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一棵蔬菜的“全產業鏈”——江西省信豐縣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調查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明星 彭太陽 黃文赟 楊秋霞 字號:【

  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自然條件適宜蔬菜生長,20世紀就有種植蘿卜和辣椒的傳統。近年來,信豐縣成立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引進先進設施技術并加以改造,實現了設施蔬菜從無到有、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轉變。2020年信豐縣蔬菜種植面積21萬畝,年產量60萬噸,總產值18億元;已建成設施蔬菜基地76個,發展職業菜農3200戶。

  圍繞蔬菜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信豐縣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職業菜農”的組織生產模式,推行“國企投資、鄉鎮監督、合作社管理、農戶租種、企業銷售”運營模式,建設了四大產業平臺。預計到2025年,信豐縣設施蔬菜面積將超過5萬畝,蔬菜種植面積30萬畝以上,預計年產值將比2020年翻一番。

  主要做法

  堅持“經濟適用”原則,全面推廣頂部豎式通風雙膜連棟大棚。產業發展初期,不同主體建設的棚型各異且造價普遍較高。經過多年探索和比較,信豐縣開發出經濟適用的頂部豎式通風雙膜連棟大棚,每畝造價僅4萬元左右,具有春避雨、夏散熱和冬保暖等特點,經受住2020年冬季極端低溫的考驗。大橋鎮大橋村菜農曾永勝說:“這種棚真好用,政府補貼多,自己花錢少,我們穩賺錢!”

  抓住“菜農”根本,全面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菜農”組織模式。龍頭企業發揮信息、市場、技術等優勢,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配套服務;合作社具體抓品種選擇、茬口安排、市場銷售等工作,統購統銷;菜農負責生產環節,全身心投入、精細化管理。

  打造四大平臺,全力推動蔬菜全產業鏈發展。充分借助國企優勢深度參與,針對種苗、技術、物資、銷售全產業鏈,規劃建設“一園三中心”產業平臺:一是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贛州)分中心,突出品種引進篩選、技術集成示范、標準制定推廣、質量安全保障、品牌培育認證、產學研融合等重點,助推蔬菜產業標準化、優質化、品牌化發展;二是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贛州配送分中心暨冷鏈物流園,重點建設農產品一站式倉儲(加工、交易)中心、農產品冷鏈大數據調度平臺、智能化冷鏈運營作業體系、大數據檢測中心,推動江西農產品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三是贛南蔬菜配套產業園,保障蔬菜產前大棚建材、產中農資、產后包裝等物資供應;四是現代化育苗中心,減少種苗運輸成本及損耗,減少菜農生產成本、提高效益。

  強化技術保障,不斷提升蔬菜種植效益。依托多方技術服務團隊,蔬菜專家在重要時間節點下基地指導,本地技術服務團隊經常性下基地培訓。每300畝安排一個“作業長”蹲點,重點指導菜農抓好品種茬口選擇、土壤改良、日常管理等工作。近兩年全縣主推的越冬茬螺絲椒讓很多菜農嘗到了甜頭,新田鎮菜農蔣家庭算了一筆賬:2019年第一次種螺絲椒,畝產量1萬斤、產值2.5萬元;2020年種得更早、管得更好、價格更高,3個多月的產值就已經超過去年,畝產值可達6萬元以上。

  強化政策保障,加大蔬菜產業投入力度。一是強化資金保障。通過縣屬國企平臺政策性融資3.5億元、縣財政預算等渠道籌資,保障蔬菜大棚、土壤改良獎補等方面的資金需求。對于菜農需要承擔的部分建棚資金及農資費用,政府按照每畝不高于2.5萬元的標準給予授信貸款,一貸三年、財政全額貼息,目前已放貸2.8億元。二是強化風險防控。信豐縣聯合太平洋保險和大地保險,推出蔬菜自然災害和市場價格綜合保險,延伸覆蓋所有基地和全體菜農,保費由縣財政貼補80%、菜農承擔20%。三是強化市場營銷。立足富硒優勢、注重富硒品牌建設,打造“信豐龍椒”“信豐蘿卜”等特色富硒蔬菜品牌。目前,全縣建設富硒蔬菜基地16個,大塘埠鎮惠洋基地已成功申報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

  主要經驗

  堅持“政府主導、龍頭帶動、菜農主體”。政府強化組織領導、頂層設計、產業規劃、政策扶持,不大包大攬,充分發揮企業和菜農的市場主體作用,為蔬菜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信息、市場、技術優勢,引導龍頭企業從示范種植向全方位服務轉變。蔬菜專業合作社把分散的菜農有效組織起來形成規模效應,初步實現了在生產上統一采購,銷售上統價統銷,貸款監管上統一收支、分戶核算的“三統一”。古陂農伯樂“合作社+菜農”模式由合作社負責技術服務、農資供應和銷售,菜農經營管理各自領種的大棚,精耕細作,蔬菜品質好、產量高,產業效益好,菜農信心十足。

  堅決摒棄“拿來主義”。產業發展初期,信豐在棚型、技術上走了不少彎路。如在山東主推的冬暖棚,在信豐卻表現出夏季通風不良、冬季光照不足、雨季漏水嚴重等缺點;山東蔬菜基地的灌溉用水都是井水,但信豐地下地質構造復雜,不能打井或是地下水不適宜灌溉。政府意識到必須因地改棚、因地施策,攻關改良棚型、推廣適合贛南氣候的頂部豎式通風雙膜連棟大棚,破除只用井水灌溉的觀念、引用豐富的地表水澆菜,結合信豐氣候改進技術,治好了各類“水土不服”。

  堅決杜絕規模一味貪大。蔬菜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必須充分考慮勞動力、水資源等條件,追求大規模、大面積,會影響整體效益。基地選址須充分考慮周邊勞動力資源,原則上每個基地面積不超過300畝,單個大棚控制在5畝左右,不宜盲目求大。

  存在問題

  雖然信豐縣蔬菜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是市場銷路不夠寬。隨著蔬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信豐已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區,但目前仍以市內銷售為主,銷售渠道不穩定。同時在產銷對接中存在結構性矛盾,曾經有廣東客商到信豐采購,要求每日供給其辣椒5萬斤,基地供應量達不到其需求,而本地市場又無法及時消化如此大的供應量。

  二是品質意識不夠強。在農資投入方面,少數菜農一味追求低成本,時不時出現使用未腐熟雞糞、濫用除草劑等不良現象。在種植管理方面,有不少菜農存在“舍不得”心理,不愿意整枝疏果,導致商品性偏差。在采摘銷售方面,部分菜農習慣于賣“大路貨”,不愿意進行精細分級和分揀包裝,好菜往往沒賣到好價。

  三是品牌打造不夠有力。在品牌打造、宣傳推介方面力度不夠,未能發揮富硒蔬菜資源優勢,信豐蔬菜“兩品一標”申報數量較少。

  對策建議

  保持政策延續,持之以恒抓好蔬菜產業。蔬菜產業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產業振興的優選項目。但一個產業的發展壯大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應抓住中央、省、市高度重視蔬菜產業發展的有利時機,堅定信心、下定決心,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政策扶持再延續,工作力度再加大,切實加快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繼續實行大棚建設獎補政策。在保持原有大棚建設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和創新國有企業建設、菜農領種的運營模式。二是注重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由縣屬國有企業投資建設為主,加強基地水、電、路、排水灌溉等基礎設施和冷鏈分揀等配套設施建設。三是繼續推行信貸扶持和蔬菜保險政策。以產業振興信貸通為主渠道,繼續對認領大棚的職業菜農給予信貸支持,由財政全額貼息;在前兩年試點的基礎上,根據《江西省省級地方特色農業保險試點工作方案》要求,進一步優化保險方案,實現蔬菜保險全覆蓋。

  堅持選育結合,切實抓好品種培優。一是示范推廣優良品種,根據贛南氣候土壤特點,以設施化栽培為重點,篩選出抗性好、產量高、品質佳的優質蔬菜品種,不斷優化蔬菜品種結構。二是發掘優質種質資源,開展農家品種資源調查,收集特有資源和特色地方品種,開展鑒定評價,遴選優異育種材料,強化品種權保護。三是提純復壯特色品種。與科研院所積極合作,加快對當前地方正在推廣應用的信豐蘿卜和信豐辣椒等品種提純復壯。

  推行綠色生產,大力提升蔬菜品質。一是以土壤生態保護、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資源綜合利用為技術主線,建立覆蓋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綠色生產栽培技術體系,加快推廣生物有機肥、水溶性肥料、高效葉面肥、生物農藥等綠色投入品及粘蟲板、殺蟲燈、性誘劑等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產品。二是加強蔬菜質量安全監管,嚴格規范農藥使用,探索建設農產品質量全程追溯體系,加強信息技術應用,嚴厲查處禁限用農藥使用及農藥超標問題。三是健全品質評價方法體系,分品種篩選蔬菜品質核心指標,建立評價標準,推動農產品分等分級和包裝標識。

  打造蔬菜品牌,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充分利用當地富硒土壤資源和分中心平臺優勢,發揮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贛州配送分中心優勢和供港澳質量安全標準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開展“兩品一標”認證,大力培育一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區域公用品牌、農業企業品牌和富硒蔬菜品牌。切實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建立蔬菜精準管理監控大數據與質量安全溯源平臺,堅定走品牌化發展道路,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制定推廣標準,推進標準化生產。積極發揮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贛州)分中心技術優勢,結合贛南特點和產業發展現狀,重點在棚型設施、種植模式、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領域積極探索,測試集成多茬口、多品類蔬菜種植技術規程,申請國家專利或制定地方標準,并進行示范推廣。同時,依托全國質量標準中心專家委員會及華中農大、華南農大、江西農大、江西農科院等合作院校專家技術團隊,強化技術攻關、成果轉化、機制創新,整合優勢資源,為蔬菜全產業鏈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積極開拓市場,做好產銷對接。從全縣蔬菜產業發展資金中安排專項經費,鼓勵各類主體開拓蔬菜銷售市場。舉辦好粵港澳大灣區蔬菜產業合作交流大會,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贛州配送分中心的積極作用,主攻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主動走出去,通過遠近結合的銷售方式,積極拓展外銷渠道,爭取更多訂單。全面推行市場細分和蔬菜分級,實施“特等蔬菜走高端市場、一等蔬菜走批發市場、二等蔬菜走配送企業”的營銷策略。建立健全營銷網絡,積極探索蔬菜直銷、凈菜配送、農超對接等現代營銷手段,完善縣旅投蔬菜配送公司的運營職能,通過強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搭建信息化體系,拓展蔬菜供需對接和內供、外銷平臺,有效擴大營銷渠道。

  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全面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職業菜農”組織經營模式,一是注重發展壯大龍頭企業,積極引導和鼓勵產業化龍頭企業參與規模化、標準化蔬菜產業開發,引導企業和農戶建立穩定的購銷關系,推進蔬菜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生產。二是規范發展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充分發揮其在品種選擇、茬口安排、技術指導、營銷對接等關鍵環節,以及生產互助、統籌設施、統一管理的功能作用,切實提升產業化經營的質量和效益。三是大力培育職業菜農,注重從村干部、農村黨員、能人大戶、大學畢業生及返鄉創業人員等對象中培養菜農,以蔬菜科學種植、標準化生產等為重點內容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培養出一批真正懂技術、善管理的新型菜農。

  (作者明星系農業農村部在江西信豐縣掛職干部;作者彭太陽、黃文赟、楊秋霞為江西信豐縣蔬菜辦干部)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