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江省平湖市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途徑,創新推廣“股份分紅+善治積分”鄉村治理模式,采用積分制推動鄉村善治,有效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加快從“事”到“制”和“治”的轉變,以“小積分”撬動社會“大治理”,該做法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積分制八大典型案例。
主要做法
一個撬動點,疊加積分激勵。出臺《平湖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廣村(社區)“股份+積分”收益分配模式的指導意見》,引導年末凈收益50萬元以上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召開股東代表大會,按程序修訂合作社章程,實行“股份分紅+善治積分”收益分配模式,明確集體收益分配除按股份分紅外,可按積分激勵。按股份分紅為主,按照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制改革確定的股東名單和股份份額,對全體股東實行按持股份額分紅,保障股東戶基本法定權益。2019年,全市73個村經常性收入全部超過120萬元,年度股金分紅1907.81萬元,受益股東35.5萬個。按積分激勵為輔,根據股東戶當年度參與農村社會治理的貢獻度,對股東戶實行按治理積分激勵,全面激活農村自治功能,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村集體收益分配前提取公積金比例不得低于凈收益的30%,按積分激勵金額原則上不高于分配總金額的20%,如年末凈收益實際為負,不得實行按股份分紅。通界村共有股東戶698戶,自實施“股份分紅+善治積分”模式以來,已累計發放積分激勵資金15.66萬元;2019年獲得加分的249戶股東戶中表現優秀的最多在按股分紅基礎上增加了60%。市財政連續三年每年安排450萬元資金,支持鼓勵“股份分紅+善治積分”模式推廣。
一套積分制,歸集計分事項。以戶為單位,按年實行積分制動態管理,股東戶年度治理積分為“基礎分100分+總加分-總減分”,作為積分激勵的依據。因村制宜定計分項目。各村根據自身不同情況,科學設置加減分項目,穩步推進、一村一品,加分項目主要包括農戶獲得的各級榮譽、配合中心工作的突出成績、具有社會影響的好人好事等,減分項目一般包括違反法律法規、不遵守村規民約和有違社會公德三大類,加減分內容每年根據農村社會治理重點作動態調整。及時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按程序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將治理積分加減分的具體事項,分別對應村規民約的應為事項、不為事項。通界村根據農村治理需要,2019年增設不規范衛生改廁、不規范養禽、不文明養犬等3項扣分項,今年又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增加了擺設2桌及以上宴席、消極配合醫學觀察和居家隔離、召集人員聚集活動等6項扣分項。主城區近郊的城西、紅建等7個社區則結合城鄉接合部的區位實際,將煙花燃放、高樓拋物等列為扣分項。因勢利導定項目分值。各村根據不同的治理重點和難點,自行合理確定各項目分值和計分辦法。同時,對于出現減分情形、但能夠及時按要求整改到位的,可不予扣分或減少扣分;對減分情形拒不整改、同一事項重復扣分、未按要求整改到位等情況,予以加重扣分。如林埭祥中村都家浜有3戶農戶因房前屋后整治不到位予以扣分公示,后主動整改到位后不予扣分,同村北窯浜的一戶農戶,扣分后經過提醒仍沒有整改到位,加重了扣分。深化拓展增激勵實效。搭建全市善治積分數字化管理平臺,創新開發“善治寶”微信小程序,推動善治積分數字化管理及運用。在按股分紅疊加善治積分激勵的基礎上,聯合市農商銀行在沈家弄村、通界村創新試點“善治貸”,根據農戶綜合評定、善治積分換算授信額度,并根據善治積分得分情況實行差異化的利率優惠政策,村民積分越多,得到銀行授信額度越高,獲得的利率優惠越多,已為全市73個村善治積分靠前的5.8萬戶,辦理了“善治貸”14.64億元的授信。積極探索全社會參與鄉村治理機制,通過市農業農村局統籌協調,全市多個單位聯動,為2019年度高積分戶提供實實在在的福利待遇,成功舉行全市首批“股份分紅+善治積分”高積分股東戶福利認領儀式,讓善治積分不僅成為一種經濟行為,更成為一種社會榮譽,引導更多村民向先進看齊。
一組流程圖,保障規范公正。按照“五議兩公開”要求,形成“十二步”工作法,規范操作流程,確保公開公正。堅持會議表決,科學定方案。在村黨組織領導下,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董事會和村委會共同提出“股份分紅+善治積分”分配初步方案,召開村民議事會、鄉賢參事會、戶長會議征求意見,村班子會議討論并經鎮街道審核同意后,提交村股東(社員)代表會議表決,形成決議并公示,通過后方可實施。沈家弄村共有農戶1733戶,村班子在聽取各方意見、制訂方案初稿的基礎上,利用晚間、周日時間,分5批次(每次約350戶)組織召開全村戶長會議,將實施辦法向村民進行詳細解讀宣傳,最終村股東(社員)代表會議順利通過。建立評分小組,公正定評分。以黨員先鋒站為單位,分片成立由聯站干部、村干部、“兩代表一委員”“三團”(百事服務團、法律服務團、道德評議團)、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小組長、老黨員、村民代表等為成員的積分評分小組,按照“按季打分、復評復核、按季公示、告知到戶”原則,開展積分日常評定。評分小組獨立開展工作,做到評判機制有群眾聲音、評判流程有群眾參與、評判結果有群眾打分、評判公示有群眾監督,防止誤加誤減。通界村初評公示加分戶214戶,減分戶200戶,2個月公示期后,加分戶因群眾舉報減少到163戶,減分戶因完成整改減少到158戶。做到公開透明,按實定分配。根據年度治理積分,制定按股份分紅和按積分激勵到戶明細,形成“股份分紅+善治積分”分配方案,經村班子會議討論后,提交村股東(社員)代表會議表決,并向社會公示1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后,將股份分紅金額和積分激勵金額以電子化支付方式發放到戶。適時召開總結表彰會議,表彰先進戶,使村集體分紅不僅成為一種經濟行為,更成為一種社會榮譽。
價值意義
實現股金分配模式由“單一性”到“多樣性”。依法保障農民的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權,在傳統的按股份分紅基礎上,創新按股份分紅為主、積分激勵為輔的分配模式,不僅讓村民拿到了股份分紅的收益,更享受到了善治積分帶來的激勵。同時,通過發揮“一約兩會三團”作用,建立善治積分規范流程,確保積分激勵公開透明,切實保障了分配模式的可持續性。
實現鄉村治理由“村里事”到“家家事”。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社員的股份分紅與村民自治積分激勵相結合,有效提升基層治理社會參與度。一方面,增加社會治理中的公眾參與,減少政府在社會治理上的成本;另一方面,通過自下而上的公民參與,讓群眾更有歸屬感和獲得感。有效解決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等鄉村振興中農民主體缺位的問題,進一步助推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
實現鄉風文明由“事上改”到“心上改”。將村民獲得各級榮譽、配合中心工作的突出成績以及違反法律法規、不遵守村規民約、違背社會公德等問題與善治積分獎懲相掛鉤,通過正反雙向考核,提高村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公開公示、總結表彰等形式,促使村民不斷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能力,讓鄉風文明成為一種行動自覺。
(作者單位:浙江省平湖市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