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申李壩村村醫楊芳 讓“倒掛式”醫聯體兜牢農村醫療服務網底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朱文馨 字號:【

  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政治大局穩定。要堅持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升疫情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提升疫情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完善公共衛生應急法律法規,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著力從體制機制層面理順關系、強化責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專門開辟“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一章,部署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制,強化基層衛生防疫等工作。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加強公共衛生隊伍建設再次成為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咸豐縣清坪鎮申李壩村村醫楊芳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備受鼓舞,她認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網底,與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對破解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難題,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具有深遠意義。

  村醫在疫情防控中發揮大作用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村醫起了很大的作用,咸豐縣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就是我們村醫查出來的。”自咸豐縣實行嚴格管控開始,楊芳就一直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正是無數位像楊芳一樣的鄉村醫生用日復一日的堅守,筑牢了農村疫情防護網。

  據楊芳介紹,疫情防控期間,她的主要工作是把村里的外返人員,特別是武漢返回的人員情況詳細記錄。“他們從哪里來,經過哪些地方,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回來之前的健康狀況如何,密切接觸了哪些人,這些人又是哪里的,這些情況我們都要一個不漏地排查清楚。”同時,每天對外返人員進行兩次面對面的健康詢問、監測體溫,向他們宣傳疾病防控的措施及注意事項。“我們叮囑村民,一旦有任何不舒服,隨時聯系衛生院,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讓疫情防控做到萬無一失、不漏一人。”

  農村醫療條件和村民健康意識逐步提升

  近年來,農村醫療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基本實現了每個村都有一個衛生室,配備一個村醫。楊芳回憶過去鄉村醫生治病常常是“三素一湯”,“來了病人就是抗生素、維生素、激素,要么就是一大堆吊瓶,越輸液抵抗力越差,形成了惡性循環。”如今,農村醫療基礎設施和醫療水平不斷發展,群眾的健康意識也逐步提升。“政府出資給我們修建了標準的五室(診斷室、治療室、藥房、觀察室、公共衛生服務室)分開的衛生室,配備了常用器材,還安裝了遠程醫療軟件。我們村和縣里的人民醫院、中醫院結成醫聯體,節約了村民看病成本,也讓他們少走彎路。”楊芳說起這些變化,發自內心地高興。

  楊芳認為,村醫不僅要為鄉親們治好病,還要宣傳講解健康知識,提升大家預防疾病的能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村民的體質都很好,很少有感冒的,這與我們平時的宣傳工作也有很大關系。”村民的就醫環境和居住環境得到改善,自然也會對健康問題更加重視,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不斷提高。

  補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如何補上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這塊短板?楊芳認為,一是要健全醫聯體長效工作機制,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涵建設。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上級醫院間固定協作關系,開通轉診綠色通道,方便患者合理轉診。可建立“倒掛式”醫聯體模式,即農村地區部分當地醫生堅守在基層,縣(區)級醫院醫生定期到基層坐診。同時要加大醫療隊伍的培訓力度,“比如給我們配備了儀器,就要圍繞儀器使用方式、使用效果進行培訓。村醫的年齡結構不同,接受新事物的程度也不一樣。”

  二是要夯實網底,出臺針對鄉村醫生的激勵機制和優惠政策,建立基層人才隊伍保障機制,不斷優化基層人才職業發展環境。建立對貧困地區醫療衛生人員保障投入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通過支持欠發達地區簡化人才引進手續、建立引進中高級人才的“綠色通道”等措施鼓勵和引導醫學人才到基層醫療機構服務;進一步完善基層單位的激勵性薪酬體系。“村醫的待遇好了,他們就愿意留下來為老百姓服務,假如他們自己的生活都保不住,更不要談為村民服務了。”

  三是要對貧困地區基層醫療衛生綜合建設情況開展普查,建立基層鄉鎮衛生院規范化建設標準,落實政府責任考核機制。以縣為單位對中心鄉鎮衛生院按照二級乙等標準建設,一般衛生院按一級甲等標準建設,一院一策;國家建立中央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優先保障制度。

  四是要傳承好、繼承好、發展好傳統醫藥,加強中醫中藥方面建設,建立藥材基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醫藥彰顯了特色優勢,大量臨床實踐證實,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新冠肺炎效果明顯。恩施州素有“華中藥庫”的美譽,楊芳認為應當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加強咸豐白術的道地產區保護,促進該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全國知名品牌。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