產業鏈,促進村集體和農戶雙增收。蘇嘴鎮沙吉村有種植西瓜的傳統,過去西瓜種植收益不高,2018年,村“兩委”班子帶頭,流轉土地300畝,在淮安市農科院的指導幫助下進行瓜稻輪作,當年就有30多戶低收入農戶實現脫貧,村集體年增加收入近20萬元。

  “飛地”“抱團”,讓產業扶貧帶動更準。淮安市采用“飛地”“抱團”等方式,跨村、跨鄉鎮建設項目,增強項目抵御風險能力。漣水縣漣城街道張羅村、成集鎮條河村依托現有食用菌產業基礎,統籌整合農業產業富民、扶貧等資金,在漣城街道季庵村、成集鎮條河村等區域“抱團”實施食用菌項目,打造食用菌產業發展載體平臺。食用菌“飛地”項目每年為張羅村增收約13萬元,條河村每年增收約7萬元。紅窯鎮新燈塔村、岔廟鎮榮錦村采取“飛地”模式,在紅窯鎮現代農業園區實施大棚蘆筍基地項目,建設連棟大棚、冷庫等設施,紅窯鎮李莊村、新燈塔村及岔廟鎮榮錦村合計每年增收24萬元。

  截至2019年底,淮安市累計實施農業產業富民項目52個,帶動100個以上村集體增收,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1100多萬元,直接帶動1500戶以上低收入戶增收。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廣播電視臺)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