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大海邊上的岳家圈村 以新業態激發美麗鄉村新動能
時間:2022-02-14 12:29:53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陳旭剛 劉曉芹 字號:【

  2021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小門家鎮岳家圈村成為蓬萊仙境鄉村游“網紅”打卡地。棲居特色木屋、品嘗特色美食、采摘健康果蔬,成為到岳家圈休閑度假市民首選。

  近年來,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小門家鎮岳家圈村以特色黨建為引領,以五大振興為目標,按照“立足實際、長謀發展”的思路,堅持自然資源、生態資源、人文民俗資源相結合,全力打造以“鄉村休閑、生態體驗、人居和諧、民俗旅游”為主題的特色風情鄉村,先后獲得了“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山東省生態文明村”“山東省特色旅游村”等榮譽稱號。

  做活山水文章,掘金鄉村旅游

  岳家圈村位于鎮駐地西5公里,背靠抓髻山,前臨黃水河,緊鄰302省道,依山傍水,交通便利,民風淳樸,資源豐富。但長期以來,這個山清水秀的小村躲在“深閨”,百姓致富無門,如何讓良好的資源變為拉動振興的引擎?在市委、市政府和小門家鎮黨委、政府扶持下,岳家圈村立足長遠、著眼域情,將打造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振興工作重要突破口,通過深入整合資源、挖掘潛力、鍛造平臺,鄉村發展創新之路已現雛形。

  借助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東風,岳家圈村因地制宜成立了蕓葵農業專業合作社,以提升黨支部引領發展能力為著力點,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以產業項目發展為引領,依托村莊周圍的山巒、河流、水庫等自然資源,打造集景觀觀賞、休閑住宿、特色餐飲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精品區。合作社對1000畝荒山進行統一規劃,綜合整治開發,建立起蓬萊首個油菜花基地,將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的產業優勢,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造福于民的金山銀山。

  在盤活資源基礎上,岳家圈村放眼長遠,不斷拉長產業鏈條,構筑旅游立體矩陣。如今,在村東打造的6棟共300多平方米的膠東風情木屋群已經投入運營,黨建主題公園和黃水河特色垂釣平臺正在建設。另外,岳家圈村深挖“油菜花經濟”,計劃在油菜花過后種植向日葵,圍繞菜籽、葵花榨油做深度體驗文章,同時利用新開墾的土地搞大棚果蔬和花卉種植,整合賞花游、農莊游、采摘游等各種業態,形成貫穿全年的美麗經濟。

  提升人居環境,夯實振興載體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半畝荷花塘,一處新景觀,既可賞花,又可品藕,而這只是岳家圈村環境提升的一個縮影。

  “人居環境攻堅戰贏不贏,得看百姓住得行不行”。圍繞人居環境提升,岳家圈村開展了一系列綜合治理和提升行動,昔日的落后小山村,如今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岳家圈村全面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程,并對10余處養殖場進行統一搬遷,全力打造“布局合理、管理規范、生活方便、環境整潔”的人居環境;在此基礎上,不斷健全完善村規民約,用制度約束破壞環境衛生行為,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成立衛生保潔隊,定期清掃街道,清運垃圾,確保村莊長效保潔。

  實行村莊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總投資300萬元,重點對村內道路進行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建設村民文化活動場所,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方便村民生產生活。其中,硬化30條村內街道和一條環村路,實現村莊全面硬化;安裝路燈40盞,實現村莊全面亮化;栽植垂柳、百日紅、月季等綠化苗木2100棵,對村內街道和黃水河兩岸進行綠化,增加景觀效果;對60戶門前空地統一搭建高標準葡萄架,既可美化環境又可增加農戶收入;在村西北利用建筑廢料填溝平地,建設統一規格的車庫60個、公共停車場3處;在村東黃水河邊建設5000平方米的休閑公園一處,配套健身器材,方便村民休閑健身和開展文化演出活動。

  聚焦鄉風文明,鑄魂鄉村振興

  白雪皚皚的季節,煙臺市美術家協會、攝影小分隊走進岳家圈村,一方面寫生攝影,一方面與村民互動聯歡。

  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體活動,從而逐步提高鄉風文明程度,是岳家圈村鑄魂鄉村振興的舉措之一。岳家圈村將鄉風文明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著力推進思想建設工作,實現了農民觀念大轉變、文明習慣大改善、農村文明程度大提升,打造了寬松文明、充滿活力的鄉村振興環境。

  傳承家風,樹立村風,岳家圈村還成立道德評選委員會,每年舉辦一次道德評比活動,通過村民自評、互評,評選出“好媳婦、好婆婆、好家庭、和諧家庭、見義勇為好少年”五大類別共20戶家庭;用老百姓身邊的先進典型和模范故事,教育感召村民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營造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奉獻社會的濃厚氛圍;將提升服務水平和群眾幸福指數作為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今的岳家圈村,村外碧水環流常年不竭,村中粉墻黛瓦花木扶疏,儼然一個“世外桃源”。

  (作者單位: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小門家鎮人民政府)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