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宋虎振介紹,近年來,河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糧食生產連年豐收,2020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多種自然災害影響,總產達到1365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對全國糧食增產貢獻率達到23%,高標準農田發揮了重要作用。
河南省高標準農田建設連續3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2020年新建高標準農田660萬畝,今年還將建設高標準農田750萬畝,同時打造30萬畝以上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國人糧倉”根基越筑越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核心邏輯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河南作了哪些部署,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宋虎振介紹,今年以來,河南從打好“兩藏”組合拳和加快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三方面發力,來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
打好“藏糧于地”組合拳。一是保證耕地數量,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耕地面積在1.2億畝以上,糧食面積在1.6億畝以上。二是建好管好高標準農田,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2025年建成8000萬畝,建立長效管護機制,確保長久發揮效用。三是提升耕地質量,綜合運用深耕深翻、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土壤治理等措施,力爭耕地質量每年提高0.2個等級。
打好“藏糧于技”組合拳。一是建設種業高地,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加快建設國家生物育種中心,培育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推動建設國家級小麥育種制種基地。二是加強技術集成應用,推廣應用節種、節水、節肥、節藥、節能新技術,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三是提升裝備和信息化水平,推進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建設,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復合型農機研發應用,促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應用。
加快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重點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布局高標準農田建設,一是率先在建成區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整縣提升、家庭農場整縣示范創建,提高糧食生產規模化、組織化程度。二是率先在建成區布局優質小麥示范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糧食精深加工企業,推進小麥等主要糧食“三鏈同構”。三是全力抓好麥田春管措施落實,防范病蟲害、“倒春寒”等災害風險,努力奪取夏糧豐收,打牢全年糧食豐收基礎。
“河南不僅糧食生產體量大,還是油料生產大省、畜牧業大省、蔬菜和食用菌大省、中藥材種植大省、農產品加工業大省。優勢特色產業潛力大、勢頭好,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民宿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宋虎振說,新階段,河南堅持新發展理念,努力在農業高質量發展上走前列。
在創新發展上,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方式,加快種業科技創新、技術集成創新、經營模式創新和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業高質量發展賦能助力。
在協調發展上,發展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推進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協調,構建四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體系,促進三產融合發展。
在綠色發展上,堅持“一控兩減三基本”,大力發展旱作節水農業,深入實施農藥化肥減量行動,治理農膜污染,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在開放發展上,重點打造“豫農優品”公共品牌,深化豫京、豫滬農業合作,逐步拓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在共享發展上,重點培育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推動龍頭企業向種養基地布局。實施脫貧地區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按照新發展理念要求,農業農村部門將一個產業鏈、一個產業鏈研究推進,一個特色產業、一個特色產業提升,一個品種、一個品種拿出方案抓落實,一個產業園、一個產業園謀劃推進,一個縣、一個縣研究培育主導產業。同時,抓緊謀劃一批高質量的重大項目,爭取國家支持。
為持續筑牢“國人糧倉”根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宋虎振建議:一是國家把《河南新時期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規劃》納入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范疇,給予支持。二是建議支持河南建設國家級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和國家區域性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中心庫,進一步提升育種創新和供種保障能力。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