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學文,一個20多年來始終耕耘在茶產業領域的地道農民。如今,他不僅把“更香”有機茶做出了品牌做出了聲譽,還在浙江、廣西、江西等地建立茶園6萬余畝,推動數字化加工,帶動10萬名農民增收致富。
1969年,俞學文出生在浙江省武義縣的普通山村,現任浙江更香有機茶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武義縣金茗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武義縣柳城畬族鎮青坑村委會主任,同時,他還是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副會長,浙江省茶葉產業協會副會長。這位“泥腿子”出身的茶人,不僅用勤勞和汗水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帶領越來越多的父老鄉親走上了致富路,也因此榮獲諸多榮譽。浙江省勞模、中國農村十大致富帶頭人、2005中國茶葉行業年度經濟人物、浙江省第五屆“浙江青年五四獎章”等等,一項項榮譽化作他一次次再啟航的動力。
數字賦能,引入5G技術助力茶產業
“茶產業的競爭一直很激烈,我先帶頭試試新技術,為茶農們開辟一條科技創新的增收路。”今年年初,與茶葉打了20余年交道的俞學文,帶領公司建成全省首個5G智慧茶園,并建設茶葉5G數字化生產線,實現從“看經驗做茶”到“看數字做茶”的轉變。
“5G技術就好比老茶農的一雙眼睛,時時刻刻照看著茶葉生長。”俞學文介紹,“我們裝上了5G高清全景攝像頭,能看到方圓500米內每一片茶葉。有沒有蟲害,我和農技專家在后臺電腦上一拉近鏡頭便知。”他指著茶田地下埋著的能感知風雨、土壤溫濕度的傳感器說,它們都與云端平臺實時相連,通過科學建模,為茶農們提供茶葉長勢監測、采摘預測、蟲情測報、土壤水肥和防凍害管理提示等。
數字化賦能茶產業發展,是未來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也是鄉村產業興旺的科技動力。2020年,在數字化的大背景下,俞學文帶領公司在全省領跑,投資1600多萬元,順利建成智慧茶園、數字化加工。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茶園長勢監測及采摘預測;蟲情測報、土壤環境、水肥一體、防凍害預警及管控;茶園農事等自動化運行和管理。數字化生產線的建設,使茶產業科技水平得到提高,生產成本大幅降低,夏秋茶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茶農增效,企業增收,讓更香茶實現了規模化、標準化、數字化的跨越式發展。
不斷創新,引領有機茶綠色發展
作為“更香”有機茶葉公司的董事長,俞學文始終扎根一線,不斷追求技術革新。他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專家,結合自己多年種茶制茶經驗,不斷在有機茶病蟲害防治、清潔化生產、新品種開發等領域攻堅克難。
俞學文與中茶院、浙大等高校院所強強聯手,組織實施并完成科技、農業等國家、省市級項目數十項,攻克茶葉種植、加工中病蟲害無害化防治、茶葉清潔化生產、新品種開發等課題,累計獲1項發明專利和12項實用新型專利,開發有機系列產品: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白茶等,使茶資源利用得到最大化,茶園畝產效益提升30%以上。
俞學文將“綠色、健康、養生”的有機茶作為主導產業,堅持以三農作為企業發展的切入點,發起成立金茗茶葉專業合作社,大力開發有機茶園,保護生態環境,用市場拉動產業循環鏈,用城市帶動鄉村,通過與茶農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和“收購保護價”的利益保障機制,使社員年收入增加萬元以上。打造“公司+合作社+市場+基地+茶農”的綠色產業鏈,在浙江、廣西、江西、貴州、福建等地建立茶園6萬多畝,年銷量達1000多噸,產品遠銷歐、美等發達國家,直接或間接帶動10萬名農民增收致富。
助力鄉村,振興產業。2017年,俞學文受邀參加貴州茶葉扶貧項目,被聘為大方縣茶產業發展高級顧問,為貴州茶產業發展出謀劃策。他將成功經驗推廣至江西革命老區,通過建立茶葉基地,振興江西茶產業。2019年直接帶動460戶1000名農民增收。
茶旅融合,促進產業興旺。為傳承弘揚中華茶文化,豐富浙江武義生態旅游內涵及產業多元化,俞學文將有機農業與休閑旅游相融合,在武義縣建立占地1000多畝集觀光體驗、科普教育、示范種植與生態保護四大功能于一體的更香茶文化生態休閑觀光園。自建園以來,園區以“喝茶、吃茶、玩茶、制茶”模式,成為游覽觀光、攝影寫生、休閑垂釣、休憩品茗、采制體驗、快步健身、單車騎行等養生活動的好去處,研學旅行、科普教育的重點基地。每年接待游客達3萬人次。
以小愛承大愛,十多年堅持獻愛心
作為山里走出來的農民,俞學文飲水思源,始終受到茶“清凈、平和、質樸”之道影響,將自己的經營目標與實現農業現代化、推進鄉村建設、帶動農民增收相融合,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時代農民典型代表。
俞學文恪盡職守,勇于擔當,獻愛心的行動已經堅持十幾年。2003年,為抗擊非典,他向工作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捐獻價值12萬元有機茶;2007年,為普洱市、宣武區貧困兒童捐款3萬元;2008年,向四川汶川地震受難群眾捐款20萬元、向奧運會志愿者捐贈價值150萬元有機茶;2012年,為江西革命老區黃溪村和何市鎮的留守兒童及貧困戶捐款捐物、為金華的“愛心家園”“七彩幸福小屋”捐款100萬元、為北京“愛心衣櫥慈善晚會”捐款48萬元;連續18年向公司所在地周邊的十幾個村以及青坑村周邊十多個村60歲以上老人發放中秋、重陽、春節等慰問品。
2012年,俞學文當選為青坑村村主任,他向父老鄉親作出鄭重承諾:自己的事業再忙,也要騰出精力用心管村務。在他帶領下,青坑村開展建公園、修筑防火塘、硬化道路、美化村莊、改造自來水、修建農業農村水利設施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他鼓勵并帶領村民創辦果蔬合作社,開墾荒山,開發油茶、毛竹、果園、茶葉等經濟作物600多畝,村民年人均收入從6300元增加到1.9萬元。如今的青坑村已成為全縣各村學習的樣板。
2020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行動中,他積極投身阻擊疫情第一線,半個多月,不分晝夜,沒有離開村子一步,不是在卡點執勤,就是在做防疫宣傳。為安撫被隔離人員,又是上門慰問,又是幫忙購買采購生活用品,前前后后“家訪”30多回,村里的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贊在心里。他還向貴州、重慶、湖北、浙江等地捐贈口罩、防護服、方便面、茶葉等物資,累計捐款捐物80余萬元。
作為連任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俞學文認真履職,常年奔走基層,了解民情、傾聽民聲。通過深入企業、協會、科研部門調研,了解實情,他將基層聲音帶到全國兩會,為農業農村農民鼓與呼。他先后提交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科學推進城鄉一體化、鼓勵在外人才回歸投身鄉村振興等三農議案33份、建議160份,共被采納100多份。在2015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他提出《關于確立“茶為國飲”的建議》,建議設立“全民飲茶日”,此建議得到來自茶企同行的贊同。時隔5年,2020年,5月21日被聯合國確定為首個國際飲茶日。
在前進的路上,俞學文始終記得自己只是個普通的農民,他的目標是通過不斷努力帶領更多的農民朋友一起致富,通過助力茶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