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袁延文表示,要用情用力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戰。
“近年來,湖南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農村地區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凝心聚力辦好了一批實事,解決了一批難事,農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明顯增強,黨心民心不斷融合。”袁延文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有74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51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13.43%下降到0.36%,貧困農戶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
決戰決勝之年,如何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有效銜接,袁延文認為要從四方面補齊全面小康短板。
以全覆蓋為目標,進一步補民生短板。湖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著力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去年全省財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到70.3%,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全面改善。但也有一些薄弱環節,比如偏遠鄉村通組道路沒有完全覆蓋,基層公共服務還存在不集中、不便利、不完善的現象。今年,湖南省委決定實施“全面小康決勝年”行動,明確提出義務教育、農村通組公路、安全飲水、危房改造、社會保障、“一門式”基層公共服務“六個全覆蓋”,進一步消除痛點、解決難點、打通堵點,補上民生保障“最后一公里”短板。
以可持續為根本,進一步補增收短板。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小康的標志性工程。今年既要一鼓作氣攻克最后堡壘,也要保持定力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特別是要補上部分貧困群眾發展能力不足的短板。重點應毫不放松抓好產業扶貧這個“根本之策”,深入實施產業扶貧“千企幫村、萬社聯戶”行動。為進一步深化產業扶貧,湖南啟動建立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定向培養、貧困戶跟班學習機制,每年每村培養1名以上帶頭人,引導貧困戶掌握1門新型實用技能。通過龍頭帶動、自我提升,貧困農戶有產業、有技能、有幫扶,脫貧穩定可持續,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以強基礎為重點,進一步補生產短板。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特別是在疫情背景下,穩產保供具有特殊重要性。關鍵要把農業基礎打牢,重點要補設施裝備短板。今年全省在建高標準農田390萬畝,累計將達到3360萬畝,占永久基本農田的67.95%,這一批農田旱澇保收、高產高效,糧食產能將進一步提升。同時,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推動藏糧于技。今年春耕生產農機“大顯身手”,早稻機械化栽種970萬畝,占早稻面積的52.8%。為進一步提高經營主體購機積極性,今年省里推行了農機推廣“331”機制,預計今年全省使用農機購置補貼將達到10億元,農業機械化支撐將更加堅實。
以建機制為關鍵,進一步補生態短板。統籌推進鄉村綠色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連續兩年獲得國務院真抓實干激勵,改廁經驗在全國推廣;河湖治理和退捕禁捕全面推進,一些珍稀瀕危水生生物逐步恢復。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是場攻堅戰,更是持久戰,建章立制是關鍵。全省正圍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持續推進工作落實和制度建設,把好的經驗做法總結好,在建設、保護、治理、管護、監督等方面形成制度化成果。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