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全面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二者是我國“三農”工作在不同階段的總抓手,對于實現我們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蘭考在全國第一批實現“率先脫貧”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農”工作重要論述,把《條例》作為重要遵循,堅持以鄉村振興引領脫貧攻堅,以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三農”工作取得扎實成效。
一條主線統攬全局
《條例》強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作為縣一級,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現階段必須堅定不移以脫貧攻堅統攬全局,做好持續幫扶工作,循序漸進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穩定脫貧后應堅持以鄉村振興統攬經濟社會全局。一是在思想認識上統攬。實踐證明,脫貧攻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三農”領域制度設計最精準、工作抓手最完善、考核機制最嚴格、社會認同度最高的一項歷史工程。必須堅定不移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動搖,牢固樹立全面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就是為鄉村振興開好頭起好步的思想共識,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提高脫貧質量,有效減少返貧和防止新致貧,確保“不落一戶、不掉一人”全面脫貧。二是在組織力量上統攬。統攬全局要體現在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上。強化“書記縣長負總責,四大班子齊上陣”的工作機制,完善幫扶組織架構,加強行業扶貧部門和鄉鎮專職扶貧力量,進一步明晰行業部門、鄉鎮(街道)和村級職責,確保組織力量不但不減,而且更強。三是在發展實踐上統攬。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縣調研時指出縣域治理“要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縣域治理“三起來”是指導縣一級科學發展和有效治理的根本遵循和方法論。做好鞏固脫貧“后半篇文章”,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強鏈補鏈增強產業帶動能力,以改革創新激發內生動力,以城鄉面貌大改觀提振群眾信心和精氣神。
兩個重點夯實基礎
總書記強調,農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提高貧困群眾收入、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奔小康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是發展產業和充分就業。一是選準做優帶貧產業。蘭考針對貧困群眾就業創業能力不足的問題,構建了“龍頭企業做兩端,農民兄弟干中間,普惠金融惠全鏈”的產業帶貧模式,重點發展蘭考蜜瓜、優質紅薯、民族樂器等特色扶貧產業,使建檔立卡戶有兩項以上實實在在的產業支撐。二是千方百計促進就業。蘭考搭建5種就業模式,覆蓋所有有就業能力、就業條件、就業意愿的貧困家庭。為解除外出務工貧困群眾的后顧之憂,開展“每月一次餃子宴(為留守老人過生日)、為留守兒童輔導學習、協調機械幫助夏秋兩季有償收割”三項服務,提高貧困群眾滿意度。
三個落實穩定脫貧
總書記強調,貧困縣摘帽后,不能馬上撤攤子、甩包袱、歇歇腳,要繼續完成剩余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條例》強調“集中精力做好脫貧攻堅、防貧減貧工作”。蘭考在具體工作中,一是分層明責促責任落實。在實踐中,蘭考縣明確科級以上干部側重重點幫扶,責任組、工作隊、村“兩委”成員側重日常幫扶,雙管齊下,確保幫扶到位。二是對標整改促政策落實。針對有的政策落實不到位、有的拔高標準的問題,要結合中央巡視整改和年度考核反饋意見,舉一反三,對標整改,在嚴格落實中央、省級扶貧政策的基礎上,優化調整縣級政策,重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三是建章立制促工作落實。蘭考縣把“支部連支部”活動作為推動脫貧攻堅以及基層基礎工作的組織架構和總抓手,持續開展“支部連支部、干部聯到戶”、領導干部“百日駐村”活動,集中攻堅解決問題,確保各項部署落到實處;建成縣級貧困監測系統,對貧困人口、脫貧人口、邊緣人口進行動態管理,筑牢防返貧和新致貧防線。
四個強化提升本領
鄉村振興是一個全新課題,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照搬,在脫貧攻堅戰中暴露出的本領不足問題必須補齊提升。
一是強化基層基礎,提升政治領導本領。《條例》強調“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幾年來,蘭考縣在提升基層組織力方面進行了一些實踐探索:完善鄉村兩級治理機制,圍繞聚焦主責主業,完善鄉鎮(街道)運行架構,黨政正職牽頭抓總,副書記主抓脫貧攻堅,其他班子成員各司其職、術業專攻;堅持抓基層、抓支部,以“支部連支部”為組織架構,開展“5+N”主題黨日、“農村黨員看蘭考”等系列活動,結對黨支部互助共建、共同發展;建立爭先創優機制,“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好干部”,脫貧攻堅、基層黨建、鄉風文明、美麗村莊“四面紅旗村”,扶貧工作標兵,“以勞動換積分,以積分換物品”等激發干群內生動力。
二是強化人才培育,提升學習本領。《條例》強調“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作為基本要求,加強農村工作隊伍建設”。實現人才振興,引進人才重要,培養人才更重要,要普遍提升學習本領,吸引培育各類人才參與脫貧攻堅和農村發展。蘭考在加強鄉土人才培育和吸引外出人才返鄉創業的同時,在全國率先籌建了“蘭考三農學院”,開發實用課程,探索開展“一懂兩愛”干部培訓和新時代職業農民專項培訓,創建蘭考鄉村振興人才培訓品牌。
三是強化謀劃規劃,提升科學發展本領。《條例》強調“發揮鄉村規劃對農業農村發展的導向作用”。農業農村工作點多面廣,系統謀劃思考不夠、科學制定規劃不足是制約最后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突出短板,造成重復投資、質量缺失甚至浪費,財富形不成有效積累。要嚴格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規劃走、規劃跟著脫貧目標走、目標跟著扶持對象走”的原則,重點實施產業扶貧、基礎設施、能力建設等項目,解決短板問題;要科學制定規劃,強化“多規合一”理念,完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開展精品示范村規劃設計和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有效指導實施;要嚴格執行規劃,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無規劃不建設”,強化規劃落實。
四是強化要素激活,提升改革創新本領。《條例》強調“發揮改革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推動作用”。要按照總書記“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的要求,用改革的思維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創新的舉措應對遇到的新問題,整合各類要素,為最后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支撐。要提升資產運營能力,調整資產結構,盤活存量,分類管理,做好市場化經營;盤活農村資源要素,積極推進農村耕地改革、鄉村建設用地改革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增強金融服務能力,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合鄉村發展的金融產品,支持涉農銀行、保險機構在鄉鎮(街道)設立網點,完善村級金融服務站功能。
五個銜接深入推進
《條例》強調“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蘭考在工作實踐中,著眼脫貧之后的持續發展問題,對照鄉村振興戰略20字總方針,進一步提質擴面、做實做細,在五個方面做好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一是從培育特色產業向產業興旺推進。脫貧攻堅中的產業扶貧,解決的是沒有產業、沒有收益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農業,扶貧模式相對單一、產業鏈短、附加值較低。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重心則在產業強不強,應著眼于優化一產,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在實踐中,蘭考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本地優勢,招大引強、延鏈強鏈,引進了恒大、正大、光大等國內外龍頭企業,培育壯大了品牌家居制造、綠色畜牧、循環經濟三個特色產業體系,城鄉統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產業布局基本形成。同時,健全農業社會化、電子商務進農村、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圍繞“三品一標”打造名優品牌,培育一批本地知名農產品品牌,增強特色產業核心競爭力。
二是從基礎設施提升向生態宜居推進。脫貧攻堅中,重點是在貧困村修路搭橋、通電架網,解決的是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的問題。鄉村振興中的生態宜居則要以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為重點,健全農村環境治理長效機制。在實踐中,蘭考持續聚焦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戶貌整治,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計劃,穩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既改善農村環境衛生,又轉變農民陳舊的思想觀念,群眾的環境和衛生意識得到顯著提升。
三是從激發內生動力向鄉風文明推進。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在精神層面的直觀表現,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推進脫貧致富與文化小康的銜接,以鄉風文明詮釋鄉村振興,以新鄉賢文化推動鄉村文明躍升,實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推進、一體建設。為加快鄉風文明建設,蘭考探索開展了“四級文明創建活動”,以“蘭考文明戶”評選為載體,促進群眾兩個文明齊頭并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爭做文明人、爭當文明戶,推動形成鄉村文明新風尚。
四是從依靠各級幫扶向治理有效推進。在整個治理體系中,鄉村是最基本的單元,是國家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鄉村治理有效了,社會治理就有了堅實基礎,這也是鄉村振興要實現治理有效的實質意義所在。在實踐中,蘭考圍繞“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構建“一中心四平臺”縣鄉治理體系,深化“一約四會”推進村民自治,實施“一警一堂一中心”建設法治鄉村,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五是從“兩不愁三保障”向生活富裕推進。脫貧攻堅解決的是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問題,生活富裕是要讓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兩者都是群眾綜合滿意度指標體現。蘭考通過產業、就業帶動群眾增收的同時,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實施農村學校“改薄”工程,新招聘的教師全部安排到鄉村,新建改建鄉鎮敬老院讓老人養老有了好去處,對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室進行標準化建設改造,讓農村群眾的生活質量有效提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們取得了人類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要堅定不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新發展理念,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向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闊步前行!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