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墑情好,準備得趁早。”進入3月份,氣溫不斷走高,遼寧朝陽市蒙古營鎮的本濤種植合作社負責人鄒本濤已經開始聯系種子肥料。
近期,遼寧的春耕備耕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3月3日,遼寧省農業農村廳派出7個工作組,深入14個市28個縣(市、區)生產一線開展春耕備耕調研指導,全面摸底春耕備耕情況。
據了解,去年冬季封凍前,遼寧絕大部分地區土壤相對濕度達到了90%,水分飽和。封凍后,全省又出現多輪大范圍降雪,土壤底墑非常適合春耕。鄒本濤所在的遼西朝陽、阜新等市底墑甚至達到了近10年最好水平。
政策“早”落實
去年年底,朝陽市本濤種植合作社負責人鄒本濤種植了200多畝地的玉米。春節前,玉米單價賣到了每斤1.5元。“苞米價格激發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也帶動了土地承包價格的上漲,現在相同的地塊,每畝漲了近百元地租。”鄒本濤說。
截至目前,遼寧省安排財政資金2.6億元,用于支持耕地保護、種業創新、病蟲害防控等工作,安排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等政策性資金51.6億元。與此同時,遼寧省農信社、省郵儲銀行已安排春耕貸款計劃超過120億元。鄒本濤就是今年農機購置補貼的受益者。
農業保險也開始發揮保障作用。據統計,2020年,遼寧省各保險公司種植業保險理賠資金17.3億元,去年僅受旱災的遼西四市兌付理賠資金就達10.4億元。在各級監管部門督促下,所有理賠資金全部及時兌付到位,真正降低了農民的損失,農民種糧積極性明顯提高。
農資“早”保障
錦州市開展的“春雷”農資打假護農專項行動,是遼寧省開展的打假護農行動的縮影。“春雷”行動對錦州全市162家種子、農藥、肥料生產經銷企業進行全面檢查,與此同時,盤錦、撫順同時跟進。政府多部門合力對省內所有農資生產、經營單位進行“拉網式”排查,對訂單銷售的農資產品進行入戶倒查,對流動商販違法經營農資行為進行嚴厲打擊,此次行動有效地維護了農資市場秩序和農民群眾合法權益,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
瓦房店市預計今年全市玉米播種面積80.8萬畝,春耕期間化肥需求量3.34萬噸、備實3.9萬噸;農藥1280噸、備實1200噸;農膜1620噸、備實1650噸;主要農資備實量可以滿足春耕備耕供應,目前農資下擺入戶率達21%。瓦房店市開展春季種子專項檢查行動,嚴把源頭關,對未進入市場的種子逐一排查,問題種子全部退市,排查15家種子代理商,159個玉米品種可以進入春季銷售,50個品種因為包裝不合格退出市場。開展植物調節劑專項執法,堅決取締無證經營農藥行為,促進全市溫室大櫻桃合法生產用藥。去冬今春,瓦房店市共出動執法車18臺次,執法人員54人次,檢查農資店60個,立案4起,結案4起,沒收涉案農資210瓶,罰款2.831萬元。
為簡化行政審批程序,遼寧省農業農村廳將67個政務服務事項全部進駐大廳,實行“一站式”管理,實現“一網通辦”。針對今年春耕,開通“綠色通道”,對涉及春季農業生產事項優先受理、加急辦理。
截至3月20日,遼寧省春耕主要農資備實量達到316.29萬噸、占需求量的94.2%,下擺入戶量達到196.34萬噸、占需求量的58.5%,備實、下擺進度均快于上年同期。
農機“早”管理
剛進3月,鐵嶺縣全國種糧大戶聶明就開始檢修機器。2020年,遼寧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經達到80%以上,部分農作物已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今年,遼寧省農機春耕備耕工作重點體現在組織調度、落實政策、機具檢修、作業安全等方面。
今年春季,遼寧省農業農村廳又開展了農機安全生產督導檢查、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遴選培養等工作,動員指導基層農機推廣部門、合作社、大戶以及生產企業、銷售企業、維修網點提前開展人員培訓、機具供應和檢修保養。鐵嶺市有170萬畝保護性耕作任務,所以提前啟動了農機具檢修工作,種糧大戶聶明就是在這次農機檢修中得到了幫助。今年他準備把合作社里兩個年輕人送去學習,培養他們成為合作社技術骨干。
技術“早”指導
遼陽市的“大喇叭”成為當地農民學習農業技術的新陣地。遼陽市充分發揮農村閑置資源作用,利用鄉村832個“大喇叭”循環播放農業新技術。其他各市也充分利用冬季農閑時機,對鄉鎮技術指導員和科技示范主體進行技術培訓。
為助力春耕備耕,大連市下發了《2021年度大連市農業科技之冬活動方案》,并起草擬定了《關于遴選推薦2021年農業主推技術的通知》,確定三大主推技術,并通過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實施。截至目前,以各種形式舉辦培訓班18次,培訓指導3.5萬人次,發放科技書刊等資料5.5萬余份(冊)。
近幾年,遼寧省農業農村廳在88個適宜不同區域種植的農作物優良品種中,根據主導產業發展要求和農業生產經營者技術需求,從中遴選出玉米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水稻基質育苗、重大病蟲害綠色防控等44項農業主推技術。指導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發揮專業優勢和技術優勢,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加大優質、高產、多抗、宜機收新品種示范推廣力度,制定發布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意見,通過廣播電視、手機微信以及舉辦培訓班、實地指導等方式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到目前為止,遼寧已開展線上線下指導培訓1426班次,發放技術指導資料75.5萬份。
如今又到春播時,遼寧省通過多種形式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確保一播全苗,奠定豐產基礎。對墑情適宜地塊,指導搶抓有利時機,集中力量適時播種,力保播在最佳適宜期;對墑情不足地塊,指導通過搶墑播種、干埋等雨播種或造墑播種等方式完成春播,穩住播種面積;對土壤偏濕地塊,指導提早翻耕晾曬或起壟散墑,降低土壤濕度、提高地溫,待溫濕條件適宜時迅速播種。
防災“早”準備
阜新市積極推進“百萬畝農業節水提質增效項目”,已經連續5年安排市級資金印制32萬份《抗旱保春耕明白卡》并發放到農民手里。
朝陽與阜新鄰近,往年春耕以旱災為多,因此朝陽市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提升風險保障水平。同時,朝陽市農業農村、氣象部門聯合發布《氣象與農業信息聯合專報》,指導提前做好抗旱準備。與遼西地區抗旱不同,遼寧沿海地區主要以防控草地貪夜蛾等工作為主。目前,大連、丹東、葫蘆島等市都已落實草地貪夜蛾防控資金,科學布局監測設備,提前做好了應急防控物資儲備。
為確保豐收,遼寧省農業農村廳起草制定了《2021年全省“蟲口奪糧”保豐收行動方案》。該方案分作物、分害蟲種類制定了7個《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基本涵蓋遼寧省內較為常見的病蟲害。方案下達到各地以后,各地及時更新維護了監測設備,提前開展病蟲害發生趨勢分析。
遼寧省農業農村廳與省氣象局建立協作機制,密切關注重大天氣變化,不僅為即將到來的春耕備耕預警,更是涵蓋了整個農業生產周期,以便提前組織制定災害防范措施,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推進科學防災,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防治,以遏制重大病蟲害爆發流行。
作為全國糧食主產省,遼寧省始終勒緊糧食安全這根弦不放松,把春耕備耕作為2021年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遼寧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陳健介紹:“今年形勢不錯,5291萬畝播種面積和468億斤產量目標都已經分解落實到各市,但春耕備耕工作還是不能掉以輕心。春播的完成,只是糧食生產剛剛開始,下一步,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將進一步把責任壓實、把措施落實,為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