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中村規民約如果沒有真正發揮作用,濫辦酒席、薄養厚葬、攀比炫富、鋪張浪費、“等靠要”、懶漢行為等鄉村問題就得不到有效遏制,“干部在干,群眾在看,還經常抱怨,偶爾還會搗亂”的現象時有發生。如何通過鄉村治理機制創新,形成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并落地實施,有效激發農民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農民有效參與鄉村治理,減輕鄉村干部負擔,是當前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助推鄉村振興,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村莊社會共同體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近三年來,在上級黨組織領導下,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委和村民委員會通過鄉村治理“積分制”創新實踐,較好地破解了上述問題,形成了鄉村治理積分制的“小崗經驗”。
鄉村治理“積分制”的小崗實踐
小崗村鄉村治理“積分制”創新實踐可以概括為組建“一個機構”、運作“兩級組織”、實施“三項制度”。
“一個機構”是指小崗村“美德銀行”。依托小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組建立了小崗村“美德銀行”,由村民委員會和村協商委員會共同管理運營。村民的善行義舉都在“美德銀行”中建檔立卡,并以戶為單位發放。通過“行政村”和“片區”兩級組織定期對鄉村治理中的積分情況進行記錄并匯總到“美德銀行”總賬,使得小崗村各戶、各村民的積分情況量化清晰、有賬可查、有據可依。
“兩級組織”是指“行政村”層級和“片區”層級的鄉村治理組織。在“行政村”層級建立了村協商委員會、義務調解委員會、道德評議委員會和村志愿者服務隊,在“片區”層級建立了村民理事會和紅白理事會。
“三項制度”是指《小崗村村規民約》《小崗村美德銀行積分方案》和《小崗村違反村規民約扣發分紅等福利待遇方案》。這三項制度形成有機契合、相互配合的鄉村治理“積分制”體系。三字經式《小崗村村規民約》朗朗上口,有利于在村內開展宣傳。《小崗村美德銀行積分方案》將積分事項細化為好人好事、公益活動、移風易俗、見義勇為、垃圾分類六項,并對每一項內容如何積分、積分數額作出明確規定。《小崗村違反村規民約扣發分紅等福利待遇方案》規定,針對有欠繳房款、焚燒秸稈、違反公約、違法違紀、違章建設、破壞環境等違規行為的村民和農戶,將通過削減、扣除集體福利和股份分紅進行約束。
小崗村鄉村治理“積分制”取得的成效
充分發揮了小崗村黨組織在鄉村治理工作中的引領作用。通過在鄉村治理工作中引入積分制,黨組織實現了與農民群眾的常態化聯系,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組織力,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新鄉賢的帶頭示范作用,強化了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領導地位。
推動了鄉村振興重點工作,解決了鄉村工作中的諸多痛點和難點問題。小崗村將鄉村治理積分制與人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保護生態環境、培育文明鄉風等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有機結合,通過將這些工作量化為具體的積分指標,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促進了鄉村全面振興。僅移風易俗方面,截至2020年10月1日,已有67戶家庭因遵守“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杜絕大操大辦”的原則而獲得美德銀行積分。紅白宴席從原先的大戶30桌以上、普通家庭15~20桌,普遍減少到喜事低于6桌、喪事低于10桌。在環境整治方面,通過設立垃圾分類美德積分,并開展積分兌換生活用品活動,基本在全村實現了家庭垃圾主動干濕分類。
提高了農民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通過修訂村規民約并將鄉村治理積分制納入村規民約,相關制度由村民會議討論、審議通過,并將具體的積分執行工作交由“行政村”和“片區”兩級村民自治組織完成,實現了“積分內容群眾定,積分方式群眾議,積分結果群眾評”。村規民約引入激勵和懲戒措施,既確保了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發揮村民自治作用,也引導了農民群眾主動參與公共事務,凸顯農民群眾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地位,減輕了村干部負擔,激活了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形成了鄉村治理的有效抓手。小崗村的鄉村治理“積分制”把各項事務標準化、具象化,使鄉村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將鄉村治理工作由村“兩委”包辦變為多方參與,由行政推動轉為激勵引導。這既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也減輕了村“兩委”干部的行政工作負擔,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服務能力建設上,提升了鄉村治理的精細化、科學化、透明化、規范化水平。因此,小崗村鄉村治理積分制實施以來,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村“兩委”干部、村協商委員會、村民理事會等村民自治組織成員和村民均對鄉村治理積分制的實施成果表示滿意和肯定。
鄉村治理“積分制”的“小崗經驗”
推動村莊社區黨建、社區協商和社區營造有機融合,創新實施“三社融合”鄉村治理組織體系和制度體系是“積分制”有效落地實施且取得重大成效的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2018年5月以來,小崗村開展農村“三社融合”治理創新實踐,強化了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和服務能力,建立了完善的社區協商組織和社區營造組織,如村義務調解委員會、村協商委員會、村民理事會等,形成了完善的協商民主制度。這為鄉村治理積分制的推行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和制度基礎,尤其是“片區”層面組織與制度的建設,確保了小崗村鄉村治理積分制的下沉,確保了積分制的落地執行和長效實施。依托這些組織和制度,鄉村治理積分制迅速地推行起來并取得重要成效。
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是鄉村治理“積分制”有效落地實施的經濟基礎保障。小崗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通過深化農村承包土地“三權分置”改革、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持續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探索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近3年每名村民集體分紅實現了350元、520元、580元的三連增,加上醫療保險集體承擔等集體福利,每名村民每年集體福利約1100元。因此,小崗村既可以通過集體經濟開展針對美德銀行積分的表彰、評比和禮品兌換等活動,也可以通過扣發家庭年終分紅和村集體福利待遇的方式,實現對村民群眾的負面行為合理懲戒,引導村民群眾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社會秩序。
包含大包干帶頭人在內的一大批小崗新鄉賢通過組織化方式熱心參與和積極支持,是鄉村治理“積分制”落地實施的村莊群眾支持保障。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首先要將富有公共精神的和有威望的群眾精英組織起來,使他們成為鄉村治理的核心人物,充分發揮示范、引導、帶動作用。小崗村擁有一大批包括大包干帶頭人在內的新鄉賢和鄉村精英,他們通過加入新鄉賢理事會、義務調解委員會、協商委員會、村民理事會、紅白理事會等組織,成為鄉村治理志愿者,實現了組織化參與鄉村治理工作,并成為推動鄉村治理積分制的核心骨干力量。
敢想敢干、敢為人先、無私奉獻的“小崗精神”是鄉村治理“積分制”的道德精神保障。鄉村治理要從制度、技術和道德三個維度來考量,一項治理制度的落地實施,不僅依賴技術的支撐,還依賴于道德精神的保障。在“小崗精神”的熏陶和滋養下,小崗村民真切感受到了鄉村治理積分制的價值和意義,并大力支持和擁護小崗村落地實施鄉村治理“積分制”。
上級黨委選派的第一書記的重視支持是鄉村治理“積分制”的關鍵領導保障。第一書記作為從機關單位中選出來的優秀干部,具有較高的覺悟、思想水平、知識水平、工作能力和踏實肯干的工作作風,對黨的政策具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能夠協調各種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因而具有領導鄉村發展的優勢。小崗村第一書記李錦柱同志始終牢記組織重托,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深入基層與農民群眾一道勠力同心開展鄉村治理工作,體現了服務大局、甘于奉獻的政治擔當。他高度重視并親自抓鄉村治理積分制實施,為鄉村治理積分制的有效落地和常態化實施提供了關鍵領導保障。
進一步加強小崗村鄉村治理“積分制”工作的建議
高度認識鄉村治理積分制“小崗經驗”對推動國家發展的重大價值和重大意義,加強宣傳推廣鄉村治理積分制的“小崗經驗”。小崗村開創的“大包干”制度解決了億萬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小崗村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為中國經濟發展、為中國人在物質生活富裕方面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新時代,小崗村開創的鄉村治理積分制“小崗經驗”較好解決了村規民約沒有真正發揮作用所導致的村莊“無規矩”和村民“不參與”問題。因此,要高度重視鄉村治理積分制“小崗經驗”,高度認識其對推動國家發展的價值和意義,大力支持小崗村鄉村治理積分制的創新實踐,研究總結小崗村鄉村治理積分制的成效、典型案例和先進人物,宣傳推廣鄉村治理積分制的“小崗經驗”。
推廣“小崗經驗”,擴大鄉村治理積分制實踐范圍。小崗村鄉村治理積分制改革創新實踐充分體現和發揚了敢想敢干、敢為人先、無私奉獻的“小崗精神”,取得了重要成效。但是,在小崗村所在鄉鎮、縣市的范圍內,仍未有健全的制度體系與之匹配契合。以移風易俗為例,通過鄉村治理積分制實施,在村內實現了紅白喜事的移風易俗,并得到村民的擁護和支持。但是,村民仍難免要應付小崗周邊鄉村的人情往來,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鄉村治理積分制的實施效果。鄉村社會作為熟人社會的特性,在鎮域乃至縣域范圍內,鄉村治理工作有諸多共通之處。因此,要盡快推廣鄉村治理積分制的“小崗經驗”,以鎮域或縣域為單位,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鄉村治理積分制度體系,推動鄉村治理有效和鄉村文化振興。
對積極參與鄉村治理積分制工作的村民志愿者進行有效激勵。小崗村各個村民組織,尤其是組織負責人,如協商委員會主任、村民理事會會長、紅白理事會會長等,在鄉村治理積分制的實施工作中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他們的積極參與是鄉村治理積分制取得成效的關鍵所在。因此,下一步應為這些無私奉獻的鄉村治理志愿者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給予相應的激勵,讓他們長久積極參與積分制落地實施工作。
加強數字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推動鄉村治理的數字化。鄉村數字治理新體系建設需要數字治理技術體系和數字治理制度體系的匹配,需要鄉村數字治理理論體系和鄉村數字治理現實運作實踐的匹配。鑒于目前大多數信息技術公司在鄉村數字治理技術體系研究和應用能力上比較強大、但對鄉村治理復雜豐富的現實實踐場景熟悉度和體悟度不足、在鄉村治理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制度體系研究和應用能力上有所不足,絕大多數高校鄉村治理研究智庫對鄉村治理復雜豐富的現實實踐場景比較熟悉、對鄉村治理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制度體系研究和應用能力較強、但是對鄉村數字治理技術體系研究和應用能力不足的現狀,建議小崗村推動信息技術公司和高校鄉村治理研究智庫緊密合作,又好又快地研發和應用符合小崗村鄉村治理實際的鄉村數字治理新體系,進一步豐富鄉村治理積分制的“小崗經驗”,為在全國推動鄉村治理數字化建設提供更多可以借鑒的經驗和操作路徑。
(作者系安徽財經大學中國小崗研究院研究員)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