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全面完成脫貧任務,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研究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今年的脫貧攻堅工作,一方面要完成剩余26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和52個貧困縣摘帽的任務,另一方面要防止近200萬已脫貧人口返貧和近300萬邊緣人口致貧,鞏固好9300多萬人的脫貧成果。產業扶貧不僅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也是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的關鍵措施。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基本遵循,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在資源配置和工作布局上突出產業扶貧這個重點,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圍繞產銷對接、龍頭帶動、科技服務等關鍵環節,加強統籌協調,加大傾斜支持,強化措施落實,進一步提升扶貧產業發展水平,防范產業扶貧風險,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重要支撐。
提升扶貧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
厚植持續穩定發展基礎
這幾年,貧困地區林果、蔬菜、中藥材、畜禽、加工、手工等特色產業快速發展,累計實施了98萬個扶貧產業項目,建成扶貧產業基地10萬多個,92%的貧困戶參與到產業發展之中,67%的已脫貧人口主要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穩定發展,已成為脫貧攻堅“五個一批”措施中貢獻最大的一塊。但總體看,貧困地區扶貧產業大多起步較晚,基礎相對薄弱,產業鏈條較短,產品附加值偏低,還沒有形成成熟的產業體系,現在只是做到了產業“從無到有”,實現產業“從有到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下一步,要有效發揮產業發展在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解決相對貧困中的基礎性作用,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產業扶貧質量,推動貧困地區主導產業提質增效、提檔升級,加快構建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核心的產業體系,為貧困群眾脫貧增收、逐步致富提供長期穩定的支撐。要及時開展扶貧產業發展評估,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規劃,突出發展特色和差異競爭,加快提升貧困地區特色種養業標準化、規模化、綠色化水平,持續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繼續實施貧困地區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依托鄉村資源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康養健身等多元業態,支持有條件的貧困縣創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扶貧產業園,努力把貧困地區的特色資源優勢轉變成產品優勢、經濟優勢。
構建產銷對接長效機制
切實推動貧困地區農產品出村進城
發展扶貧產業,產出來是基礎,賣得出賣得好才是關鍵。近年來,有關地區和部門在開展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加強農產品品牌打造和宣傳、強化產銷對接信息服務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舉措,對促進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發揮了重要作用,貧困地區農產品滯銷賣難情況明顯減少。但也要看到,一些貧困地區仍然不同程度的面臨著交通條件落后、基礎設施薄弱、人才資源缺乏等瓶頸和短板,品牌培育、信息服務等有待加強,一旦脫離了幫扶措施,產銷對接難、市場銷售難等問題可能會集中涌現。下一步,還要在推進貧困地區市場營銷信息化、機制化、長期化上下功夫。加強產業扶貧成果展示交流,深入推進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推動龍頭企業、批發市場、大型超市和電商平臺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穩定產銷關系。大力推進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創建,加快建設田頭市場、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設施,實現錯峰銷售、止損增效,著力提升特色農產品知名度和競爭力。完善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公益服務平臺,定期發布貧困縣扶貧特色主導產業目錄和產品目錄,加快貧困村益農信息社覆蓋,加強貧困地區營銷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經銷商、經紀人、電商人才等培養,進一步提升信息服務和人才支撐水平。深入開展消費扶貧,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