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正陽縣史稱“膏粱豐腴之地”,素有“一半米一半面,掏錢難買正陽縣”的美譽。“80后”的黃磊是正陽縣清源街道辦事處李通村農民,作為一名農業追夢人,介紹自己時常提起家鄉的花生、小麥、生豬三張全國“農業百強縣名片”。15年前,懷著對農業的熱情和青年人的闖勁,他從承包耕地開展規模化種植開始,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靠著推廣優良品種、精量播種、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先進增產增效技術,帶動農戶在增收致富的路上闊步前進。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十多年來的堅持,黃磊先后獲得“全國種糧售糧大戶”“享受全國勞動模范待遇”“全國青年致富帶頭人”,今年10月還全票當選為河南省第十一屆黨代會代表。
“對土地有一種天然執著的熱愛和感情”
正陽是農業大縣,黃磊自小在這里的農村長大,對“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有著深刻的認識。
2006年,中專畢業外出打工近十年后,受黨的強農富農惠農政策的感召,他不顧家人及親戚朋友的反對,放棄原來大城市的工作,毅然返鄉創業。
“我們家祖輩幾代都是種地的,對土地有一種天然執著的熱愛和感情。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不過是新型職業農民,現在叫高素質農民。”黃磊說,“農業是個大舞臺,只要肯下功夫,土坷垃也能種出金豆豆。”
在黃磊家附近,有一個監獄農場的2800多畝土地要對外承包。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返鄉當年他便利用外出打工攢下的錢,承包了300畝耕地,開始探索規模化種植。經過辛勤耕耘和精心管理,當年實現畝收入1800元,總收入54萬元,實現純收益20多萬元,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干農業也能掙錢”,嘗到甜頭的黃磊,更加堅定了搞規模化種植發展糧油生產的信心和決心。
“連著三年的豐收,手頭有了70多萬元的流動資金,這更膨脹了我的‘野心’。”回憶起當年的豐收的場景,黃磊難掩欣喜之情,“說干就干,2009年我包下了全部的2800畝耕地,擴大種植規模。這可是搭上全家身家性命的‘抉擇’——光租金就180多萬元,當時家人很擔心,他們一輩子都沒有見到過那么多錢!還擔心如果遇到自然災害或管理不當就玩完了!”
通過摸索,黃磊也認識到想把地種好還得靠科技。他聘請高級農藝師為技術顧問,還經常參加各級培訓班,學習農作物高產高效種植技術,引進品種、精量播種、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等一套科學種田的先進技術。同時,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每一個環節,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向專家請教,每年有100多天趴在地里,查看作物長勢、查找病蟲害、抗旱除澇,一刻不敢懈怠。
功夫不負有心人,由于管理有方,從2009年開始,小麥畝產達1000斤以上,增產達200斤,玉米畝產1100斤,增產達180斤以上,實現年糧食總產1800噸,賣糧收入300萬元。
2011年,黃磊注冊成立了黃磊家庭農場和“柏雄”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示范帶動周邊農戶規模種植,爭取更大收益,實現共同富裕。
“農業的出路在改革呀!”
前幾年,種糧也掙錢,雖然效益不高,但規模大,小盈利也能帶來大效益,總體收益還是可觀的。
如何推動農場再上新臺階,黃磊動足了腦筋,糧食產品“去庫存”,關鍵在于一個“調”字,如何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
為提高種植效益,黃磊加強與科研育種單位的聯系,2009年以來,農場與河南省農科院、駐馬店市農科院簽訂良種繁育合同,將承包地建成綠色良種繁育生產基地,每年為省、市農科院生產優質小麥種子230萬斤和優質花生種子80萬斤。
2015年,黃磊又打起了綠色種子主意。承包的耕地聯片便于機械化作業,加上黃磊的管理經驗足,非常適合發展良種繁育,他便順勢打開了與種業公司合作的新思路。多家公司也看中了農場的諸多優點,與他簽訂了訂單合同。
2015年開始,正陽縣的邦農種業公司買斷了河南省農科院張新友團隊研發推廣的高油酸花生品種豫花37的品種權,尋找合作伙伴也是公司的頭等大事。
“邦農種業公司找上門來要求合作種植豫花37。我將2800畝土地全部種上了豫花37花生新品種,這個品種花生種子價格每市斤比普通花生高1塊左右,每畝增收700元,一季花生增收196萬元,農場單季效益達700多萬元。”黃磊笑著說,“轉型升級讓我們農場再上新臺階,農業的出路在改革呀!俺的農場就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縮影!”
在搞好規模化種植的基礎上,黃磊開始搞綠色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2018年農場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綠色花生米標準化生產基地,生產的花生米被認定為綠色產品。農場成為帶動周邊發展綠色農產品的生產示范基地。
“要讓農民分享到更多的增值收益”
農場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除了要提高農產品品質,還要拓寬產業鏈條,這樣才能讓農民分享到更多的增值收益。通過學習培訓,黃磊的綠色生產理念也不斷提升,同時思考著如何帶領本村農民走共同富裕的路子。
“我在注冊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了河南恒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組織周邊群眾開展綠色農業生產,發展本村及周邊綠色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4萬畝。”黃磊介紹,他聘請市、縣高級農藝師2人為技術顧問,另外培養本合作社專業技術人員8名,專門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技術服務指導。
黃磊和他的技術團隊不斷推廣標準化的生產設施、技術規范、質量管理,通過廣泛應用病蟲害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生物防治等措施,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戶按照綠色優質標準生產小麥花生等農作物。他在熟練掌握綠色標準化種植的基礎上,開展糧油產品的收購、加工、銷售或提供市場信息等生產經營服務。
農場種植的小麥、花生不但通過綠色食品認證,還獲得了良好農業生產規范認證,被正陽縣花生協會授權使用“正陽花生”農產品地理標志。
同時,他緊跟時代步伐,融入互聯網時代,開始與大型電商平臺合作,開辟了綠色優質特色農產品電商平臺或專屬營銷渠道,將周邊4800多個農戶的土地,通過標準化模式生產出來的花生等產品賣到全國各地。由于是綠色食品,價格比普通小麥、花生高出10%~20%,這樣就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讓他們也分享到互聯網時代帶來的增值收益。
“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先富要帶后富”,在經營過程中,黃磊帶動周邊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依托2800畝種植基地,每個管理周期提供60個就業崗位,種管收三個管理周期,可解決60名貧困人員就業。2017年農場完成本村25戶56人脫貧目標,2018年完成3個貧困村125戶貧困戶脫貧,2019年完成10個貧困戶脫貧。
未來,黃磊將穩步經營好農場和合作社,充分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努力為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民共同富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