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開局豐收,分量很重
時間:2022-02-14 12:20:16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本刊評論員 字號:【

  10月20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傳來好消息,秋糧增產已成定局。全年糧食產量將再創歷史新高,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穩,民心穩,社會穩。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交上糧食豐收的喜人答卷,著實鼓舞士氣、振奮人心。這個豐收分量重、成色足,為我們開新局、應變局、穩大局發揮了重要作用,更增強了我們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的信心和底氣。

  重農,“種”出“豐收果”。大國重器,糧為首要。今年是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第一年,也是首次將實施糧食安全戰略納入五年規劃,糧食生產的重要性被提到新的高度。各地層層壓實責任,千方百計挖掘糧食面積潛力,秋糧面積穩中有增,超過12.9億畝,特別是高產作物玉米面積增加較多,為全年糧食奪取豐收夯實了基礎。

  強農惠農政策持續發力,有力調動了種糧農民積極性。今年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提高一分錢,釋放重農抓糧強烈信號;針對4月以來化肥、柴油等農資價格明顯上漲的情況,夏收夏種關鍵時期,中央財政安排200億元左右資金,對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發放補貼。面對河南地區歷史罕見的極端暴雨天氣,7月,中央財政先后兩批次下撥了1億元的農業生產救災資金,協調金融機構給予受災農戶免息貸款,支持河南災后恢復生產。一系列硬措施,保障了糧食生產有序開展,讓豐收根基更牢。

  實干,“干”出“總產增”。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個豐收是廣大三農系統干部群眾齊心協力,不畏艱難,過五關、斬六將,干出來、拼出來的。今年以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季季接續、茬茬壓緊、環環緊扣抓緊抓好糧食生產。7月,農業農村部聯合水利部、應急管理部、中國氣象局三部門召開防災減災視頻會、制定防災減災預案,開展“奮戰100天抗災奪秋糧豐收”行動;面對河南暴雨災情,組織開展農業防災減災包片包省督導,并派出4個工作組、22個專家組指導受災地區恢復生產;近期,又開展部長包省指導服務,指導抗災搶收搶種工作。

  齊心換來豐收景。廣大干部群眾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影響,有力應對河南、山西、陜西等地因嚴重洪澇和干旱帶來的嚴峻考驗,實現了重災區少減產、輕災區能穩產、無災區多增產。算總賬,增的比減的多,打了一場全國總產增加的漂亮仗。

  “兩藏”,“藏”出“雙提升”。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是糧食生產的兩個關鍵。“兩藏”戰略的實施,帶動了糧食生產效益和品質“雙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速,更多“望天田”變成“噸糧田”。目前已建成高標準農田8億畝,到2022年將建成10億畝,建成后的農田抗災減災、旱澇保收能力大幅提升,農業節本增效效果明顯。前不久,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出臺,再次彰顯糧食命脈在耕地。正是有越來越多的耕地沃土生金,豐收的成色才更亮眼、地基才更穩固。“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底氣更足。

  強化種糧全過程科技支撐是今年的新特點。糧食問題的要害之一是種子。今年以來,推動種業振興的舉措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各地選育優質品種的熱情高漲。科技賦能,讓糧食品質呈現更優更綠的特點。從品種布局不斷優化,到綠色高產技術、北斗導航農機自動駕駛、無人機植保等技術的大面積應用,持續彰顯著科技之于糧食生產的巨大作用。目前,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為糧食增產注入“硬核”力量。

  減損,“減”出“新分量”。在耕地資源有限,增加播種面積比較困難的情況下,降低機收損耗是增加糧食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機收減損1個百分點,可挽回25億斤糧食,相當于新增300萬畝面積的產量。今年各地將機收減損作為糧食生產機械化重要工作抓實抓細、常抓不懈,機收損失率較常年降低約1個百分點,成為顆粒歸倉的“隱形英雄”。

  食為政首,糧安天下。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任何時候都必須繃緊。我們要毫不懈怠,一環不落、一招不讓,全力以赴抓緊抓好秋收和秋冬種工作,確保今年糧食豐收到手,切實為明年夏糧和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