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勝券在握,國人額手稱慶。但成就面前,一種松口氣、歇歇腳、緩緩神、放慢節拍、自減壓力的情緒正在滋生,船到碼頭車到站的輕快心態正在萌發。應當看到,眼下距離脫貧攻堅決勝終點尚有半步之遙,稍有懈怠,將功虧一簣。因此,務必一鼓作氣,咬定目標,穩住陣腳,壓實責任,保持力度,堅持做到“五不”。
一是銳氣不減。臨近收官,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時間更緊,這既是一場攻堅戰,又是一場突擊戰,氣只可鼓不可泄。應警惕“盲目樂觀、松勁懈怠”的思想苗頭。始終保持久久為功的定力,在決戰決勝的戰鼓聲中一往無前、提振士氣、全力沖刺;始終保持頑強拼搏、連續作戰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慎終如始、穩扎穩打、毫不松懈推進各項工作,以最好的心態、最佳的狀態、最優的姿態攻下脫貧攻堅最后關口,著力在爬坡過坎中錘煉過硬風骨、實干品格和擔當精神。
二是目標不散。收官之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但卻又遭遇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百業,禍及萬家,財稅收入銳減,企業復工艱難,經濟社會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各項工作面臨嚴峻挑戰。面對紛繁復雜的局面,工作千頭萬緒,但必須緊緊盯牢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這是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應當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兩個百年目標的第一個大目標,而脫貧攻堅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因此必須牢牢掌握脫貧攻堅工作主動權,尤其對于疫情給脫貧攻堅帶來的影響,應采取非常措施,制定非常政策,化被動為主動,變危機為新機,繼續堅持萬眾一心,精力向脫貧攻堅聚焦、政策向脫貧攻堅傾斜、工作圍繞脫貧攻堅開展。決不能讓“九億雙創造財富的手”變成“九億張爭飯搶食的口”。
三是陣法不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已經建立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相應的一整套組織制度、保障制度以及干預措施,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六個一批、五個精準等一系列復合型、集成式“排兵布陣”,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陣法”保障。在當前這個歷史交匯、政策過渡、工作銜接的關鍵時期,決不能因為臨近終點,自亂陣腳,更應該總結、梳理、借鑒脫貧攻堅工作中形成的理論成果、實踐經驗、制度成就,把經過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繼續堅持好,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好,推動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四是力度不緩。只顧“短脫”不顧“長脫”,甚至滋生短時期放松的“摘帽心理”,很容易陷入“脫貧—返貧—再扶貧”的惡性循環。當前,尚有少數貧困人口未脫貧,大多集中在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的深度貧困地區,攻堅克難的任務仍然艱巨。如何“攻堅”、怎樣“防返”,不僅是當前要攻克的難點,也是2020年后必須長效解決的難題。因此,必須繼續保持攻堅力度,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問題動態清零,繼續采取過硬舉措和辦法,著力補齊尚未全部脫貧地區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短板,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貧困堡壘,下大功夫縮小區域和人群在收入、消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差距。同時,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要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主要政策舉措不能急剎車。
五是責任不變。越是時間緊任務重,越是要明責強責、知責盡責。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省區市向中央簽軍令狀的,只有脫貧攻堅這一項工作。軍令如山,必須始終把脫貧職責扛在肩上,層層擰緊責任鏈條。始終如一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減輕基層負擔,讓基層扶貧干部心無旁騖投入到以脫貧攻堅為核心的工作中去。應進一步強化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強化縣級黨委作為全縣脫貧攻堅總指揮部的關鍵作用。只要五級書記層層壓實責任,各部門認真履職,發揮好上下一盤棋的政治優勢,就一定能以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的決心毅力徹底攻克“貧困的最后堡壘”,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