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全國畜牧總站組成調研組赴廣東省韶關市開展生豬產業扶貧專題調研。調研組在與韶關市農業農村局負責同志閑暇時間聊天時聽說了一件趣事,一段時長6秒鐘的短視頻引爆當地微信朋友圈,視頻中十幾頭母豬在人工砌的1米多高的狹長走道中行走,走道地面及兩邊鋪設了塑料抗老化條紋布,條紋布上又鋪了厚厚一層紅色地毯,走道兩邊做了固定以防出現漏洞。視頻引發了觀眾的感慨,“現在豬是大牌,有氣派,出門都鋪紅地毯”。
據了解,視頻是韶關市一家生豬養殖公司負責人在擴繁母豬進場時拍攝的,由于2019年下半年開始豬肉價格行情高漲,公司大量擴產能,存欄母豬從500頭增加到1500頭,企業狀況也從瀕臨破產急速轉變為高盈利,總資產達上千萬元。這次走紅毯事件,結合當前生豬生產形勢,引發了調研組一些體會和思考。
為什么要走紅地毯
相比傳統養殖方式,讓豬走紅地毯,搭建隔離通道,耗時耗力還耗經費,養豬場一般都會覺得成本太高沒必要做,但這是當前生豬養殖形勢所需要的,不是簡簡單單的“豬比人金貴”,或是朋友圈曬個圖蹭熱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非洲豬瘟疫情防控意識不斷增強。非洲豬瘟病毒自2018年8月傳入我國,已在國內形成了一定污染面,沖擊我國生豬養殖體系。做好生豬穩產保供成為當前畜牧業頭等大事,成功防住非洲豬瘟則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視頻中,企業生物防控意識不斷增強,采取的生物安全措施得當,對非洲豬瘟病毒可能存在的傳播途徑進行了封堵,最大程度避免母豬與外界環境接觸,保障其生物安全,這種做法值得肯定。
二是經濟價值意識不斷提升。據監測,2020年11月,全國活豬平均價格29.74元/公斤,同比下跌14.8%,仔豬平均價格83.27元/公斤,同比上漲7.1%,活豬和仔豬價格持續高位運行,近期雖有所回落,但仍處于高獲利期,保障能繁母豬絕對安全,對企業生存發展和獲取更高經濟回報,顯得至關重要。
三是企業宣傳意識與時俱進。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為一個展示商品、拓寬銷售渠道的綜合性平臺,新媒體新業態的大量興起正逐漸改變原有宣傳方式和銷售模式。通過朋友圈曬視頻,不可否認是一種吸引眼球、增加曝光率的機會,起到了宣傳自身企業作用,可進一步拓寬自身銷售渠道。
走完紅地毯后何去何從
目前來看,在政策扶持和市場利益的雙輪驅動下,生豬產能持續恢復,市場供應形勢不斷好轉。2020年10月底,全國生豬存欄達3.87億頭,連續9個月增長;能繁母豬存欄達3950萬頭,連續13個月增長,生豬存欄和母豬存欄已經恢復到正常年份的88%左右。盡管生豬產能恢復逐步向好,可在走完紅地毯后,如何加快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高效發展,積極面對產業發展的問題,尚需認真研究,制定相應對策。
一要考慮產業發展方向。非洲豬瘟疫情倒逼生豬產業在生產端、運輸端、屠宰加工端等進行升級改造,健全完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水平。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在流通端和銷售端加速推動生豬產業提檔升級,完善物資調運儲備,保障冷鏈運輸的絕對安全。因此,規?;⒅悄芑⒃O施化、集約化、綠色安全將成為后非洲豬瘟時代生豬產業的發展趨勢,各種類型養豬場必須結合實際,提前謀劃,與產業發展方向結合。
二要考慮養殖主體出路。目前中小養殖場戶仍是畜牧業生產的主體,在生豬復養過程中,中小規模養殖場積極性調動不夠,“不敢養、不會養、養不起”的問題仍然存在。因此,針對不同養殖規模的主體需制定相應的政策,一方面,要引導中小養殖場戶順應產業形勢變化、走適度規模發展道路,提高養殖水平和生物防控水平;另一方面,要支持大型養殖場走集團化、智能化的發展道路,優化產業布局,積極做大做強。
三要考慮市場容量問題。此次生豬產能下降主要受豬周期下行、非洲豬瘟疫情沖擊、一些地方大范圍禁養限養等因素疊加影響。隨著國家生豬養殖扶持政策效應的顯現,生豬產能恢復速度加快,按照這種趨勢,專家預測到2021年3月份左右,全國生豬存欄就可以完全恢復正常。因此,要充分考慮后非洲豬瘟時代市場容量問題,避免引發下一個豬周期導致豬肉供給劇烈震蕩和價格大幅度波動。
四要考慮建設更加健全的良種繁育體系。當前,市場上能繁母豬價格高且銷量緊俏,一些普通養殖戶自主留用三元母豬作為能繁母豬,但其繁殖能力不如二元母豬,只能是權宜之計。從國家層面來看,受非洲豬瘟影響,新增種豬登記、生長測定、繁殖記錄和能繁母豬數等數據均有所下降,國家生豬遺傳改良工作受到一定程度沖擊,在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數快速恢復的大背景下,必須持續推進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統籌謀劃生物防控和生產性能提升,一體推進。
五要考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形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我國國內生豬以及飼料等生產物資調運、屠宰、冷鏈運輸、消費等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爆發,國外一些肉類加工企業因疫情關閉,將會影響我國豬肉和飼料原料等的進口,國外疫情的起伏變化也會影響我國飼料原料價格的波動。另外,我國國內已經爆出多起進口產品檢測出新冠肺炎病毒的事件,必須保持高度關注。
幾點思考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提高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繼續抓好生豬生產恢復,促進產業穩定發展。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明確指出,要抓住豬場、能繁母豬和大省大縣大企業三個要害,采取多種經濟手段,確保豬肉產能穩定在5500萬噸左右。2021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一年,做好生豬穩產保供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紅地毯容易走,但把紅地毯走穩走好走出成效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提出以下幾點思考建議。
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政策項目支持方面,穩定政策供給,積極推動抵押貸款試點和貸款貼息補助政策落實落地,確保國家各項政策與各省實際有效結合,幫助解決融資難、貸款難等,繼續壓緊壓實地方政府的責任,抓好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穩住廣大養殖者的信心,鞏固好生豬產能恢復的大好形勢。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加大對生豬產業布局優化、養殖設施設備提升、糞污還田利用、屠宰加工、冷鏈運輸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補短板,強弱項,健全完善生豬產業鏈條。在生產性能提升方面,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鼓勵養殖場在設施設備、選種選育、聯合育種、精準飼養、生物安全與疫病防控、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方面提升技術水平。深入實施生豬遺傳改良計劃,繼續堅持開展全基因組選育,加快推進生豬生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生產性能。在培訓指導方面,加強基層畜牧技術推廣機構建設,提升服務效能。創新服務方式方法,加大技術培訓指導,豐富培訓內容,增強中小養殖戶復養信心。堅持以大帶小,通過大型龍頭企業的規模養殖帶動中小養殖場戶補欄增養,提升生物防控技術。
加強非洲豬瘟疫情防控。非洲豬瘟防控進入常態化,需要嚴格按照農業農村部統一工作部署,建立健全加強預防、及時發現、迅速處置、精準管控機制,堅持分區防控思路和舉措,堅決落實“兩項制度”,加強仔豬調運等流通環節中高風險點的非洲豬瘟監測,壓緊壓實防控責任。養殖主體要始終牢記第一責任人的主體責任,將生物防控措施放在第一位,嚴防死守做好非洲豬瘟病毒防控。
提前謀劃“后非洲豬瘟時期”生豬產業發展路徑。積極推動建立生豬價格保險或者生豬產業發展基金,減少“豬周期”市場劇烈波動對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影響,引導生豬產業穩定健康發展。
加強生豬生產形勢監測研判。在內循環上,加強對國內生豬生產的統計監測,加強養殖場(戶)生產和效益監測,加大數據核查,及時調度生產情況,強化形勢分析預警,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引導合理安排生產。在外循環上,密切關注美國、巴西、德國等國疫情變化,及其對豬肉以及豆粕等大宗飼料原料進口可能造成的影響,加強形勢研判,做好應對預案,確保畜產品及飼料用糧的絕對安全。
加強對進口豬肉的新冠肺炎病毒和非洲豬瘟病毒檢測。農業農村部和海關總署等多部門需協同配合,加大對進口豬肉產品和飼料原料的兩種病毒檢測,堅持“內防反彈、外防輸入”,毫不放松對產品冷庫的環境監測,堵住帶毒產品進入國內的漏洞,防范可能存在的風險,保障豬肉產品的供給安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公共衛生安全。
(調研組成員:陸健 李紅燁 劉士杰 杜偉 祝慶科 丁健 周希梅;通訊作者:馬金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