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耕地質量保育工程技術中心主任黨永富專心治土,開發出“三土三方”系列技術,破解了化學農業轉型升級、碎片化農業向過程農業系統工程發展中的難題等。
“俗話說好種配良田,土壤質量一定要高度重視起來,鄉村產業要振興,土壤‘振興’是關鍵。”黨永富說,要生產出高質量的農產品,肥沃健康的土壤是根本,希望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讓越來越多的土壤活起來、會呼吸。
201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時,黨永富在建議中提出推動土壤污染防治立法。2019年1月1日,《土壤污染防治法》施行,這也讓他的愿望變成現實。黨永富說:“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依法保護土壤環境,是保障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民生工程。”
高標準農田建設主要包括哪些方面?黨永富介紹,首先要進行土地平整、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其他工程等,不僅要重視增加耕地數量,還要著重提高耕地的質量技術支撐、利用投入與管理水平,從而提升耕地產能。
剛剛過去的一年,有著“土代表”之稱的黨永富異常忙碌,全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忙著到基層調研,為土地質量和農民增收奔波。
河南省高標準農田建得好,連續3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截至目前,已累計建成6910萬畝高標準農田,2020年新建高標準農田660萬畝,今年還將建設高標準農田750萬畝,同時打造30萬畝以上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糧食安全重任越扛越穩。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已經開始依托‘三土三方’耕地質量提升綠色集成技術,發揮現有資金與新技術的有機結合,對于農業生產中的土壤污染治理、退化土壤改良、一般耕地保護開展化肥農藥雙減量,對糧食數量和質量提升都產生較好的效果。”黨永富說。
目前,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需要關注哪些問題?黨永富分析,建設資金主要用于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上,存在重硬件、輕軟件,重數量、輕質量傾向,土壤污染防治、退化土壤改良、一般土壤保護資金較少等問題。
“全國高標準農田土壤退化改良資金僅有土壤培肥資金,各地每畝投資100~200元左右,僅能購買100~200斤有機肥,而每畝需要有機肥2000斤,這點兒量根本起不到明顯效果。由于缺少新技術,一些地方購買生石灰改良土壤,容易造成土壤鈣化,一些地方甚至連續使用廢礦渣生產的土壤調理劑,造成土壤更板結退化,影響到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土壤質量成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突出短板問題。”黨永富介紹。
黨永富建議,我們要建立高標準農田管護長效機制,加強協調聯動,增強責任意識,確保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優質高效,落實建成后高標準農田的管護責任。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國家財政資金投入,充分利用財政資金、政策紅利、社會資本等,解決高標準農田建設后管護資金投入問題。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