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從武漢傳出新冠病毒感染人的疫情,讓人們的歡聲笑語戛然而止。
在城市戰“疫”全面展開的當下,我想到生我養我的農村。由于農村與城市相比在防疫上有弱勢,更加提示人們農村防疫需要政府和社會更多的關心和支持。農村防疫的“軟肋”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如有疫情,封閉留觀、隔離的難度大。二是農村居民的防疫常識貧乏,對疫情的嚴重性有可能認識不到位,防疫的行動很可能要比城里慢半拍。三是農民看重對病患中的親人的陪伴,樸素的“忘我救親人”的觀念根深蒂固,可能引發隔離不及時、不到位的現象。四是農村防疫的軟硬件條件與城市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很難做到防患于未然,也難做到遇疫立即出戰。當然,就其防疫條件來說,農村也有一些防疫的有利條件。但是,全國戰“疫”,前面說到農村的四個方面的特殊性不可忽略。只有準確透徹地分析農村實際情況,才能有利于在廣袤的農村戰勝疫情。
農村戰“疫”,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必須實行左鄉右村全面動員,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必須早預制、早準備、早行動。如果行動稍有滯緩,就有可能釀成大禍。盡管農村戰“疫”有特殊性,但是,已經在城市應用并且經過實戰檢驗的戰術措施,是安全有效的,農村仍然適用。不論城市還是農村,戰“疫”的關鍵是明確感染源,切斷感染源。
因此,早發現、早隔離是戰“疫”的黃金法則。借鑒城市的戰“疫”經驗,農村戰“疫”的端口應前移,應該極其重視初發期輕癥患者的治療,減少輕癥轉重癥、重癥轉危重癥病例。所以,一旦發現,必須隔離,必須做到應收盡收,一定不可讓有癥者在鄉村中“飄著”。對于疑似病例,應盡快確診,不是的解除;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的,立即隔離。應辯證施防,既要高度重視,也不可恐慌。民眾的積極應對,不恐慌,就會給感染者以戰勝病毒的力量。從醫道上說,一些支持手段給患者爭取到了調整、恢復和增強自身免疫力的時間,一定會迎來戰勝病毒的曙光。
在農村打贏新冠肺炎戰役的同時,也要十分注意畜禽的防疫,確保不發生大的疫情。這幾年,農村在畜禽防疫上收效很大,做到了有疫即滅,沒有出現流行,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廣大農村基層干部應堅持不懈、一如既往地緊盯抓實,保持這種良好的防疫狀態,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最近,全國統計新增確診病例連續多日下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我們有理由相信黨中央的戰“疫”部署必勝,中國人一定能盡快戰勝這場疫情,也必將整裝待發,一如既往地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