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傳承飄萍“一支筆” 為三農事業鼓與呼——《農村工作通訊》《農民文摘》黨支部參觀京報館側記
時間:2022-02-14 12:33:55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許雅 楊淼 字號:【

  位于北京市西城區的魏染胡同30號,在外面看起來,是一個并不起眼的四合院,但這里卻是具有百年光榮歷史的京報館所在地,是老一代報人邵飄萍工作生活過的地方。近日,中國農村雜志社《農村工作通訊》《農民文摘》黨支部的全體黨員來到這個小院,面對石榴樹下的鮮紅黨旗和邵飄萍半身銅像,舉起右手,重溫入黨誓詞,誓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

  邵飄萍,原名振青,字飄萍,1886年生于浙江東陽。他是中國報界的先驅,進步報人的榜樣。毛澤東同志稱贊他是“一個具有熱烈理想和優良品質的人”。1916年,上海《申報》聘用邵飄萍為駐京特派記者,他因此成為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個享有特派員稱號的記者。1918年10月5日,邵飄萍和潘公弼一起創辦了《京報》。也是從這里,邵飄萍開啟了“新聞救國”之路,把《京報》真正辦成人民大眾自己的喉舌。人生短暫的40年中,他一直秉持著“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時代良心,本著對光明和真理的追求,用紙和筆與革命先驅者們一起沖鋒陷陣,踐行一名新聞人的骨氣和信念。

  “報館可封,記者之筆不可封也”

  院子并不大,有正房和東西廂房,走進正房,兩行深棕色的字體感動了在場每一位記者,“報館可封,記者之筆不可封也。”

  民國元年,邵飄萍擔任《漢民日報》的主筆,從此開啟了他的記者生涯。期間,邵飄萍因抨擊鞭撻貪官污吏的種種惡行,“被捕三次,下獄九月”。1918年10月,邵飄萍積極推動成立“北京大學新聞研究會”,他堅持要打造一批精明的記者,報道勞動人民的疾苦和斗爭。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聘邵飄萍為導師,這也是中國新聞教育的開端,他的《實際應用新聞學》和《新聞學總論》,是中國最早一批新聞學專著,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中國的傳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時《京報》剛剛創立,工作非常繁忙,但邵飄萍一直堅持每周到北大紅樓上兩小時的課。到1919年10月,得到過他的教導而拿到證書的就有55人,其中就有毛澤東、高君宇、譚平山等響亮的名字。邵飄萍時刻強調記者應具有操守、俠義、勇敢、誠實、勤勉、忍耐等品行,要深入實際采訪,把真實的情況告訴讀者,“主筆可殺,輿論之力不可蘄也”。

  邵飄萍不畏強權、秉筆直書的新聞擔當,對青年毛澤東產生了巨大影響,從創辦《湘江評論》,到后來持續不斷地給新華社和解放時報撰寫評論,在革命斗爭實踐中毛澤東始終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

  參加活動的青年記者不由得聯想到《農村工作通訊》,是毛澤東同志1956年春天親筆題寫的刊名,同年5月,雜志面向全國公開發行。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農村工作通訊》的編輯記者,大家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紛紛表示在當前鄉村振興的熱潮中,為守好擁有六十五年歷史的三農輿論前沿陣地,為三農事業發展鼓與呼,要學習老一代報人的革命精神,真正做到“腳下有泥土,心中有主題”,替農民說話,說農民的話,用實際行動踐行邵飄萍的“報道勞動人民的疾苦和斗爭”。

  “飄萍一支筆,勝抵十萬軍”

  東廂房里一張簡單的書桌上,綠色的臺燈似乎仍在閃耀著思想的光芒,筆架上擺放整齊的三支毛筆,不禁讓人遐想其曾寫下多少鏗鏘有力的文章。

  以筆當槍,抨擊邪惡。1923年2月,京漢鐵路總工會在鄭州舉行成立大會,遭到軍閥吳佩孚的武裝阻撓。為表示抗議,總工會發動了總罷工,一部《京漢工人流血記》,在邵飄萍的全力協助下秘密出版,發行量以萬計,為革命工作雪中送炭。1925年12月,《京報》刊登張學良照片并上書“忠孝兩難之張學良”,對動搖奉系軍心,使郭松齡兵不血刃回師出關,起到很大宣傳促進作用。馮玉祥為此夸贊:“飄萍一支筆,勝抵十萬軍。”

  “鐵肩辣手”四個字,不只是邵飄萍和報社同仁的共勉,也引起每一位參觀記者的共鳴。“記者”是一個職業,也是一種良心,就是要勇于挖掘真相,敢于說出真話。毛澤東曾講“共產黨是左手拿傳單,右手拿槍彈,才可以打倒敵人的”,這對做好新形勢下的新聞輿論工作,仍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農村工作通訊》作為全國三農領域的權威期刊,要為鄉村振興,為農民增收鼓與呼,要在“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上下功夫,抓好“保供、銜接、禁漁、建設、要害、改革”六個方面工作的宣傳。記者要深入到田間地頭、到新聞現場,傾聽農民所思,所想,所盼。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編輯部策劃出版了《農村工作通訊·中央一號文件專刊》《農村工作通訊·鄉村振興促進法專刊》等一系列專刊,為鄉村全面振興發揮三農媒體的作用和擔當。

  “這種錢我不要,槍斃我也不要!”

  “這種錢槍斃我也不要”幾個大字和一張目光堅定凝望遠方的邵飄萍的老照片,讓編輯部的同志們駐足良久、頷首致敬。

  1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后,《京報》立刻派記者赴現場調查采訪,并發表了題為《世界之空前慘案——不要得意,不要大意》的檄文,并且副刊連續刊出聲討射殺學生的段祺瑞政府的文章,不到半個月時間,共刊發各種有關慘案的消息、評論、通電、文章二百余篇,對反動軍閥進行了口誅筆伐,沉重打擊了反動當局。為收買邵飄萍,張作霖向他匯款30萬元,邵飄萍將錢如數退回,并氣沖沖地說:“這種錢我不要,槍斃我也不要!”

  邵飄萍繼續在報紙上抨擊奉系與日本帝國主義勾結,使張作霖對他更加恨之入骨。1926年4月,面對反動軍閥的大肆捕殺,邵飄萍絕不屈服,他說:“我不能跑,我要寫,我要說,死也要講!我舍生取義,死不擇音為人民,無遺憾!”26日凌晨,邵飄萍被押赴天橋東刑場,他向監刑官拱手說道:“諸位免送。”后仰天大笑,從容就義,年僅40歲。

  邵飄萍一生秉筆直書,視錢財如糞土,他在《京報》創刊詞中寫道“必使政府聽命于正當民意之前,是即本報之所作為也!”

  記者是黨和人民的喉舌,要勇于喊出正當民意。編輯部青年同志表示,作為一名三農記者,生逢這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節點,要傳承紅色報刊的精神,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要以服務三農事業為己任,講原則有底線,不為利益所動,始終堅守公平、公正的原則,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澄清謬誤、明辨是非。在推進全面振興、實現共同富裕上,《農村工作通訊》要勇立潮頭,寫出一篇篇有高度、有溫度、有銳度的新聞佳作,貢獻我們的力量。

  銘記歷史,當思紅色江山來之不易;續寫歷史,勿負新聞前輩殷切期盼。毛澤東曾說,我們共產黨打天下,靠的是“兩桿子”,一個是槍桿子,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一個是筆桿子,靠宣傳。當今時代,農業、農村、農民正處在一個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農村工作通訊》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主動適應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的新變化,堅持辦刊宗旨,牢記職責和使命,扎根田間地頭,以導向為靈魂,以真實為生命,以農民為中心,發揮眼力、腦力、腳力、筆力,打造三農改革發展的思想庫和農民增收致富的信息源,為三農改革發展提供有力的思想輿論支撐,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有用的政策信息服務,為三農事業發展鼓與呼。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