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為了阜平富起來——記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劉靖
時間:2022-02-14 14:22:04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陳敬謙 字號:【

  1975年出生的劉靖現任河北保定市委常委、阜平縣委書記。他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盡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囑托,按照“堅定信心”和“找對路子”的指示,扎根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第一線。他帶領全縣干部群眾苦干實干,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斗志,勇闖具有阜平特色的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之路。

  全縣209個行政村、1208個自然村,他都跑遍了;全縣39個易地扶貧搬遷小區、每個產業項目點,他都去了不止一次;這里的每道梁、每條溝都早已印記在他的心里……堅持一線發現問題、一線解決問題、一線推動工作,他把辦公室搬到田間地頭,每年下鄉公車就跑出近十萬公里,下田上山不知刮破了多少件衣服、磨破了多少雙鞋子。他總說,“要當好一線總指揮,必須要有一線思維。”

  他叫劉靖,2014年11月到河北阜平工作,2018年7月任阜平縣委書記。七年多來,他用實實在在的成效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一定要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囑托和承諾。

  堅定脫貧信心,誓把黃土變成金

  阜,盛也。“世平道治,民物阜康”,但這對阜平來說,曾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劉靖剛到阜平時,全縣有164個行政村是貧困村,占78.5%,貧困人口10.8萬人,貧困發生率54.4%,“窮山溝、土坯房,亂石灘、不長糧”。面對這種現狀,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脫貧攻堅是黨員干部的使命責任,一刻也耽誤不得。”劉靖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節假日也從不休息。

  2018年9月24日晚,擔任縣委書記剛兩個月,劉靖出差完成工作后冒雨趕回阜平的路上,突然發生交通事故。車輛當場著火報廢,隨行的工作人員因傷勢過重不幸去世,劉靖肩胛骨和肋骨受傷、身體多處擦傷,被連夜送醫院急救。

  此后,家人開始擔驚受怕,親朋好友勸他干工作沒有這么拼命的,劉靖也陷入了沉思。“躺在病床上,我問自己,為工作付出生命到底值不值?”他說,“想到仍在貧困線上掙扎的鄉親們,想到焦裕祿同志‘拼上老命大干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的錚錚誓言,想到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定要下定決心,珍惜干事的平臺,不辜負組織的重托。”

  劉靖牽掛著縣里的工作,僅住院一周,就返回崗位。經歷了生死考驗,他并沒有退縮,而是比以前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他堅持以上率下、真抓實干,帶領全縣干部群眾立下脫貧攻堅的軍令狀,在全縣形成了干事創業、奮力攻堅的濃厚氛圍。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帶著聶榮臻老帥“阜平不富,永不瞑目”的期盼,帶著總書記對阜平“很深的情結”,阜平向貧困宣戰,誓把黃土變成金:在北太行的崇山峻嶺間,一座座工廠化食用菌大棚架起了向貧困發起總攻的“戰斗堡壘”;一個個村莊煥然一新、整潔美麗;一片片山間果園,春來時山花爛漫、點綠了青山,秋收時節則又成了瓜果飄香、漫山金黃……這片紅色熱土,到處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到處洋溢著信心和由衷的喜悅。

  八年脫貧攻堅,阜平換了人間

  習近平總書記在阜平的重要講話,在全縣每個村落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脫貧攻堅也要有干革命一樣的精氣神”,全縣上下都樹起了“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決心。

  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鍥而不舍,盡銳出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劉靖提出,“將全縣劃分為8個戰區,實行縣委常委負責制,每月開展一次擂臺賽”。他還對自己加碼要求,“堅持每周下鄉三個工作日,每半月到包聯鄉村開一次座談會,在貧困戶家中吃頓飯、住一晚,示范帶動全縣干部群眾鼓足精氣神、擰成一股繩”。正是在這樣的實干作風引領下,脫貧攻堅一線涌現出八百多名黨員致富帶頭人,吸引五千多名年輕人返鄉創業,全縣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被充分激發出來。

  八年脫貧攻堅,終于讓這片紅色熱土實現山鄉巨變:鄉親們腰包鼓了,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3262元增長到2020年的10829元,增長3.3倍;鄉村的產業興了,建起了食用菌、林果、中藥材、規模養殖等扶貧產業體系,總產值達到34.72億元;村民的房子新了,共建成39個搬遷安置小區,17714戶53748人住進了新樓房;村里的人氣旺了,年輕人回來了,村里生活氣息更濃;山間的道路寬了,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828公里;教育醫療完善了,新建13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做到了所有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無輟學,醫療、低保、養老、殘疾人保障等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

  而最讓劉靖欣喜的是:“扶貧扶智更扶志,脫貧群眾有了‘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轉變,大家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加堅定,過上好日子的信心更加充足了。”

  找對振興路子,把藍圖繪在青山綠水間

  阜平是全山區縣,“九山半水半分田”。為了更好落實總書記“找準路子”“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因勢利導”的要求,劉靖聘請專家團隊編制產業振興總體規劃和易地搬遷等專項規劃,做好全縣的頂層設計和抓總工作。

  脫貧致富,關鍵是方向對路。阜平通過“政府+企業+農戶”帶貧模式,明確了“長短結合、多點支撐、綠色循環”的總體布局,大力發展食用菌、林果、中藥材、規模養殖、家庭手工業、生態旅游六大產業,找準了產業振興的新路子。

  一次下鄉過程中,史家寨鄉的菇農王衛青和劉靖拉起了家常,說起自家菌棒不出菇,并對發展香菇產業提出了擔憂。劉靖現場察看了王衛青所承包大棚的蘑菇長勢后,笑著說:“別人家的出菇早那是個別現象,是因為菌棒運輸過程中不小心‘震醒’了,你這個才是正常的生長呢。按我說的辦,我們打個賭,如果你今年弄大棚賠錢了,我拿自己工資給你補。”

  他向王衛青普及了香菇種植技術,講解了產業扶貧政策,及時消除了王衛青心中的顧慮。一年下來,王衛青掙了十來萬元,生活也有了奔頭。

  “在食用菌產業發展初期,一些干部怕失敗了‘惹禍上身’,群眾怕‘干砸了一屁股饑荒’。有這種心態很正常,但只有直面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才能迎來轉機。”劉靖說。

  劉靖同鄉親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干一件事成一件事,一步一個腳印把想法變成了現實。群眾由衷地說:“這個書記靠譜!”

  經過持續深入的工作推進,阜平因地制宜在山下建設食用菌園區102個,發展規模養殖210家,全國最大硒鴿養殖基地落戶阜平。阜平還發展了10萬畝的低山丘陵蘋果、桃、梨等高效林果產業帶,9萬畝的高山中藥材產業帶……這片綠水青山,真的變成了“金山銀山”。

  通過挖掘山水、人文和紅色歷史資源,從脫貧攻堅到夯實產業振興,善于革命革新的阜平人在旅游富村強縣之路上越走越有勁,硬是在昔日“老區、深山區、深度貧困區”的冀晉腹地,打造出了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

  青山之上花果飄香,富民新產業開始崛起;綠水之間鳥語蟬鳴,安居新田園徐徐展開,構成了一幅幅秀美的山鄉新畫卷。

  如今的阜平已經開啟鄉村振興的新篇章,鄉親們腰包越來越鼓、黨員們干勁更加充足。劉靖說,“大家都盼著總書記再來阜平走一走,再到駱駝灣、顧家臺轉一轉,看看我們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