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蘭陵縣是以糧食生產和蔬菜種植為主的農業大縣,自然條件優越,農產品資源豐富,曾被評為“全國蔬菜產業十強縣”。近年來,蘭陵縣通過政策項目支持、技術服務指導,大力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和多樣服務業態,農業社會化服務效果正在顯現。
壯大多元服務主體
增強社會化服務能力
培育具備綜合型或專項型服務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近年來,蘭陵縣堅持把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服務農民、推廣科技、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的重要平臺和載體來抓。通過項目資金支持、專項補貼制度等方式,帶動合作社開展高度專業化、全面綜合性的社會化服務,積極補齊農業服務短板。例如,占地300多畝的蘭陵縣鴻強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一次性育苗能力400萬株,年綜合育苗能力可達1.2億株,在育苗服務方面走在全縣前列,大大提升了菜農育苗水平。再如,德友養殖專業合作社具備集雞苗培育、飼料供應、技術服務和成雞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功能,且出欄肉雞700萬只,提供的專業化服務覆蓋肉雞養殖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為社員養殖戶提供了便捷的服務。
培育市場化引領兼多主體聯動的農業企業。蘭陵縣成立了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并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標準化基地的發展列入考評。鼓勵龍頭企業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和行業特點,發揮社會化服務帶動效應;支持企業與合作社多主體聯動,共同開展多維度服務工作。蘭陵縣良宇農資有限公司與長城鎮沙溝東村黨支部領辦的7個合作社達成合作意向,于2019年7月在“蒼山大蒜挑戰世界吉尼斯啟動儀式”上現場簽訂了“助力蘭陵縣鄉村振興四雁工程百萬惠農”合作協議,合作社成員通過社企合作可以更加優惠的價格采購農資產品,并獲得更加優質的服務。
培育具備創新性和先進性的家庭農場。政府相關部門牽頭組織農技服務人員、新型經營主體等多主體開展面對面的創新技術交流,搭建技術互享互助平臺,加強了家庭農場自服務和對外服務能力。縣農業農村局以現場觀摩會為抓手,組織基層農技人員、各鄉鎮農技站站長、農業科技示范主體200余人先后觀摩了蘭陵縣景亮家庭農場水肥一體化設施裝備、蘭陵農場49個小麥新品種展示。通過觀摩會議,各主體互相學習先進技術,增長專業知識。
創新服務業態
豐富服務種類和內容
建設出口基地,創新平臺服務。蘭陵縣大力推動農產品基地建設,引導和支持出口企業和農戶按照國際市場標準建設出口生產基地,實行集約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為農產品出口創新平臺服務。同時,先后舉辦七屆蔬菜產業博覽會,搭建起與國內外交流合作的橋梁。蘭陵縣以此為契機,加強與金融機構、涉農企業、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建立長期共贏的伙伴關系,鞏固和擴大菜博會成果,為推動當地現代農業向更高水平發展提供了載體和平臺。
開展全程服務,補齊農業生產短板。一是全面推進農機作業服務。蘭陵縣組織機構跨區作業服務,免費幫助機手辦理跨區作業證,在“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發布跨區作業信息,了解跨區作業點的具體情況、價格等,保障機手一路綠色通行。二是落實農資推廣供應服務。爭取縣級財政配套資金,推廣作物良種,為各鄉鎮做好良種的宣傳銷售提供指導服務。三是發展特色農業氣象服務。縣氣象局將氣象現代化建設與各鄉鎮農業扶貧種植項目對接,通過氣象信息員、網絡平臺、電子顯示屏、大喇叭等手段,為大棚蔬菜等產業項目提供精細化的服務。四是強化現代農業技術服務。蘭陵縣鴻強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以技術部為載體,構建了“技術服務專員+村級服務站站長+成員”的三級技術服務體系,向成員即種植蔬菜的農戶推廣標準化種植管理技術,輻射全縣多戶菜農。
建設服務隊伍,持續引進農村優才。一方面,組建專門服務機構和專項服務團隊,開展針對性精細化服務。縣科技局對接農業農村局等單位,尋求對口科技人才,組建7個科技扶貧服務隊,通過提供各類技術指導服務、知識培訓服務等,有力提高農民資源開發水平和勞動生產率,加快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另一方面,實施“農村優才”引進計劃,培養“領頭雁”隊伍,為社會化服務注入年輕人才力量。引導大學生投身鄉村振興,儲備一批優秀、年輕、高學歷、高素質的后備人才隊伍,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領頭雁”隊伍。
開展社會化服務的成效與不足
通過上述工作,蘭陵縣在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社會化服務不斷健全的推動下,蘭陵縣的蔬菜產業形成規模優勢,產品價格高位運行,產量增長明顯,菜農收益顯著增加。以大蒜產業為例,2019年全縣蒜頭平均畝產1500斤以上,同比增加4.6%,平均價格達4元/斤,比上一年翻了四倍;蒜薹平均畝產達到1274斤,同比增加5.6%,平均價格3.25元/斤,同比增加49.8%。其他各類蔬菜的銷售價格也比往年有較大的提升,黃瓜、辣椒等蔬菜種植面積同比均擴大了15%以上。大棚菜種植戶2019年蔬菜收入同比增加了一倍多。
但是,在推進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過程中,也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服務主體市場化經營能力不足。蘭陵縣新型經營主體在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推廣實施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這些服務主體普遍依賴政府惠農項目支撐,自身市場化經營能力不足,資源利用整合效率低,缺乏市場化經營運作經驗。二是服務項目長效化機制尚未健全。在項目資金補貼的扶持下,一定程度上新型經營主體面臨的資金壓力、土地壓力和勞動力成本壓力得到緩解,但項目支撐作用短效化,只能“救急火”,不能治遠憂。而新型經營主體所普遍面臨的問題均具有長期性、周期性的特點,因此如何調整項目支持方式,轉換項目支持的作用機制,變短期集中補貼為長效機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三是服務內容專業化分工不夠合理。綜合來看,蘭陵縣社會化服務工作總體覆蓋面廣、作用力度大、服務效果突出,但由政府組織帶動的服務主體和市場化服務主體在服務內容上存在明顯的交叉重疊問題。多主體尚未形成高效分工模式,服務內容重復、各主體服務重點的差異性不明顯,可能導致服務資源浪費及后期責任糾紛等問題。
對策建議
一是健全惠農項目長效機制。以往蘭陵縣在支持農業產業化、出口化、現代化發展方面,通過惠農項目的方式落實財政資金支持,效果顯著。未來可重點轉變項目補貼方式,化集中一次性補貼為長期持續性補貼,并建立健全配套監管機制,保障項目落實進展,從根本上提升項目服務效果。
二是加快轉換政府服務方式。長期以來,蘭陵縣政府及農業相關部門,積極落實推廣社會化服務,成立多個專項服務隊伍,從服務平臺搭建、服務領域拓展、服務內容豐富多方面推進服務工作。未來可適當調整政府在推廣社會化服務方面的核心定位,變核心主導為統籌引領,大力鼓勵支持其他服務主體發揮服務作用,逐步形成多主體聯動服務的格局。
三是充分發揮市場自主服務能力。新型經營主體在推廣社會化服務、建設服務體系上潛力巨大,政府應大力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專業大戶等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實際情況,積極創新服務模式,豐富服務內容,增強自服務和對外服務能力,成為蘭陵縣服務主體力量。
(作者單位:鐘真,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林楓,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農業農村局;王麗芳,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白彥鎮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