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貴州遵義 壩區“牽手”山區 糧倉變“錢倉”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吳正肖 字號:【

  什么是壩區?從字面上理解,“壩”就是寶貝的土地。貴州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遵義同樣沒有拿得出手的開闊地,因此壩區成了農業生產最好的良田。如何充分利用壩區資源發展農業產業?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遵義考察時指出,要“因地制宜走出一條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新路子”。遵義市牢記總書記囑托,把壩區建設作為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主陣地,以壩區帶動山區、以山區補充壩區,著力提升農業規模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切實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全市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雛形已初顯。

  五級書記“轉崗”壩區

  遵義在全省創新提出“壩長制”,緊緊抓住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抓重點、重點抓,制定了“壩長制”工作方案和“壩長制”考核細則,各級壩長對照“六看”標準——發展效果上看產業規模、看產出效益、看群眾收益,發展方式上看利益聯結機制、看組織發展模式、看壩長責任落實,確保壩區建設任務落地見效。

  遵義市231個壩區均設有縣級壩長、鎮級壩長、村級壩長,壩區建設責任落實到人,工作開展思路清、方向明、有實效。2019年壩區的畝產值達7900元,高于全省標準,成功創建15個樣板壩區和70個達標壩區,全市共359個企業、630個合作社參與壩區建設。壩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300元,同比2018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

  貴州省委主要領導高度肯定遵義“壩長制”工作機制,并將“壩長制”在全省范圍內推行。縣、鄉、村三級黨委書記既“掛帥”又“出征”,狠抓壩區建設。

  去年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明確指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縣委書記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農村工作上”。而貴州“五級書記‘轉崗’壩區”無疑是貫徹落實《條例》的集中體現,是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更是縣委書記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農村工作上的重要載體和平臺。

  爛壩子不爛有“絕技”

  “現在種辣椒比以前有賺頭,種完辣椒再種蔬菜,有技術指導,畝年均收入過萬還是容易,基礎設施好了也不擔心被水淹。”遵義市匯川區高坪街道爛壩子壩區村民說,現在的爛壩子已經不爛了。

  自遵義市深入推進壩區建設以來,中央、省級財政資金不斷向壩區傾斜。2018年以來,全市壩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近10億元。

  經營主體不斷壯大。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著力把農民發動起來、組織起來,聚在合作社里,富在產業鏈上,建立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三者利益分配和風險分擔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壩區實現龍頭企業全覆蓋。

  科技投入再加碼。全市組建166個技術小分隊,聚起1000余名農技人員,按照“分片包縣”累計指導農民近10萬人次,推廣應用生物物理防治、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等先進實用技術,并結合自然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實際,總結提煉了5大類30余個綜合種養模式——農業“321工程”(土地畝產值分別達到3萬元、2萬元、1萬元),在全市范圍推廣實施。如紅花崗海龍壩區推廣“優質稻+羊肚菌”模式,羊肚菌畝產值超過2.5萬元;播州區花茂壩區發展“露地蔬菜+設施蔬菜”500余畝,實現設施大棚畝均產值3萬元、露地種植畝均產值8000元;鳳岡縣朝陽壩區發展綠色稻2000畝、有機蔬菜1000畝、辣椒2000畝,畝均產值從往年的3000元不到提升到畝均8500元。

  遵義結合市場需求和不同區域不同海拔的優勢資源稟賦,發展“一地多用、一棚多季、一年多收”立體生產,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帶動群眾增收效果明顯。如新蒲新區南坪壩區,讓“土貨”白蘿卜搭乘專車賣到了香港市場,實現“黔菜出山”。該壩區立足自身“山地+平地+洼地”的復合型地貌特點,探索形成了“果樹上山、林下養殖、椒蔬進田、低洼養魚”的產業體系,最大化利用壩區資源,預計今年畝均產值達2.4萬元。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隨著農業“321”工程的深入實施,壩區效益不斷提升,預計全年壩區總產值達80億元,壩區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將高出30%。將有效帶動90余萬人增收致富,其中貧困戶9萬余人,為全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全國人民同步邁入小康奠定堅實基礎。

  壩區“牽手”山區齊頭并進

  初夏時節,放眼望去,山上山下盡是綠油油的一片,一個個富有朝氣的產業異軍突起。

  遵義市仁懷、習水等地作為醬香白酒原料的重要生產基地,大力推進壩區基礎設施完善和山區土地整治,全面提升土地機械化率,點面結合推動原料生產基地建設,形成了仁懷長崗-五馬、習水永安-二里-二郎-回龍-習酒為主的萬畝紅粱種植示范基地,輻射帶動100余萬畝紅粱種植基地建設,走出了一條綠色有機、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道路,實現了壩區山區共發展。

  遵義市耕地面積1252.65萬畝,而壩區不到60萬畝,占比僅為4.5%。想要走出一條具有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的路子,壩區山區都得抓。

  為推動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遵義市委、市政府打破縣域、鎮域行政界限,以壩區和山區為點構筑面,圍繞辣椒、紅粱等優勢特色產業打造了“7+16”農業規模化基地(7個萬畝基地和16個5000畝基地),各基地突出1個優勢產品,強化設施建設、主體培育、產銷對接和科技投入,全力“變法”提升農業綜合競爭力。

  遵義市湄潭、鳳岡大力推進“茶葉上山、蔬菜下地”,大力推進雨林聯盟認證和歐標茶園建設,打造高標準茶園基地,著力培育茶葉企業和茶葉品牌,大力推進茶葉流通出口。全市今年茶園面積穩定在200萬畝。第一季度,盡管受疫情影響,全市茶葉產業產量、產值、銷售、出口、茶農收入均逆勢增長。

  “壩內茄子,壩外辣椒”這是播州區鴨溪鎮金鐘村金鐘壩區的特色產業布局。壩區產業成了群眾增收的門路,也正演變為鄉村旅游的網紅打卡地。目前全市種植辣椒210萬畝,其中標準化種植125.82萬畝,圍繞規模優質辣椒種植基地,已建設辣椒育苗大棚160余萬平方、烘干線120余條、烘房1400余間、冷庫71座共12.5萬立方等基礎設施,大力推動省、部共建的辣椒專業批發市場建設,提升遵義辣椒產業綜合實力。

  抓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不忘糧食安全生產。遵義歷來是貴州省糧食主產區,素有“黔北糧倉”之美譽,糧食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面對傳統糧食產業轉型,遵義市主動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以優化供給、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500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大力實施“綠色稻+”示范工程,推廣優良種養模式,發展“綠色稻+”全產業鏈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目前發展有綏陽縣旺草片區萬畝“綠色稻+”基地,數個5000畝“綠色稻+”基地等,推動傳統水稻產業向效益農業轉型,在保糧食安全的同時,實現“黔北糧倉”向“黔北錢倉”轉變。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農業農村局)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