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近日,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現場會在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出席會議并指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順利完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新發展階段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本期刊發吉林、江西、四川、寧夏等4省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經驗做法,供各地借鑒學習,確保新發展階段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開好局、起好步。
吉林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省委省政府每年召開全省現場會進行部署,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圓滿完成三年行動計劃。全省村級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范圍達90%以上,改造農村戶用廁所65萬戶,新改建農村公路1.3萬公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創建AAA級標準示范村4000余個,打造美麗庭院和干凈人家40多萬戶。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和衛生鄉鎮35個、美麗鄉村250個,全省行政村基本實現清潔干凈,村容村貌發生顯著變化。“十四五”時期,吉林省將繼續升級戰略舉措、全面綜合整治,促進農村人居環境大改善大提升。
深入實施“五大提升行動”。重點實施“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莊清潔行動、村容村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由清臟向治亂拓展、由村莊向庭院延伸、由村村干凈向家家干凈轉變。堅持“宜水則水、宜旱則旱、以水為先”原則,開展農村廁所革命,針對農村戶用衛生旱廁建設,率先制定專用地方標準,設立適合高寒缺水地區的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展示區,供農民自主選擇。到2025年,全省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進一步提高。“十四五”繼續擴大推進城鄉垃圾統收統運,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實現村級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全覆蓋。分區分類推進污水處理廠、處理站和管網建設,生活污水治理率穩步提升。到2025年,基本實現硬化路“屯屯通”、村屯綠化美化全覆蓋,村容村貌發生根本性變化。
扎實推進“五個融合”。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與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和生態文明互促互融。一是與“千村示范”創建相融合。圍繞鄉村振興“千村示范”工程,著力打造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示范典型,用5年時間創建宜居宜業美麗鄉村5000個,進一步改善農民生活品質。二是與鄉村旅游相融合。圍繞全省培育10個縣域鄉村旅游集聚區、100個鄉村旅游精品村、100家精品旅游民宿和1000個鄉村旅游精品點,進行分類指導、因村施策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用鄉情鄉愁吸引游客,形成環境因旅游更美麗、旅游因環境更興旺的發展態勢。三是與綠色農業相融合。啟動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千萬頭肉牛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梨樹模式”,加快推動秸稈變肉、種養結合,實現變廢為寶、就地利用,減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壓力。四是與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相融合。全面推行河長制、林長制、田長制、路長制,將衛生環境納入治理范疇,統籌抓好生態、資源大保護和衛生環境大治理。五是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相融合。常態化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實現鄉風文明與環境整治互促互進。
健全完善“五項機制”。堅持協同聯動,建管用并重,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一是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機制。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作為黨政一把手工程。二是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自2019年起,省級財政每年持續安排4.66億元專項資金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地方財政年度投入約5~10億元用于農村廁所改造,同時鼓勵各縣市整合各類涉農專項資金、依法合規使用政府債券籌集資金投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長春市九臺區等地開展農民交衛生費試點,努力實現“每人每天五分錢,干干凈凈一整年”的良好效果。三是強化政策支持機制。支持農村人居環境相關設施建設,簡化項目審批手續,在建設用地、用水用電和稅收減免政策上給予優先支持和保障。四是健全農民主體作用機制。建立“門前三包”“紅黑榜”和黨員干部帶頭示范等制度,利用好“視頻直通車”,明察暗訪,暢通群眾舉報渠道等措施,保持環境常態化清潔干凈。五是用好監督考核機制。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與環保督察、鄉村振興實績考核、黨政干部政績考核結合起來,表彰獎勵先進,工作不力的進行跟蹤問責。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