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六美五策八行動” 推動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湛中林 字號:【

  南京市家庭農場發展同全國一樣,正式起步于黨的十八大以后。經過一段時期發展,已初顯規模。但家庭農場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從家庭農場自身看,處于起步階段,發展質量不高、帶動能力不強;從政府管理角度看,面臨政策體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規范、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國家層面要求推進新型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加快培育出一大批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家庭農場。如何適應家庭農場發展的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推動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南京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六美五策八行動”,“六美”是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標準,“五策”是基礎扶持政策,“八行動”是年度具體舉措。通過實施“六美五策八行動”,全市家庭農場發展實現了質量數量雙提升。

  “六美”引領打造金字招牌

  全市家庭農場堅持走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之路,以“規劃理念美、產業特色美、生產模式美、經營業態美、綠色生態美、創業故事美”為引領,推進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涌現了一批“六美”家庭農場典型,打造了“南京最美家庭農場”金字招牌。

  規劃理念美。開展規模家庭農場生產經營必須規劃在先。家庭農場規劃建設體現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按照“以質量和效益論英雄”要求,遵循南京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定位,融合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種功能,采用現代制度與科學技術,創新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專業化、生態化、綠色化生產經營模式,統籌山水田林湖草空間布局,彰顯都市現代農場特色。產業特色美。家庭農場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優勢,突出“一場一品”,形成農場特色主導產業和品牌產品,質量好、效益高、市場競爭力強;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生產模式美。家庭農場有較完善的農業基礎設施、農機裝備,采用農業生產新技術、新模式,應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農業的標準化、集約化、機械化、信息化水平較高。經營業態美。家庭農場農產品營銷模式多樣化,通過休閑采摘、觀光體驗、對接超市和社區、電商平臺、訂單銷售等多種業態,不斷擴大銷售渠道。綠色生態美。積極開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和品牌建設,綠色化標準化生產能力較強。場容場貌整潔,實行清潔生產。生態環境優美,田園氣息濃厚,四季風光美麗。創業故事美。農場主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彰顯新時代職業農民形象。

  “六美”之間相輔相成,共同形成南京市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一是全要素高質量要求,著眼規劃布局、產業產品、生產技術、營銷管理、綠色品牌、人才培養等家庭農場的核心要素,提出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二是全程高質量管理,著眼產業鏈上耕、種、防、收、儲、運、銷和價值鏈上產品、品牌、綠色生態、產加銷、三產融合等各重要環節,提出高質量發展的標準;三是全域高質量規劃,三五畝的家庭承包經營可以不要規劃,但三五百畝的家庭農場經營必須要有規劃,從功能定位、統籌山水田林湖草、生產附屬配套設施等提出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家庭農場要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循序發展、適度留白。

  “五策并舉”提供基礎保障

  通過“政策扶持、規模培育、規范管理、示范創建、創新發展”五策并舉,健全政策體系、規范管理制度、完善服務體系,為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強化政策扶持。強化土地扶持,通過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公開流轉,按每畝300元的標準給原承包戶發放地方耕地保護補貼,家庭農場土地經營權得到保障,同時獲得相對便宜的流轉地;出臺農業設施用地管理辦法,盡可能滿足家庭農場合理用地需求;市級設立600多畝三產融合建設用地指標,對包括家庭農場在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行點狀供地。強化財政扶持,市級財政設立專項資金2000多萬元,在家庭農場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產業項目申報、質量認證、品牌創建等方面給予支持;對新評上市、省級示范家庭農場分別給予3萬元和5萬元的獎勵。強化信貸扶持,對符合條件的家庭農場可享受50~80萬元無抵押無擔保低利率的銀行授信貸款額度,財政對實際發生貸款給予40%的貼息。強化人才扶持,鼓勵鄉村本土能人、有返鄉創業意愿農民工、科技人員等人才創辦家庭農場,對畢業后5年內在南京連續3年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大學生報銷其大學學費。

  實施規模培育。堅持以家庭為生產經營單位,家庭農場主要是“夫妻農場”。聚集農業生產主業,倡導一業為主,多種經營,三產融合。注重扶持發展糧食生產類家庭農場。堅持因地而異、因業而異,因人而異,推進適度規模經營,一般鼓勵在100~300畝左右為宜。

  規范管理服務。規范名錄管理,把全市認定的家庭農場全部納入全國家庭農場名錄系統,實行“一戶一檔”、動態管理,確保質量。規范“三簿”管理,推進家庭農場實行“生產銷售記錄薄、財務收支記錄簿、培訓登記簿”等“三簿”制度全覆蓋。規范指導服務,在部分區試點建立家庭農場輔導員制度。

  聚力示范創建。按照“自愿申報、擇優推薦 、逐級審核,動態管理”原則,每年開展省、市、區三級示范家庭農場創建和監測。按照“六美”標準,在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中,組織開展全市“最美家庭農場”評選活動。依托浦口苗木、六合蔬菜等地方特色產業,開展家庭農場示范集聚區創建。選擇整區試點創建,承擔全省家庭農場培育發展改革試驗任務,打造全省家庭農場培育發展先行區。

  聚力創新發展。將創新貫穿于家庭農場發展培育的始終。推動理念創新,樹立宣傳動員優先思維,不搞行政命令的方式強制農民發展家庭農場。推動技術創新,支持家庭農場采用先進技術和裝備,強化面向家庭農場的社會化服務,全市家庭農場農業技術裝備水平達到80%以上。推動業態創新,在抓好傳統種植養殖主業的基礎上,支持家庭農場發展觀光農場、創意農場等現代農場。推動組織創新,啟動全市家庭農場聯盟創建工作,引導家庭農場抱團發展。

  “八行動”落地見效

  實施“八個一”行動計劃,把推動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理念和基礎政策變成可操作的行動,落到實處。

  出臺一個政策扶持文件。貫徹中央、江蘇省有關家庭農場培育發展文件精神,出臺了全市《關于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的實施意見》,提出了14條具體政策舉措,全面加快南京家庭農場培育發展工作。

  組織一場南京最美家庭農場評選活動。以“六美”為標準,采取自薦、推薦、網絡投票、專家評議等形式,在全市組織開展“南京最美家庭農場”評選活動,挖掘推介一批家庭農場優秀典型,彰顯“南京最美家庭農場—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的璀璨珍珠”形象。

  實施一次家庭農場大擴容行動。落實農業農村部、江蘇省農業農村廳關于“把符合條件的規模農業經營戶納入家庭農場范圍”的工作要求,在全市各區組織開展種養大戶、專業大戶納入家庭農場管理專項行動,將符合條件的種養大戶、專業大戶錄入到“農業農村部家庭農場名錄系統”,確保應納盡納、應錄盡錄、盡快錄入。

  選擇一個區試點家庭農場整區創建。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江寧區,承擔全省家庭農場培育發展改革試驗任務,推動江寧區在家庭農場規范管理、組織形式、發展機制、扶持政策等方面創新,著重探索組建家庭農場聯盟、創建家庭農場集聚區、建立輔導員指導制度、健全配套政策體系等,為家庭農場培育發展工作探索新路、積累經驗。

  組建一個南京市家庭農場服務聯盟。在市農業農村局牽頭推動下,由24家“最美家庭農場”候選單位和紫金農商業銀行、中郵南京市分公司等企業參與,共同成立南京市家庭農場服務聯盟。聯盟采取“政府引導、家庭農場主主辦、企業參與、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方式,為家庭農場成員單位提供“金融+保險+營銷+物流+農機服務+信息”等方面服務。

  開展一系列家庭農場宣傳活動。結合扶持文件出臺、最美家庭農場評選、家庭農場服務聯盟成立等活動,在全市組織系列家庭農場宣傳推廣活動,制作完成南京市家庭農場發展宣傳片和“南京最美家庭農場”宣傳畫冊。在各類、各級媒體開展南京最美家庭農場宣傳。

  開展一次家庭農場發展監測。落實江蘇省農業農村廳開展家庭農場運營監測的工作要求,委托南京林業大學開展全市家庭農場運行情況監測工作,掌握全市家庭農場發展情況和運行質態,為完善政府服務提供決策參考。

  組織一次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培訓班。公布南京市家庭農場發展監測報告;組織獲獎最美家庭農場主代表發言,交流發展“六美”家庭農場的新鮮經驗;邀請有關專家做主旨報告,分析家庭農場發展的現狀和趨勢。

  家庭農場實現“四提升”

  經過努力,全市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植入了“六美”內涵,家庭農場數量較快增長,質量日益提升。家庭農場成為農民收入的增長點、產業興旺的著力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閃光點。

  數量提升。全市新增錄入目錄管理家庭農場6898家,由2019年底的3562家增長到10460家,增長1.9倍。家庭農場經營總面積160萬畝,占全市總耕地面積超過40%;單個家庭農場平均經營面積約150畝,最大經營面積達7300畝。全市農村土地流轉率超80%,家庭農場越來越成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質量提升。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專業化、生態化、綠色化生產水平明顯提升,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全市累計創建區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636家,其中省級示范191家、市級示范124家、區級示范321家;創“六美”家庭農場24家,示范創建率位居全省前列。家庭農場主中涌現出一批985、211等高校畢業的優秀大學生,也不乏勞模、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等,他們作為新型農民,傳承農業、發展農業,實現成功創業的夢想。

  效益提升。以全市評選出的24個“六美”家庭農場為例,經營總面積11485畝,預計2020年經營總收入11101萬元、經營凈收入3749萬元,平均每個家庭農場經營面積478.5畝,平均總收入462.5萬元,平均凈收入156.2萬元,其中60%的家庭農場凈收入在50萬元以上,三分之一的家庭農場收入在100萬元以上,最低的家庭農場收入26萬元,最高的家庭農場收入1971萬元。高淳區禾田坊谷物種植家庭農場是預計年收入最高的家庭農場,其令人羨慕的收益主要得益于其發展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的稻油輪作生產,采用多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實行稻米、菜油初加工和三產融合發展,打造綠色有機“特”“優”“精”品牌等。

  服務提升。目前各區家庭農場服務聯盟陸續成立,正在形成市、區、鎮家庭農場聯盟體系。聯盟通過引入農業服務企業作為副理事長單位,形成“松散聯合、緊密服務、市場運作、可續發展”的機制。其中,合作銀行提供農場融資服務,金陵惠農貸累計貸款金額10.8億元,惠及2875個家庭農場;合作保險公司提供惠農保險服務,全年災害共處理茶葉、設施大棚等受災案件5286件,共支付理賠款1.12億元,受惠農場達1.77萬戶次;嘀嘀農機上線試運行2個月,注冊農機近千臺,作業面積近萬畝;合作郵政公司提供銷售和物流服務,將直播間搬到田間地頭開展直播帶貨,將農產品引入郵樂網等郵政線上銷售平臺,僅幫助邵賢豹家庭農場就銷售甜瓜4000箱,銷售收入達40多萬元。家庭農場“融資難、銷售難、物流難、保險難、服務難”等痛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作者系南京市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總經濟師)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