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湖南橋頭河鎮 一棵菜富了民強了鎮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見習記者 楊鈺 字號:【

  “橋頭河的蘿卜一上街,藥店老板要收攤;橋頭河蘿卜不放油,筷子夾起兩頭油。”這句俗語道出了湖南省漣源市橋頭河鎮蘿卜的優良品質。橋頭河鎮蔬菜種植已有300多年歷史,以蘿卜為代表的蔬菜享譽省內外。近年來,橋頭河鎮以蔬菜立鎮,將蔬菜產業作為小鎮帶動老百姓致富的主導產業。2013年,橋頭河鎮成立橋頭河現代農業綜合產業園,以蔬菜產業為基礎,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橋頭河鎮在新時代的發展機遇中走出了一條特色蔬菜小鎮之路。

  規模種植讓小鎮富起來

  “橋頭河蔬菜基地起步于2009年,2012年由該鎮企業湖南肖老爺食品有限公司接手經營,目前擁有集中連片基地3500畝。” 橋頭河種植專業合作社蔬菜基地負責人王建良告訴記者。橋頭河蔬菜基地目前已發展成為建有配菜中心、溫室智能大棚、噴灌、檢測室、預冷庫等配套設施的標準化蔬菜基地。

  據王建良介紹,合作社有100多個社員,蔬菜基地年產值達到近3000萬元,有效帶動當地百姓增收,助推貧困戶脫貧。“我2012年加入合作社,收益來自務工、3畝多土地的流轉費和入股分紅。” 2018年剛剛脫貧的吳四清告訴記者。吳四清家里有5口人,以前主要在家種地,加入合作社后,他有了穩定的收入。目前蔬菜基地共計安排低收入人口就業達200余人,年支付農民工工資400余萬元,年支付土地流轉租金270萬元。

  蔬菜基地內古色古香極具園林藝術氣息的磚紅色景觀橋,是正在打造的農旅結合景點。“我們未來想按照生產基地、學農基地、休閑觀光、農旅互動四大板塊來把橋頭河蔬菜基地提質改造為蔬菜公園。”王建良說。

  除了傳統蔬菜優勢行業,油茶、白茶、優質稻、特色養殖等產業也初具規模。在湘浙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所在地新華村,郁郁蔥蔥的連片茶園令人流連忘返。“這里土壤富含硒元素,適合種白茶,2018年茶葉銷售額有1000多萬元。”合作社負責人龔夢輝說。目前合作社在新華村、七星街鎮烏云山兩地種植安吉白茶1號茶樹3000余畝,2018年已生產優質白茶6000公斤, 安置當地采茶農民500多人, 其中200多人為貧困人員。

  漣源市昌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則是橋頭河鎮養殖業發展的典型代表,吸收本鎮五個村500多戶貧困戶從事生態養殖。“公司為農戶提供雞苗、飼料、技術服務,并將農產品在電商平臺上統一銷售。”公司總經理顏克莊告訴記者。2018年通過養殖技術、電子商務培訓等帶動退伍軍人、殘疾人15人就業,貧困戶32人就業。

  深化加工讓小鎮響起來

  貴州有個“老干媽”,湖南有個“鄔辣媽”。與貴州老干媽同樣專注于開發辣味食品,湖南鄔辣媽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豆類、魚類、蔬菜類等休閑麻辣熟食制品,致力于打造“鄔辣媽”品牌。在該公司華美村的食品加工車間內,穿著藍色工服,戴著帽子、口罩和手套的工人們正在熟練地將一個個辣丸子穿成串。

  “這邊的公司剛成立我就過來了,董事長是我的同學。以前我在廣東工作時,董事長就說要回家鄉發展,助力家鄉的脫貧事業。”公司副總經理廖抗回憶起過往。董事長鄔文明是橋頭河鎮人,2015年受家鄉領導邀請回鄉創辦分廠,其公司總部位于湖南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為了強化組織領導,橋頭河鎮每個農業企業都設立了幫扶組。“2018年公司年產值8000萬元,為我們帶來560萬元的稅收。”政府對口企業幫扶隊員李朝陽告訴記者,公司建設扶貧車間,安置扶貧人口68人,帶動當地勞動力就業400多人,人均年工資4萬元以上。

  橋頭河鎮村民夏小燕之前一直在廣州打工,2017年成為“鄔辣媽”分廠的員工。她丈夫在廣東務工,家里有公公婆婆和兩個兒子需要照顧。“這里月工資平均四五千元,還可以照顧老人和孩子。”夏小燕對目前的工作非常滿意,想一直做下去。

  公司致力于把橋頭河的蔬菜加工成休閑食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在公司的產品展示區,記者看到小袋包裝的香辣味蘿卜食品。據介紹,公司計劃將總部搬回漣源市,總投資3億元,可安排就業人員1200人。除了“鄔辣媽”,橋頭河現代農業產業園還聚集了“肖老爺”“豐尚源”“玖久鮮”等一批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充分利用第一產業的優勢,深化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推動產業升級。

  農旅結合讓小鎮美起來

  上百只婀娜多姿的孔雀在園中漫步,美麗的尾巴就像仙女手中的扇子,色彩斑斕。這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孔雀園是橋頭河鎮博盛生態園的一景。博盛生態園是由湖南省博盛生態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于2011年開始打造的生態休閑體驗園,占地3000多畝,目前已建成了會展演藝文化區、場地越野體育區、拓展CS培訓區等多個風格迥異的旅游景點和功能區。“就三產融合而言,博盛生態園在漣源市算是做得出色的。”漣源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文勝說。

  “我們到這里很方便,每個季節都過來玩。”在美麗的紫藤長廊里,記者遇到了當地人譚女士和她的女兒。據介紹,博盛生態園不僅在2017年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五星級示范園區,而且是“人民公園”,周邊十多個村的村民都可以免費游玩。

  博盛生態園在發展生態旅游的同時,通過優先安排貧困村民就業、帶動村民開設家庭旅館、開展藏香豬產業扶貧等多項舉措帶動當地發展。邱愛華是橋頭河鎮人,2015年從深圳返鄉到博盛公司工作,一路從餐廳服務做到了現在的管理崗位。

  博盛生態園共安置群眾就業200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110多人,年人均工資收入為2.4萬元左右。據公司董事長彭衛和介紹,博盛生態園下一步在繼續完善園區設施建設的基礎上,走旅游精品路線。“當一輩子現代化的新型農民”,這是彭衛和的愿望。

  “未來,我們會繼續發展蔬菜種植,引進高科技,做強做大農產品加工業,同時要發展鄉村旅游,推進三產融合。我們想要把橋頭河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成國家級產業園,把橋頭河鎮建成特色小鎮。”橋頭河鎮政協聯工委主任陳岳平說。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