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調研組實地走訪了河南省新鄉市劉莊村、回龍村、裴寨村和朝陽社區4個村莊,通過看農業農村發展現狀,聽農民講述奮斗故事,感受真實農情民情,探索實現鄉村振興的經驗。
產業是“高架橋”
鄉村產業振興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重要基礎,沒有產業振興做根基,鄉村振興就會淪為空談,只有以產業振興做“壓艙石”,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架設鄉村產業振興的 “高架橋”,鄉村振興這艘“航空母艦”才能蓄力遠航。調研走訪的4個村都有以不同產業為基礎的、實力雄厚的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村集體和村民人均經濟收入。
劉莊村以華星藥廠、綠園藥業、淀粉糖廠、機械廠、運輸公司、農場、商業公司及酒店多個企業的農工商總公司為村集體經濟組織。2019年村集體收入7億多元,人均年收入3.7萬余元。
裴寨村以春江集團為全村的“樂業”工程,目前發展為集建材、旅游、化工、電力、金融和電子商務等為一體的多元化集團公司。人均年收入由2005年的不足1000元增長到2019年的1.8萬元。
回龍村以旅游業為主要產業,先后成立旅游公司、種植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果品公司,農戶大多從事農家樂、商品經營等旅游服務業。2019年村集體收入500萬元,人均年收入達到3.3萬元。
朝陽社區將村閑置房屋整理合并后,建成規模化工業園區,通過招商引資增加村集體收入并解決村民就業問題,2019年村集體收入285萬元,村民可免費享受多項福利。
帶頭人是“模范生”
鄉村振興,人才為先。培育和發展一位能凝聚人心、匯聚合力、引領全村百姓走上致富之路的優秀帶頭人,是鄉村人才振興的先鋒任務。調研走訪的4個村都有一個優秀的帶頭人,他們也許出身不同,但都有著拓荒前行的勇氣與堅韌不拔的毅力。
劉莊村的史來賀從小在苦水里泡大,一路穿越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改革開放等時代。他任村黨支部書記后,始終“身不離勞動,心不離群眾”,帶領老百姓以農業為主業解決溫飽,辦鄉鎮企業開展多種經營,組織團隊研究生物制藥走科技發展之路,終于把一個昔日“方圓十里鄉,最窮數劉莊”的長工村,建設成享譽全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他常說“我是個農民,一生在劉莊刨地球,就干了兩件事,一是教育群眾跟黨走;二是把群眾領到富路上”,他的精神影響和激勵著一代代劉莊人。
裴寨村的裴春亮13歲輟學到北京闖蕩,經過十多年拼搏成為集飯店經營、機械鑄造、礦業開采于一體的致富能人。他任村黨支部書記后帶領班子宣誓:“鄉親們不富誓不休!”先后個人投資2.1億元為村里建學校、建新居、不斷完善各項基礎設施。為了不讓村民“住著新房子,過著窮日子”,他又籌資5億元創建綜合性企業春江集團,鼓勵村民以自愿入股,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年均收入。讓村民們實現了“安居夢”“樂業夢”和“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錢賺、戶戶是股東”的致富夢。
回龍村的張榮鎖被稱“當代新愚公”,他所在的回龍村被海拔1570米的“老爺頂”一分為二,崖上5個自然村300多位村民艱難困苦,僅靠崖壁一條“老爺天梯”爬上爬下,百姓出行都要冒著生命危險,更難說發展。他帶領黨員和民兵向“老爺天梯”宣戰。開公路隧道,學測繪技術,用粗繩把自己吊下懸崖測量鑿洞位置和隧道坡度。筑路隊犧牲了3名黨員和民兵,過了兩年多“野人”生活,終于鑿出9公里掛壁公路和1公里青峰關S形隧道,架起78根電線桿,使“老爺天梯”變成“通天路”,崖上鄉親如今過上了交通便利、生活富裕的好日子。
朝陽社區的陳來勝本是縣糧食局職工,臨危受命擔任縣里出了名的“上訪村”“混亂村”的黨支部書記。他上任后,通過整合磚瓦窯地、拆除舊宅置換指標、破產小企業等方式,統一建廠房招商引資獲得資金作為村里的集體資產,同時解決了村里百姓的就業難題,徹底改變了從前村里家族派系斗爭嚴重、基礎設施和房屋破舊、道路坎坷泥濘、集體收入接近零的貧窮落后面貌。他憑著扎實肯干的工作作風和樸實真誠的人格魅力,帶領干部群眾建成了現代化的新型農村社區,取得了村民的理解支持和擁戴。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新鄉先后涌現出一大批以基層黨組織書記為代表的先進典型,形成了獨特的“先進群體現象”,他們是優秀基層干部代表,是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楷模,在全省乃至全國都產生了廣泛影響,被譽為又一座“太行豐碑”。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這片地域會不斷涌現先進群體?
尋其原因,有學者認為,它源于地處太行山脈和黃河岸邊所滋養的太行風骨和黃河胸襟,使這里民風慷慨果敢,民性誠樸強韌;它源于本土原產的愚公移山精神基因,使這里的百姓堅定了“人是命運主角、干才是硬道理”的理想信念;更源自“窮則思變”的地域使命。
這里地處太行山區、黃河灘區,是一窮二白的革命老區,新鄉先進群體成員大多出身貧寒。但是他們立誓要從低谷崛起,帶領廣大農民翻身贏尊嚴,勤勞謀幸福。這種精神和同樣發源于河南的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一脈相承。正是這種文化基因的傳承才更有助于催生鄉村文化振興的“萌芽”,使鄉村文化的“星星之火”逐漸發展為“燎原之勢”。
黨建是“領航旗”
基層黨組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要想扎實推進鄉村組織建設,為鄉村振興凝聚力量、提供保證,基層黨組織就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推動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調研走訪4個村都高度重視基層黨建工作,積極探索適宜本村實際的新時代鄉村治理有效途徑。各村黨委都注重加強黨組織自身建設,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充分發揮黨委核心領導作用,時時處處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首位,形成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強大合力。
以朝陽社區總結的“一三五”黨組織工作法為例。“一”是建強基層黨支部這一重要堡壘。夯實基層黨組織各項制度建設,落細落小抓好基層黨員管理。“三”是建強具有執政能力的村委隊伍、具有先鋒模范作用的黨員隊伍和具有主人翁意識的村民代表隊伍,不斷增強三支隊伍的組織力、號召力和凝聚力。“五”是健全群策群力的民主決策機制、依情依理依法的綜合治理機制、全方位多元化的為民服務機制、凝心重德的文化建設機制和人人參與的有效監督機制。
(作者單位: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