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都對此作出了重要部署。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履行中央賦予的統籌推動鄉村治理的職能,做好鄉村治理牽頭抓總、頂層設計、統籌部署、試點示范等工作,提升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10月29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鄉村治理創新典型做法,并推介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100個、村莊994個,發布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38個。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出席發布會。
典型案例、示范村鎮評選依據“兩個目的”把握“三個堅持”
張天佐介紹,開展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遴選推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是農業農村部開展鄉村治理的具體抓手。2019年,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會同中宣部、民政部、司法部共同開展了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百鄉千村”創建,99個鄉鎮、998個村創建成第一批示范村鎮,讓各地有了可學習、可借鑒的身邊榜樣,在鎮村一級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為了進一步發揮示范村鎮的帶動作用,今年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又會同中宣部、民政部、司法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6個部門創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包括北京市門頭溝區清水鎮等100個鄉鎮、北京市朝陽區黑莊戶鄉小魯店村等994個村。同時,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從2019年起,每年推介一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今年還會同國家鄉村振興局,三年來推介三批共92個案例。今年在各省份推薦的基礎上,擇優精選了38個典型案例。這些案例切合實際、各有特色,務實管用、操作性強,涉及地市、縣區、鄉鎮、村等不同層次,覆蓋東中西部不同區域,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也充分展現了近年來全國鄉村治理工作的實踐成果、創新經驗,為各地樹立了學習借鑒的樣板。
在選擇案例時,重點考慮做法經驗的實用性、創新性、可操作性,是否可復制可推廣。今年評選的38個案例可以歸納為四種典型做法。一是以重慶市渝北區、湖南省漣源市等為代表的10個案例,通過運用清單制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減輕村級組織負擔、規范小微權力。二是以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浙江省武義縣等為代表的10個案例,通過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完善現代鄉村治理體制。三是以廣東省蕉嶺縣、甘肅省高臺縣等為代表的10個案例,通過探索自治、法治、德治融合路徑,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四是以北京市懷柔區、遼寧省新賓縣等為代表的8個案例,通過保障民生服務,強化治理支撐、提升治理能力。
張天佐表示,開展案例推介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樹立一批典型。連續三年的推介打造了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的“金字招牌”,建立了典型案例庫,營造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為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形成符合本地實際的鄉村治理方法、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二是總結工作規律。案例梳理的過程就是調查研究、深入思考、認識規律的過程,通過梳理總結大量案例,找到背后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機制方法。如積分制、清單制等務實管用、具有普遍推廣價值的方法,都是不斷提煉、總結出來的。
從發布會上獲悉,2019年農業農村部開展第一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以來,示范村鎮在各地成為榜樣,為推動全國鄉村治理工作發揮了引領帶動作用。在創建過程中,必須牢牢把握三個堅持:一是堅持部門聯合創建。第一批示范村鎮是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中宣部、民政部、司法部等五個部門聯合創建,第二批創建增加國家鄉村振興局,共六個部門共同創建。這項工作開展以來,各部門高度重視,充分發動各地鄉鎮和村參與創建。二是堅持嚴格創建標準。結合鄉村治理工作任務和治理成效,農業農村部確定了綜合性創建標準,嚴格按照標準開展創建。其中,示范鄉鎮明確四條標準:鄉村治理工作機制健全;基層管理服務便捷高效;農村的公共事務監督有效;鄉村社會治理成效明顯。示范村明確六條標準:村黨組織領導有力;村民自治依法規范;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文化道德形成新風;鄉村發展充滿活力;農村社會安定有序。三是堅持程序規范。各地對照創建標準要求,堅持優中選優,層層推介遴選治理水平高、治理效果好的鄉鎮和村上報。為了保證公平,在省級上報之前進行公示,農業農村部對各地推介的示范村鎮進行反復審核評審,保證示范村鎮的公信力。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繼續深入推進創建工作,同時加強對示范村鎮的指導,進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發揮示范作用。
治理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不良風氣取得新進展
當前存在的高價彩禮、婚喪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的沉重負擔,人人厭惡,但人人又難以擺脫,廣大農民群眾反映強烈。
據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毛德智介紹,這些年,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發揮牽頭協調作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和鄉風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重點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著力發揮村民自治作用,指導各地在基本實現村規民約全覆蓋的基礎上,針對突出問題提出抵制和約束性內容。二是加強道德宣傳教育,選樹村級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引導農民群眾樹立文明觀念。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比如農業農村部舉辦了縣鄉長說唱移風易俗活動,形式新穎,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
從發布會上獲悉,治理工作取得了較好的階段性成效。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通過抓組織領導、村民自治、宣傳教育、公益服務、政策引導和常態巡查,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治理路徑,經過治理,村民紅白事操辦的支出大幅下降,辦理紅事的支出降幅高達70%到80%,辦理白事的支出也不到之前的1/6,社會風氣得到明顯好轉,不良風氣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通過試點,各地都探索出一批治理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問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必須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進行專項治理。離開了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專項治理的方式,這些問題在農村的微觀層面是解決不了的。二是依靠村民自治的方式和力量實現治理。風氣問題政府不能搞強制,只能倡導、推動,最后要通過村民自治的方式,通過民主協商,形成紅白事規則和標準,老百姓共同制定、共同遵守。所以,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主要依靠村民自治方式和力量。三是農村黨員干部要帶頭,“村看村、戶看戶、農民看干部”,農村的很多事情,黨員干部只要帶了頭就好辦。黨員干部如果不遵照規定,帶頭違反村規民約,可以用黨紀、政紀約束和處理。四是提供公共服務,比如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集體婚禮,評選文明家庭等,進行正向引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五是地方政府出臺激勵性、約束性措施。比如按照村規民約規定去辦事,可以享受地方政府優待政策等,當然這些措施必須合法合規,不能侵害農民的合法權益。
張天佐強調,不良風氣整治是長期過程,既要針對目前突出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同時還要針對這些不良風氣產生的歷史原因、社會因素,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一步深化整治。下一步,農業農村部還將堅持并推廣經驗做法,推動形成制度化。要做實做細“繡花工夫”,既要出重拳更要重引導,堅持久久為功、常抓不懈。
發揮村級組織作用做好農村地區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形勢復雜,絲毫不能懈怠。農村地區疫情防控是農業農村部門必須全力配合協助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由于農村地區醫療條件較差,農民群眾防疫能力和意識相對不足,是疫情防控的薄弱點。對此,要發揮村級組織作用,動員廣大農村群眾參與群防群控。
毛德智表示,做好農村地區疫情防控,首先要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機制和網格化工作體系,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責任,保障防控工作人員物資的充分充足。二是村干部要深入村屯,點對點聯系到戶、緊盯重點人群,排查中高風險區來返人員以及密接者、次密接人員。同時要突出重點工作,對重點人群、人員聚集的重點場所及時進行動態摸排,消除隱患。三是加強疫情監測。鄉鎮衛生院、藥店、診所等要充分發揮“哨所”作用,爭取及時發現發熱、干咳、咽痛等癥狀的人員,做到第一時間上報。要動員農村基層群眾共同防控,左鄰右舍形成自發防控網。四是大力營造濃厚的疫情防控氛圍。充分利用村屯大喇叭,依托廣播、電視、新媒體等多種形式,讓疫情防控宣傳深入人心,引導村民充分認識到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真正減少聚集,落實好疫情防控的各項要求和措施。
“三張圖”為鄉村治理提供工作指南
“面對千家萬戶的老百姓,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實現鄉村善治,不僅需要系統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還需要務實管用的工作方法。我們圍繞鄉村治理的難點和堵點問題,推廣運用積分制、清單制、總結移風易俗的典型經驗,將鄉村治理歸納提煉到‘三張圖’中。”張天佐表示。
“三張圖”是在總結地方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分析鄉村治理中運用積分制、清單制,以及整治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典型做法的內在規律、關鍵環節,分別歸納提煉形成的。第一個是“在鄉村治理中運用積分制一張圖”,第二個是“在鄉村治理中運用清單制一張圖”,第三個是“農村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整治一張圖”。
例如清單制“一張圖”,上面列舉了農村小微權力管控的三個關鍵環節。一是要依法明確清單,對村級權力事項依法進行系統梳理羅列。第二步要編制運行流程,對每一個權力事項的權力主體、權力內容、運行規則、決策方式乃至責任追究等細節進行明確。第三個核心環節是加強監督和檢查,充分發揮上級黨委政府、村務監督委員會、農民群眾、社會各界的監督作用,并配套相關的違規處理辦法,讓權力在監督下運行。
以浙江省寧海縣為例,清單制“一張圖”列出了36個事項,編制了45張運行流程規則。用圖形化、可視化的方式,將相對模糊籠統的治理理念和要求轉化成目標清晰明確、運行有章可循、監督評價科學合理的工作規則,好理解,易學習,便推廣。
張天佐總結,權力清單制度讓群眾按流程辦事,干部按規則履職,把權力關進了制度的籠子,解決了村級權力運行不規范、小微權力腐敗問題,方便了群眾辦事,密切了干群關系,維護了農民權益。
當前我國鄉村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和農民思想觀念仍處于深刻變化之中,鄉村治理面臨不少新形勢新挑戰,農業農村部將深入研究鄉村治理的規律,進一步探索符合國情農情和時代特點的鄉村治理方法,推動治理重心下沉,充分調動基層和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總結和推薦更多好經驗好模式,以此示范引領全國鄉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續提高。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