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萬企聯萬村共建振興路”行動現場推進會上,江蘇克勝集團農大獅農民田間學校負責人吳成偉與江蘇省建湖縣鐘莊街道古橋村黨總支書記黃桂娟簽訂了“村企合作協議”。
江蘇克勝集團農大獅農民田間學校(簡稱農大獅學校)于2018年成立,系克勝集團成員單位。克勝集團以農藥植保為主產業,以農資、農技、農業培訓、酒店為主要業務的企業集團。農民田間學校建設作為克勝集團“產品+技術+服務”的特色載體,為新型經營主體、中小農戶和農業服務人才提供培訓服務,積極推動學員由“身份農民”向“職業農民”轉變。通過幾年的發展,形成了植保技術、農用無人機、水肥一體化等三項特色課程體系,確立了“學校+基地+村級信息社”的教學模式,線上線下結合、課堂現場結合,開辦60余期培訓班,培訓學員3200余名。2018年、2019年,農大獅學校連續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全國示范農民田間學校,學校創始人吳成偉被共青團中央、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聚集新農人 培育“大品牌”
“無人機培訓哪家強?農大獅頂杠杠!”“農大獅,育農人,出大師”……近年來,這些朗朗上口的流行語,在江蘇的田野鄉村廣泛傳播。
“強農必先儲才,儲才必先興學”,農大獅學校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改變當前農業培訓設施陳舊老化、設備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設不足等現狀,增強培育機構團隊力量,提高培育效率、效果和效益。
近年來,農大獅學校充分發揮集團下屬蜻蜓農服農業科技示范基地以及負責運營的建湖縣230多個村級益農信息社網點,開展農業職業培訓。學校現有可供50人、100人、300人學習的各類培訓教室12間,擁有在線網絡學習平臺(APP)。配置電腦、投影儀等現代教學設施設備12套;有可供實踐教學的無人機20架、高低隙噴霧機36臺、物聯網設備8套、滴灌設備5套,用于新技術、新模式、新設備示范展示和實習操作。學校還充分發揮村級益農信息社作用,送教到村,在村部、農資店等場所,提供生產、生活、生意“三生”類培訓。
以“新農人培育”為己任,農大獅學校成立了以中國農業大學梁沛教授、南京郵電大學孫知信教授、南京大學毛亮副教授等領銜的學術委員會,指導精品課程體系建設。學校有各類專業的教職人員23人,其中高級職稱以上人員5人。教師中既有克勝下屬研究院、技術中心的院長、主任,又有常年接觸市場一線、田間地頭的總監、經理,還有集團農藥、飛防等業務的植保技術能手、飛機操控教練。學校還與南京農業大學人工智能學校、揚州大學植保學校等共建教學基地。深度的校企結合、行業合作,讓人才培養實現了“零時差”,讓受過培訓的學員能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
聚集實用性 寫好“大文章”
學校始終堅持應用導向,把系統的培訓體系、優質的精品課程作為自身核心優勢來打造。圍繞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三類培訓對象,分類施教,豐富學員在智慧農業、精準農業方面的應知應會知識,提高實踐水平。
打磨特色精品課程是學校的不懈追求。圍繞克勝集團主營的農藥植保、無人機飛防服務、水肥一體化噴滴灌等業務,設計三門精品課程。教學相長,一方面向學員推廣了綠色、生態、智能化的農業應用技術,促進了藥肥“減施增效”,另一方面又能促進克勝集團的服務和農技水平的提高。農大獅學校安排學員實地參觀學習示范基地“蜻蜓未來農業工廠”,了解先進農業技術的集成示范。帶著農民干、做給農民看,成為農大獅的教學特點。學校推出的《健康水稻種植》課程,為學員輔導“一飛兩減三增”水稻精準栽培課程,一飛即全程飛防,兩減即藥肥減量,三增即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田增綠。
精準遴選培訓對象是學校成功的不二法則。近年來,隨著當地政府大力鼓勵家庭適度規模經營,著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等經營主體。這部分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有創業的激情,但專業化、職業化水平亟待提升。農民田間學校為他們提供了很好的舞臺、發展的機遇。農大獅學校緊緊把握這一機遇,著力將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等業主作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范疇,為他們搭建了一座橋梁,為他們的夢想插上了翅膀。在鼓勵農村的能人好手參與職業農民培育的同時,還吸收村組干部參與職業農民的培育。村組干部具有較好的政治素質,有踏實干事業的勇氣,對外界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在農民當中具有一定的威望,帶動了更多的農民參與到職業農民的培育當中。
創新豐富培訓方式是學校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創新培訓方式,既帶著學員走出去,又把優秀教師請進來。將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一方面組織專家對新型職業農民傳授新型農業生產技術,另一方面組織學員參加展會教育、園區體驗教育等。將農業培訓和生產指導相結合,除了集中學習進行理論傳授外,專家還到田間地頭為農民指導生產,解決疑難雜癥。將課堂教育與網絡教育緊密結合,充分結合網絡資源,讓學員獲取資源信息,成為學習的主體,主動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既緩解了課堂教育的不足,也培養了學員的主動學習意識。
聚集高品質 鍛塑“新地標”
農大獅學校堅持品牌戰略,以教育培育的品質促進品牌的塑造和提升,努力建設農業知識服務的“地理標志”建設,力爭通過第一個五年發展,實現“江蘇領先、全國知名”,發展農業職業教育社會化辦學的“農大獅模式”。
強化輿論引導和典型示范。近年來,農大獅學校的教學基地,先后承辦了商務部主辦、農業農村部對外合作中心承辦的外籍農業官員、科技人員培訓班兩次來蜻蜓農服基地觀摩交流。學校材料入選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匯編的《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農大獅學校創始人吳成偉,被共青團中央、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兼任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副會長、江蘇省農村青年創業協會會長等職務。
積極爭取政策扶持。近年來,省市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積極支持克勝集團“學校+基地+信息社”模式的發展。2017年,建湖縣人民政府、江蘇省農科院與克勝集團,三方簽署合同共建產業研究院,研究院主要職能之一就是為新農人培育提供技術支撐,根據協議,三方每年都投入資金或者農業切塊項目,支持研究院發展。此外,江蘇省農業農村廳以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產業體系扶持等形式,支持農大獅學校的教學基地建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