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一抓雙促” 新棚村煥發新生機
時間:2022-02-14 12:32:15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王華 字號:【

  新棚村位于安徽省南部海拔700米的峽谷中。該村曾經是林茶專業村,農民收入相對較高,但隨著市場行情變化,新棚村逐漸跟不上發展,2014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村。2017年初,安徽省第七批扶貧工作隊駐村開展幫扶工作,團結帶領村“兩委”,村集體經濟收入從無到有不斷壯大,發展意識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2018年整村出列,2019年全部脫貧,2020年村集體收入達到13.7萬元。

  今年以來,新棚村持續深化拓展農村基層黨建“一抓雙促”工程,按照“生態立村、紅色興村、旅游活村、養生富村”工作思路,探索出“紅色旅游+茶旅結合+民宿農家樂”休閑康養的發展模式,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抓黨建、強組織,提升服務發展能力

  近年來,新棚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工作與村部發展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全力提升服務、保障能力。

  學習制度化,增強支部凝聚力。新棚村黨支部始終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位。聚焦“創新課堂”,以皖南紅軍總醫院紀念館為基地開展紅色教育;聚焦“小載體”,利用“互聯網+黨建”模式創立黨建“有聲圖書館”,開辟黨員學習教育新陣地;聚焦“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堅持“小站點”要有大作為,注重把學習教育與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黨員帶頭發展致富等結合。

  管理標準化,提升組織戰斗力。新棚村黨支部在接地氣、求實效上下功夫,真正讓支部活起來、黨員動起來。抓陣地建設,投入資金51.8萬元新建村級黨群服務中心,建立黨員活動室,配齊黨員遠程教育設備;抓組織發展,嚴守黨員發展程序,堅持每年發展1名黨員,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結合村“兩委”換屆,選配3名年輕同志作為村“兩委”后備人選;抓組織生活,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制度,將每月10日作為“黨員固定活動日”,今年以來共開展活動10次。

  服務精細化,強化便民保障力。對黨群服務中心工作進行規范提升,全面實現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投資10萬元新建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工程,為村民提供文化娛樂場所。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8萬元新建“海聯同心”標準化衛生室,改善村民就醫環境;投資57萬元實施高包、小桐坑等村民組安全飲用水改造項目,保障群眾用水安全;投資168.54萬元實施電網改造工程,有力地保障群眾生產生活需要。

  抓品牌、興產業,打造紅旅康養基地

  村黨支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認真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打好紅色牌,培育紅旅康養產業。

  抓好紅色品牌,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今年2月,皖南紅軍總醫院紀念館主體工程正式開工,駐村工作隊會同村“兩委”跟班作業,確保施工順利進行。目前,新棚皖南紅軍總醫院紀念館正在申報省級愛國主義基地和黨性教育基地。

  賡續紅色血脈,教育和引導年輕一代。結合“四史”學習,與青年商會建立聯系幫扶制度,不定期組織省青年徽商商會、各市徽商年輕一代和僑界代表人士來村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重走紅軍路、重唱紅軍歌,重溫崢嶸歲月,進一步增強踐行企業家精神的初心使命和行動自覺。

  開展傳統教育,讓康養產業蓬勃興起。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皖南紅軍總醫院紀念館迎來了第一批客人,截至10月底,已接待110批次1萬余人來村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帶動23家農家樂蓬勃興起、16家村民完成民宿改造,在民宿用餐3900多人次,近1000公斤高山硒茶、2000公斤黑毛豬肉銷往各地,帶動農戶增收。

  抓作風、優治理,美化山村人居環境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作風養成,優化村域環境治理,用紅色精神引領鄉村文明發展,改變村民傳統落后的思想觀念,引導廣大村民大力倡導和樹立時代新風尚,助力鄉村

  振興。

  制定村規民約,促進鄰里和睦。進一步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制定《村規民約》,從村民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習慣出發,引導村民“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習”,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美化山村人居環境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實施環境治理,改善村容村貌。積極推進全村環境整治工作,共設置垃圾箱23個,安排專人專車負責清理垃圾,及時拆除11處破舊腳屋,組織生態護林員清掃養護21公里村村通道路。啟動康家居民點桿線下地工程和村文化活動廣場項目,發動村民在房前屋后、公路沿線種植花果樹木,計劃通過3~5年時間把新棚村打造成花海長廊。

  創建美麗庭院,共建和諧家園。向全村農戶發放《新棚村創建“美麗庭院”倡議書》,號召按照“五美”要求(環境衛生清潔美、擺放有序整齊美、種樹栽花綠化美、院落設計協調美、家庭文明和諧美),積極開展創建活動,從改變“我的家園”做起,共建“美麗新棚”。作為廁所改造整村推進示范村,全村102戶改廁任務已全部完成,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有效改善。

  抓項目、促振興,鑄牢紅色發展根基

  多次召開村“兩委”、黨員干部及村民代表會議,開展鄉村振興大討論,形成發展共識。新棚在抓項目上下功夫,著力培育和打造合適的支柱產業,努力實現由脫貧村向紅色示范村的嬗變。

  進一步抓好硒茶支柱產業。按照實施“紅色”與“綠色”相結合、做大做強旅游產業的目標,繼承產茶傳統,開發“新棚硒茶”。申報“一村一品”,改造低產茶園630畝,開辟新茶園120畝。投資120萬元購置設備、新建茶廠,建立標準化生產線,擴大生產規模。與市縣科技部門結對,邀請特派員駐村開展高素質農民茶葉管理技能培訓。與南翔集團華夏國際茶博城聯系合作,讓新棚高山有機硒茶進入安徽高端市場,努力走向全國。

  以項目支撐夯實發展基礎。與農業、交通、水利、林業等部門對接,對新棚村域道路、橋梁、清溪河治理等做進一步規劃,申報橋梁改造、小河流域治理、紅軍歷史文化步道等46個項目,金額達5000多萬元。多方引資,在高包、小桐坑等地新建山泉水蓄水池,建設光伏電站三期,將原新棚組近10畝閑置荒地打造成紅軍屋,將村廢棄小學改造成新棚紅旅康養接待服務中心。

  進一步挖掘紅色旅游資源。深入開展紅色資源專項調查,加強革命歷史研究,深入挖掘思想內涵,著力打造高質量精品展陳,生動傳播紅色文化。皖南紅軍總醫院報告廳二期、紅軍總醫院廣場、新棚大橋等4個項目預計12月底建成,屆時將參照江西井岡山干部學院、江蘇淮安恩來干部學院辦學模式開同步教學、上黨課,將紅色基因融入日常、植入人心。

  當前,新棚村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一是觀念滯后,發展思路不夠清晰。過去幾十年由于交通不便,導致發展受限。而今雖然路橋通了,脫貧了,但群眾的思想觀念還存在思路不清、動力不足、止步觀望等現象,難以適應鄉村振興的需求,本村有學識、有能力、有一技之長的年輕人大多在外務工,缺少回鄉創業意愿。二是人才欠缺,留人用人氛圍不濃。目前新棚村在職村干部4人,平均年齡偏大、學歷不高,不能有效適應鄉村振興需要。在民宿產業發展上,既缺少懂經營、善管理、高素質、專業化的旅游民宿人才隊伍,也缺少留人用人的環境。三是標準不高,基礎設施需要完善。近年來,新棚經過不懈努力,建成了鳳臺大橋,打通了楊梅塢至張家橋通道,到七都鎮的距離由33公里縮短到18公里,但是路面較窄、大部分是彎曲的山路,與打造新時代山村紅色旅游示范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需要加大引資力度,進一步做好路面、橋梁、河道堤壩等基礎設施建設。

  (作者系安徽省石臺縣七都鎮新棚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長)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