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鄉村振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是關鍵。針對鄉村專業技術服務人員不足、治理人才薄弱、技能人才匱乏、農業生產經營人才素質不高等諸多現實問題,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始終把鄉村人力資本開發放到首要位置,堅持“本土培育為主、外來人才引進為輔”的務實策略,通過實施“構建人才引進培養制度、打造人才創新創業平臺、推進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培育人才工作市場力量、打造人才宜居宜業環境”等五大舉措,培育和引進了一批“一懂兩愛”的鄉村工作人才,擴大鄉村人才隊伍,逐步解決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人才支撐問題,為我國其他地區建設鄉村人才隊伍、順利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有益參考。
德清縣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經驗
為補齊鄉村振興的人才短板,德清縣政府將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全縣人才工作統籌中去,從制度構建、平臺建設、體制機制改革、市場培育、環境提升五個方面建立起比較完善的鄉村人才引進與培養的政策體系。
構建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引進培養制度。在市場機制發揮主導作用的前提下,人才在勞動力市場中獲得的報酬必定要高于同一類型勞動者的平均報酬。因此,吸引人才首先要在薪酬制定上具備一定的競爭力。德清縣通過推行高層次人才引進直接認定機制,將人才劃分為A、B、C、D、E五類,設立專項資金給予相應的薪酬、安家、購房、租房等補助。同時,德清縣將人才引進與本土培育相結合,將本土培育的人才也納入統一獎勵體系中去,并依據本地人才需求缺口進行定向引進和培育。例如,針對鄉村發展面臨的緊缺型人才,德清縣制定了鄉村振興“六類英才”引育計劃。重點引進和培育領軍人才、治村名師、專業精英、鄉村創客、能人鄉賢、工匠能手等“六類英才”,并給予相應的補貼。
打造全域人才創新創業平臺。為顯著提升第一產業科技水平,吸引高層次科技創新人員,德清縣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重要載體,大力引進“名校名院名所”并以強化科技成果轉化為核心,推行“人才+平臺+研發+產業化”的發展模式。同時,德清縣還通過培養村干部帶頭帶領創業創新的能力來推進全民創業、全面創新,打造全域雙創平臺,并因此獲評第二批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推進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現有制度對吸引人才落地的束縛,德清縣重點在人才認定、編制瓶頸、評價激勵機制等三方面著手推進改革。首先,在人才認定方面突破社保限制,對未在本地交納社保,但在德清主導產業企業連續工作1年及以上,依法連續繳納個人所得稅12個月及以上,可同等享受人才政策,并實施零門檻人才落戶制度。其次,在人才引進方面破解編制瓶頸,對于事業單位引進D類及以上人才,可特設崗位,不受事業單位崗位總量、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限制,同時積極探索聘任制公務員和政府高級雇員制。最后,在人才激勵方面創新評價機制,打破唯學歷技術論人才,根據年薪認定人才等次,同時對于事業單位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經主管部門審核,可單獨制定收入分配傾斜政策,收入和各類人才獎勵補助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量。
培育多元化的人才工作市場主體。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發現人才、吸引人才等方面的作用,彌補政府信息不足的劣勢。一方面,德清縣政府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持組建人才中介服務聯盟、人才聯絡服務站等中介機構發展,激發人才市場活力;另一方面,積極創建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引進專業的獵頭、創投、檢測等人才服務機構,培育多元化人才市場主體。
建設優質的人才宜居宜業環境。德清縣政府通過建設人才公寓、提高服務水平、降低稅負等舉措不斷提高宜居宜業的外部環境,提高對人才的吸引力。首先,通過建設人才公寓、支持企業在工業配套設施用地上建設自持職工宿舍等優化完善人才安居條件。其次,完善人才服務體系,如建立人才項目“一企一策”和“一件事”服務專窗,開辟人才子女就學綠色通道,完善人才配偶安置機制等。最后,著力為人才降稅減負,對享受德清縣人才政策資助繳納稅費的,按所得稅形成的地方貢獻,以財政獎勵形式全額資助返還。此外,還通過實施貸款貼息、引導天使投資機構投資人才創業企業、鼓勵金融機構投貸結合等舉措拓寬人才融資渠道。
“德清經驗”對開展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的啟示
通過堅持“本土培育為主、人才引進為輔”的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總體思路,德清縣構建了一套比較完善且注重務實與成效的鄉村人才引進與培養政策體系,建設了一支專業技術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且扎根基層的鄉村人才隊伍,有效解決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人才匱乏問題。總體來看,德清經驗對我國其他地區開展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具有以下幾點重要啟示。
鄉村人才隊伍必須“一懂兩愛”。“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培養“三農”工作隊伍的基本要求。與繁華的都市相比,鄉村生活環境艱苦、工作條件惡劣、收入水平較低,鄉村人才隊伍對“三農”工作沒有熱愛和奉獻精神,就很難長期扎根基層,無法對鄉村地區發展作出實質性貢獻。因此,鄉村人才必須以“一懂兩愛”作為基本要求,建設一批“入得了鄉、住得了村、下得了地”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本土人才培育可以事半功倍。遠求人才,不如就地挖掘。培育一批以本地人為主的鄉村人才隊伍具有以下兩大優點:一是成本較低,總體來看,培育本地鄉村人才的資金投入遠遠低于外來人才引進,有利于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二是根植性強,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本地人具有很強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更愿意長期扎根鄉村、參與鄉村建設。為增強鄉村人才隊伍的本土根植性,在培育過程中,德清縣政府一方面注重對本地戶籍鄉村人才的培育,鼓勵子承父業、返鄉創業;另一方面,把德清縣常住外來人口納入到本土鄉村人才培育的工作當中,將優秀的外地打工者吸納到鄉村人才隊伍中去,進一步擴大鄉村人才隊伍。
外來人才引進要注重務實。引進外來人才不僅付出較高的工資水平,往往還需要提供住房保障、配偶及其子女教育等額外補助,人才引進成本不僅較高,而且還會面臨“留不住”的局面。為避免引進外來人才過程中陷入“投入過高、因水土不服而成效不顯著”的陷阱,地方政府引進外來人才應當深思熟慮,一方面要以本地鄉村發展需求為導向,注重務實,引進本地“稀缺、稀有、需要”的鄉村實用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堅持“引得來、留得住”的人才引進思路,讓引進的外來人才能深入扎根基層、服務本地“三農”工作。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