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圓滿完成兩大任務是當前重大政治任務。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打贏打好這場攻堅戰,畢其功于一役,必須拿出有力舉措,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針對“三農”領域突出短板、薄弱環節,加強政策創新、完善制度安排、實施重大工程,多種渠道增加農業農村投資,進一步加大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現代農業產業培育,為確保脫貧任務圓滿完成、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加強重大政策創新
完善農業農村投資頂層設計
強化政策引導,穩定政策預期,這是調動各方面資源投資農業農村的重要基礎。將中央文件明確的一項重大支農政策轉化為實踐支農行動,關鍵靠落實,重點在創新,要形成符合實際需求、系統完善、有約束力的農業農村投資制度安排。
首要的是實化落實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方針。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解決當前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的重要制度保障。將優先發展落到實處,補上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多年欠賬,僅僅靠農村農民自身力量、靠現有資金籌集渠道和投入力度是遠遠不夠的。要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優先保障領域和金融服務傾斜領域,加大公共財政支持力度,引導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加大對農業農村投資。當前一項重要的舉措是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進一步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實現“取之于農、主要用之于農”,強化地方政府鄉村振興投入保障;還要通過完善制度機制設計,讓農村土地的相關收益留在農村,并吸引人才、資本、科技等各類發展要素能夠更多流向農業農村。
要不斷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無論是世界各國的經驗,還是從我國歷年農業發展的成就看,要讓農民安心從事農業,都必須毫不動搖地持續給予支持保護。去年底,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國辦印發了《關于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的意見》,明確構建符合國情、覆蓋全面、指向明確、重點突出、措施配套、操作簡便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不斷增強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精準性、穩定性、實效性。下一步,要進一步細化明確政策設計、投入保障、機制創新、管理提升等方面的落實落地措施,不斷強化對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政策支持。當前,應按照不斷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的要求,積極穩妥調整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落實好稻谷補貼、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等政策,加大產糧大縣獎勵力度;要改革完善農機購置補貼,研究新一輪草原生態獎補、漁業油價補貼等重大補貼政策;要探索創新機制,用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適度規模經營補貼資金,不斷提高農業補貼效用。
強化投融資模式創新
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
金融和社會資本是農業農村投資中最活躍的力量,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的80%來自于社會資本。在爭取各級財政強化投入保障的基礎上,要積極引導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加大對農業農村投資。關鍵是通過模式創新、機制創新,打造有效的投資載體,破除信息不對稱難題,提振資本投資信心,引導金融機構強化金融支農服務,激發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熱情。
一是有序擴大用于支持鄉村振興的專項債券發行規模。今年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地方政府要在一般債券支出中安排一定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易地扶貧搬遷和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各地應有序擴大用于支持鄉村振興的專項債券發行規模。近年來,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規模不斷擴大,用于支持鄉村振興的專項債發行穩步推進,四川把宅基地整理、鄉村產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打捆形成“項目包”發行了用于農村綜合整治的專項債,江西省整體發行了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專項債,形成了有效的經驗模式。下一步,關鍵是有序擴大發行規模,要按照突出重點、試點先行、點上突破、面上推動的方式,集中推廣成功經驗和模式,統籌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和新增耕地占補平衡指標調劑收益,明顯擴大地方債用于鄉村振興的規模,重點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宅基地整理、村莊整治、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等方面。這是今后一個時期增加投入的重要渠道。
二是創新金融和社會資本支農機制。發揮好現代金融對農業農村經濟的引導帶動作用,既要拿出有力度的支農優惠政策和金融產品,也要不斷優化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體系。要充分發揮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重點是進一步創新擔保方式,優化業務流程,穩步放大擔保倍數,做大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擔保業務;要加強對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指引,提出適宜社會資本投資的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總結推廣社會資本投資的有效模式,篩選推薦一批農業農村領域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的典型范例,搭建社會資本投入平臺,做好信息服務,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投資熱情。廣東、浙江等地組建鄉村振興基金,也值得推廣借鑒。
三是提高農業保險服務能力。重點要貫徹落實《關于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深入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繼續推進農業大災保險等試點,推進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推動擴大中央財政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范圍。要探索優化農業保險運行機制,提高農業保險服務質量,確保農民買得著、買得起、保得到,切實發揮好農業保險防風險、保收益的作用。
實施重大工程項目
充分發揮農業投資的支撐作用
補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領域短板,要靠大量投資拉動。從過去幾年脫貧攻堅的成功經驗來看,脫貧工作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很重要的一個做法就是籌集資金組織實施了大量項目。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在重點領域提早謀劃實施重大工程、重大項目,抓好項目落地、投資落實。貫徹落實好這一舉措,要針對農業農村領域的薄弱環節,聚焦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領域,編制重大建設投資規劃或實施方案,加快建立覆蓋全面、體系完整、分級分類、長短結合的項目儲備庫,形成“論證一批、儲備一批、實施一批”的項目動態儲備機制,組織實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工程,為圓滿完成兩大任務、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提供有力的投資支撐。今年要實施好以下工程項目。
一是農業基礎工程項目。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好加快生豬恢復生產的規模養殖場建設補助、良種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擴大糧改飼面積,加大優質苜蓿種植支持力度,促進奶業振興;加強糖料蔗生產支持,推廣良種良法;加大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動植物保護能力提升工程等投入力度;整合資源推進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
二是農業綠色發展工程項目。加大農業綠色發展方面投入力度,完善綠色發展先行區支撐體系;大力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基本完成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設施建設;加強秸稈綜合利用與農膜污染治理、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落實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補助政策,加大國家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力度;啟動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
三是農業產業工程項目。突出抓好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培育一批三產融合、產城融合發展的排頭兵;實施優特農產品產業集群發展計劃,打造優勢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支持建設一批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建設產地冷藏保鮮、分揀包裝、初加工等設施;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
四是農村基礎設施工程項目。深入推進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廁所革命,推動實施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著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促進鄉村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努力建成更多美麗宜居的新農村。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