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村莊規劃與基礎設施、廁所革命與污水治理、村莊清潔與垃圾治理、環境提升與鄉風文明一體推進,政府、社會、農戶一體發力,三年行動目標如期完成。創新推廣中南部干旱寒冷地區適宜改廁技術,戶均財政補助4000元,農戶自籌800元左右,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0.2%,提高了30個百分點;探索推行“兩次六分、四級聯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模式,垃圾治理覆蓋面達到95%以上;以城鄉一體、管網配套、循環利用為重點,加快實施農村生活污水綜合治理,治理率3年內提高了13個百分點;全區22縣(市、區)中有7個縣(區)被評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激勵縣和先進縣,連續3年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
“十四五”時期,寧夏將聚焦農民群眾新期盼,緊盯整治提升新目標,久久為功、接續推進。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提檔升級基礎設施。實施民生領域四大提升行動,立足六盤山下、黃河岸邊、塞上江南鄉村特色,聚焦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目標,統籌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境等要素,優化村莊布局,全域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做到與自然條件相匹配、與發展水平相適應、與風土人情相協調。以鄉村建設行動為統領,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用電服務均等化、村組道路全硬化、住房條件舒適化,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供電可靠率達到99.8%,5G網絡覆蓋率達到80%,危窯危房動態清零,讓農民用得便捷、行得暢通、住得舒心。
二是強化分類推進,全面改善生活品質。著眼寧夏山川差異大、區域發展不平衡實際,堅持因地制宜,持續改進節水防凍型等適宜改廁技術模式,健全完善“嚴把四關、嚴格四制、四級驗收”全過程質量管控體系,力爭“十四五”末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分區治理,近郊村城鄉一體,中心村集中處理,散居村廁污同治,全面消除農村黑臭水體,農戶滿意率達到95%以上;推廣垃圾處理“兩次六分、四級聯動”治理模式,從源頭上分類減量,資源化利用覆蓋面達到35%以上。
三是強化群眾主體,推動鄉村內外兼修。以“一村一年一事”行動為抓手,堅持農民事農民辦農民管,每年安排以獎代補資金整合撬動市縣及社會資金20多億元,重點補齊村莊環境建設等短板弱項,5年內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普及積分兌換、紅黑榜評比等激勵機制,完善以獎代補、以工代賑、分擔付費等措施,組織農民群眾深度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壓實網格員、保潔員、監督員責任,實現村莊清潔提升行動常態化。
四是強化示范帶動,激發活力全域提升。以浙江“千萬工程”為標桿,總結推廣農村人居環境項目整體打包、一體化“建運管”模式,搭建“互聯網+智慧運維”平臺,推動管理智能化、服務便捷化、運行高效化。今年起,安排1億元在兩個縣開展示范創建,每年評選激勵100個示范村,推動“點上開花”向“面上結果”提升。統籌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將提升行動與發展枸杞、葡萄酒、灘羊等特色產業、傳承黃河農耕文化緊密結合,以環境改善帶動產業發展、農民致富,為鄉村振興聚人氣、強動力、添活力。
五是強化要素保障,形成齊抓共管合力。樹立鮮明的政策導向,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財政資金上穩定增加、在擴大有效投資上優先安排、在土地出讓收益上重點支持,建立健全長效保障機制。將環境整治成效作為自治區效能目標管理考核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綜合考評重要內容,結果作為三農工作獎懲的重要依據,全程建賬對賬,壓緊壓實責任,擰緊狠抓落實的工作鏈條。始終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力戒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本欄目稿件由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統一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