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出安徽廬江縣城,約十幾分鐘就到了位于大別山余脈的湯池風情小鎮,聽當地人講,再往南的大山深處有個遠近聞名的三沖村。近年來,該村發揮當地綠水青山的自然優勢,通過打造“三生三美”的融合發展模式,讓昔日的窮山溝蛻變成如今的“金窩窩”,趟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3月21日,筆者前往三沖村,一探這個“國家3A級景區”“全國文明村”“安徽省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村”的魅力何在。
茶園里種起了“風景”
驅車從湯池鎮一路向南,繞過一彎又一彎的盤山公路,終于來到群山環抱的三沖村。
微風拂面,春意漸濃。在三沖村,但見蜿蜒曲折的清溪穿過山谷,水聲潺潺;兩岸青山郁郁蔥蔥,碧綠茫茫;一戶戶農家小院粉墻黛瓦,花朵掩映……絢麗多姿的田園風光撲面而來,流光溢彩,賞心悅目,猶如置身“世外桃源”。
在三沖村黨委書記鄭軍的帶領下,沿著山中小徑,筆者來到該村果樹茶業專業合作社的荒草尖茶葉種植基地。
眼下,漫山遍野的茶樹已次第吐露新芽,星星點點的茶農們正穿梭茶壟間,嫻熟地采下今春的第一批春茶,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茶香。據基地的主人葉家齊介紹,隨著氣溫的不斷回升,今年春茶比往年來得早,目前雖無法量采,但已有零星春茶上市銷售。
這幾年,在茶旅融合的背景下,葉家齊瞅準時機在茶園里套種蘭花,茶山搖身一變,不再僅僅是茶產地,還成了一個天然大景區。“來三沖旅游的城里人都特別喜歡山里的土特產,每年花季我們的茶葉生意好得不得了。”他喜滋滋地說。
鄭軍告訴筆者,三沖村是一個傳統的產茶區。近年來,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村里找準切入點,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在對老茶園進行重點改造的同時,采取套植名貴樹種和中藥材等方式,在茶園里種起了“風景”,做到“茶中有林,林中有茶”,實現產業提質增效,茶農增產增收。
不僅要產業興旺,更要生態宜居
順著一條忽上忽下的農村公路,筆者來到三沖村沈陳村組陳先平的農家庭院。目光所及之處,他家的庭前院后分區域種植的各種花草爭奇斗艷,令農家小院生機盎然。
陳先平指著花草說:“我這里有很多花,一年四季花開不斷,甭提有多熱鬧了,讓人心情特別舒坦。”
農村要有農村的樣子。為打好生態牌,三沖村大力開展農村環境整治、農業污染治理、村莊綠化提升等行動,全面實施整體美、區域美、個性美等工程,打造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使新農村越來越有看頭。
在陳先平看來,自己所處的這片山林的價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靠砍樹賣山頭過活,結果是越賣越窮;后來靠賣竹筍、白花菜這些山貨,勉強圖個溫飽;現在大伙都明白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好了,生態經濟也就火了。通過保護生態,經營風景,許多山區農民走上了致富路。
在三沖村采訪,筆者切身體會到,該村把“生產美”當作核心和突破口,把“生產美”當作標志和保障,也把“生產美”當作目的和落腳點。
打造“三生三美”的三沖樣本
大自然賜予了三沖村優美的風光資源,但過去卻是“鎖在深山人未識”。現在,隨著鄉村振興“精致美景”的漸次鋪開,三沖村成為令人向往的旅游熱點,游客流量一直處于人氣“爆棚”狀態。頭腦活絡的山里人發現,賺錢的門路多起來了,于是興起開辦民宿、搞農家樂、賣土特產等熱潮。
三沖村江沖組的江再仙說,前些年,她把家里房子翻修成民宿。潔白明亮的單人間,溫馨如家的雙人房,極簡風格的裝修下,電視、沙發、熱水器……民宿里各種現代生活設施一應俱全。
據江再仙介紹,自家的民宿開業以來,每年接待全國各地游客1000多人次,年純收入達到5萬多元。每到節假日,三沖村的民宿生意就火得不得了,“家門口捧金飯碗,日子就是美。”在三沖,像江再仙這樣的民宿項目已有10多家散落在山間,成為鄉村一抹亮眼的風景。
三沖村駐村第一書記葉文江說,為做實鄉村振興支撐,三沖村突出強產業、優環境、促增收,帶動了生產、生態、生活“三生同步”,既有“面子光”更有“里子亮”,并且由一個個“盆景”,連成了一道道“風景”,形成了一片片“風光”。
三沖村的“三生三美”的融合發展模式,只是廬江縣高位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
廬江縣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該縣將加快從“生產美”邁向“產業強”、從“生態美”邁向“環境優”、從“生活美”邁向“家園好”,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帶動全域鄉村振興,加快創出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三沖樣本”。
山水相映,綠色相間。如今,一幅“產業強、生態好、景色美”的鄉村振興斑斕畫卷,正徐徐繪就在廬江廣袤的大地上。
(作者單位:安徽省廬江縣融媒體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