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實行農民工在就業地平等享受就業服務政策,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新建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擴大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規模……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一系列旨在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增強“三農”發展后勁的利好政策發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對于落實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村集體特別法人資格等做出了明確規定,于國于農,意義重大。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5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
“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平易近人的話語中包含著對人民生存權和發展權的高度重視,彰顯著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輝。站在這樣的高度,我們就能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的真正含義;就能理解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就能理解為什么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能夠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就能理解為什么習近平總書記先后7次主持召開脫貧攻堅座談會,一年接著一年干,久久為功抓落實,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創造出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堅決鞏固農業基礎性地位,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自古“糧豬安天下”,鞏固農業的基礎性地位對于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的具體目標,但不等于經濟增長不重要。要看到,無論是保民生還是脫貧攻堅,都要有糧食安全的支撐。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嚴重,但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在今年這個特殊年份,要穩定糧食產量,恢復生豬生產,壓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把14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堅決穩定農民工就業,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乃民生之源。2019年,我國農民工總量超過2.9億人,其中有1.7億人外出務工。在農民增收的賬本里,工資性收入占比超過40%,一人失業全家都會陷入困境。李克強總理到廣西代表團參加審議時說,“過去我們強調,穩增長是為了保就業、保民生,現在反過來說,保住就業、保住民生就能穩增長。這是我們正在探索的一條新路子。”為了穩住現有就業崗位,國家通過減稅降費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支持他們渡過難關。代表委員對此給予了熱烈回應,對于返鄉留鄉農民工,農業農村部等部門此前已提出“回歸農業穩定一批、工程項目吸納一批、創新業態培育一批、扶持創業帶動一批、公益崗位安置一批”的五個一批方案,旨在大力拓展渠道,努力打贏農民就業增收保衛戰。
堅決完成脫貧攻堅硬任務,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脫貧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是我們黨對人民、對歷史的鄭重承諾。在剩下的200多天時間里,要確保剩余55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雖然總量不算多,但他們卻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既要啃下脫貧“硬骨頭”,又要完成疫情“加試題”,還要鞏固成果防返貧,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巨,決不能松勁懈怠。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已對52個掛牌督戰的貧困縣投入了308億元資金,各省對1000多個貧困村在扶貧資金上也給予了傾斜。國家今年將擴大低保和失保范圍,進一步強化兜底保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大剩余貧困縣和貧困村攻堅力度,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接續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今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我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幫助這么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把全國兩會精神落到實處,關鍵在實干,只有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將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件件小事努力辦好,才能讓人民的好日子越來越好。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