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江省嘉興市緊緊圍繞農業“機器換人”高質量發展、平安農機建設、農機購置補貼、農機技術推廣、農機服務主體培育等主要工作,推進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聚力“機械強農” 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高度重視,極早謀劃“機械強農”。全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后,農業農村局主要領導第一時間召集相關處室站負責人就抓好會議的貫徹落實進行部署,并啟動了全市大會的籌備工作。9月9日,市政府召開全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會議指出,嘉興作為長三角重要的“米袋子”和“菜籃子”,最有基礎、最有優勢、也最有責任在實施農業“機械強農”上走在前列、爭當表率。會議要求,到2025年要實現“4個高出、1個追平”,即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農業機械化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個指標高出全省目標和農業畝均產出率指標追平全省目標,全力提升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爭創全省農業“雙強行動”先行創建區。會議強調,要強化組織、政策和機制保障,營造全市上下重視農業、重視農業科技、重視農業機械、重視生產提高的良好氛圍,確保交出一份農業“雙強行動”的高分答卷。
迅速落實,高效推進“機械強農”。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抽調相關業務處室業務骨干10人組建工作專班,專班在局主要領導指揮下統籌運作,實行組長負責制,由局領導任組長,相關條線負責人任副組長,條線全員參與。規范運行機制。專班圍繞“1+1”(專班+業務處室)工作機制運行,發揮好統籌牽頭作用,業務處室按照分工制定實施計劃,明確路線圖、時間表、責任人,形成任務清單,加強閉環管理,形成工作合力。編發“雙強行動”簡報,及時反映工作動態,總結經驗做法,推廣優秀典型,在全市上下營造重視農業科技、重視農業機械的良好氛圍。摸清基層需求。開展“四分”工作調研,針對本地特色產業深入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機械化發展方案。推進任務項目化,結合實際,第一批摸底上報項目合計51個,項目計劃投入資金21.6億元,其中,農業科技類27個,農業機械類21個,其他類1個,融合類2個,成為推進工作開展有效抓手。農業“雙強”預備項目申報工作正在進行。
目標導向,深入實施“機械強農”。加強政策支撐。起草了《深入推進農業“雙強行動”全力打造農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實施意見》和《深入推進農業“雙強行動”十大工程(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文件進一步明確了支持政策,如到2025年,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在2020年基礎上實現翻番;提升農戶小額普惠貸款用信率,涉農貸款余額達到1萬億元等支撐措施。目前正在征求意見中,擬以市政府名義下發。明確任務目標。以“跳起來摘桃子”的精神謀劃五年目標。意見提出,到2025年,嘉興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0%以上;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5%以上;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水產養殖等機械化率達60%以上。全市綜合性農業“機器換人”高質量發展先行縣實現全覆蓋,創建農機創新研究試驗基地10個,高標準區域農機綜合服務中心50個,高水平農藝農機融合示范點100個。強化激勵考核。對標農業“雙強行動”目標任務,實施每月調度、每季通報、半年推進、年度考評。市和縣(市、區)都要安排專項建設用地指標,用于獎勵年度考評優秀的單位。每年推出農業“雙強行動”最佳實踐案例,加大對最佳種養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基層農技人員等正向激勵,市政府每年給予通報表揚。將農業“雙強行動”評價納入市對縣(市、區)黨委政府工作目標責任制和鄉村振興實績考核。
機器換人,換出農業發展新空間
農機裝備水平穩步提升。近三年來,全市農機化累計投入約4.2億元,其中2020年全市農機化總投入1.6億元,農機總動力達到116.67萬千瓦,擁有農業機械總臺數21.24萬臺(套)。全市水稻機械化栽植面積達到71.6萬畝,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6%,無人機飛播和飛防作業面積42.2萬畝。建有區域烘干中心164個,烘干機1193臺,糧食烘干批處理能力1.99萬噸,2020年烘干糧食達78.7萬噸,烘干保障率達99%以上,居全省前列。
高端智能農機裝備快速發展。全市積極推進機械化與信息化數字化融合應用,北斗農機管家系統、無人機植保等機械化技術取得顯著進展。目前,全市共安裝北斗終端1400臺,平湖市農機社會化服務智慧管理平臺建設順利推進,糧食生產中農機全程數字化應用入選全國2021年數字農業農村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優秀案例。
平安農機建設成效顯著。近年來,全市農田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上牌率、檢驗率和駕駛人持證率均超過86%,全市未發生道路外農機安全事故。全市累計創建國家級“平安農機”示范縣6個,省級“平安農機”示范縣6個,示范鎮(街道)40個,示范合作社110家。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成功創建省級“平安農機”示范市,2021年榮獲全國“平安農機”示范市稱號。
農機服務主體集約發展。農機裝備結構的優化,催生農機事業發展,推動農業生產向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全市目前有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339個,農機合作社147家,現有農機戶18106個,三級以上維修企業(點)153個,農機服務性收入達4.04億元。
做好五篇文章,加快推進機械強農
強化政策支撐促提升。推進組織、資金、用地、人才等各項措施落地見效。做好支農政策修訂完善,出臺機插秧等環節作業補貼,嚴格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發揮資金撬動作用。做好高耗能農機報廢補償和農機報廢更新,抓好老舊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水稻插秧機等機具的淘汰更新。
瞄準薄弱環節促推廣。支持浙江亞特等行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鼓勵自主技術研發,促進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整合提升嘉善等地溫室大棚小微企業,扶持高端智能化溫室設施研發,打造溫室設施產業集群。圍繞蔬菜、水果、食用菌等重點產業,瞄準育種、育苗、移栽收割和農產品加工等環節,對標國內外先進機械,引進推廣適用的微型化、輕便化、多功能農機裝備,加快補齊短板弱項。
加快示范推動促融合。重點支持青蓮、華騰、綠跡等企業自主創新研發生產關鍵環節設施設備,引領行業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充分發揮農業經濟開發區平臺作用,打造一批高水平農藝農機示范基地,爭取到2025年每個縣(市、區)建成水稻“無人農場”和蔬菜、畜禽、水產養殖智能化農場各1個以上。加快完善“種糧寶”信息化管理平臺農機模塊,借力數字化改革,提升社會化服務。
夯實宜機化基礎促改善。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土地全域綜合整治和設施農業建設的“宜機化”改造提升,拓寬機耕路、改造下田坡、推廣連棟大棚,改善農機通行和作業條件。以區域農機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建設為契機,改善農機作業配套設施條件,統籌考慮農機庫房、糧食烘干中心等全產業鏈配套設施,落實設施農用地政策,強化用地保障。
強化主體培育促提質。集聚相關強農惠農政策,以縣域為單位合理布局區域農機綜合服務中心。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小農戶實施訂單作業、托管服務等新型服務方式,提高農機利用率。探索“龍頭企業+加盟店”合作形式,制定標準化作業流程,打造“全程產業鏈+綜合農事”新型服務機制,拓展延伸服務領域。鼓勵金融機構、農機產銷企業、農機服務組織等發展農機租賃業務。
(作者單位:浙江省嘉興市農情監測與信息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