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南省三門峽市堅持在農業領域實踐工業化的發展理念,強抓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信息化提升,以深化改革夯實基礎、以賦能“三農”引領發展,促進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探索走出了一條質量第一、效益優先、高質量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2020年全市農業生產總值266.96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139.98億元,增速2.8%,位居全省第二,特色農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85%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0元,增長7.0%,居全省第五位。
規模化集約發展夯實基礎
優化產業布局。以建設盧氏官道口、靈寶寺河山、陜州二仙坡“黃金蘋果帶”為抓手,加快矮砧密植果園和老果園改造建設步伐,促進果品業發展。以盧氏連翹、澠池丹參、靈寶杜仲道地中藥材為重點,建設標準基地,培育龍頭企業,搞好品牌引領,推動中藥材全產業鏈發展。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提質量、創品牌、延鏈條、抓出口,促進食用菌發展。大力發展高山蔬菜和設施蔬菜種植,持續推進生豬復養增養穩產保供項目建設,建立完善以奶農規?;B殖為基礎的生產經營體系,推進奶業全面振興。蘋果、連翹的產量、面積穩居全省第一位,食用菌的規模、產量均居全省第二位,牧業產值43億元。
實施項目推動。圍繞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集群、產業強鎮、高標準農田等項目建設,梯次建立國家、省、市級項目庫。共謀劃9大類125個項目,總投資592億元。尤其是靈寶蘋果現代產業園、伏牛山(盧氏、靈寶)香菇產業集群、陜州菜園鄉蘋果產業強鎮等一批“國”字號項目已順利落地。目前,全市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省級23家、市級90家,全年銷售收入60多億元。
標準化體系建設提升質量
推進“兩新”應用。推進“藏糧于技”,抓住種子要害,加快新技術、新品種更新換代步伐。推廣種植蘋果秦脆、瑞陽、瑞雪、維納斯黃金和玉露香梨等新優良品種面積2200余畝。示范推廣食用菌優良品種5個、實用技術5項,赤松茸標準化種植示范面積120畝,建立小麥新品種鑫地豐168高產示范基地2個,推廣示范種植“豫丹參1號”新品種200畝,建立連翹新品種選育基地2個。
完善標準體系。全市新制定果菌藥等市級以上標準17個,其中有5個水果標準上升為省級標準。靈寶市被認定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陜州區被認定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加快追溯體系建設。通過“互聯網+農業”的創新模式,實現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全市建成省級追溯點68個,盧氏縣建立食用菌質量安全追溯系統。
品牌化發展打造特色優勢
加強產品認證。全市“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達到215個,其中綠色食品84個、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20個。“靈寶蘋果”是全國首批名特優新農產品、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靈寶蘋果”品牌價值186.42億元,居全國縣級第一名;澠池丹參入選河南省和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加強品牌培育。共注冊果、牧、菌、藥、菜企業品牌70余個,“二仙坡蘋果”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特別是隨著農產品“觸網”,還涌現出了“山果演義”“老醋男”等20多個知名電商,先后在上海、北京、南寧舉辦了3場特色農產品品牌推介會,組織100余家企業參加了15次展銷活動,累計達成簽約意向9.08億元。
加強載體建設。陜州區菜園鄉入選河南省農業產業強鎮,盧氏縣、靈寶市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2020年河南伏牛山香菇產業集群,澠池縣南村鄉被評為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盧氏香菇、陜州蘋果、澠池丹參、盧氏連翹被認定為“河南省特色農產品”。
提升信息化增強發展動力
開發“移動菜籃子”。自2020年2月10日“移動菜籃子”平臺啟動至今,電商企業每天為湖濱區、陜州區、靈寶市3萬余戶居民提供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配送,總量4萬余斤。國務院網站、保加利亞政府網站以及其他國內媒體紛紛進行報道。
推進益農社運營。全市共建成益農社1145個,發展涉農電商2500余家,開設涉農網店4200余個,網上交易特色農產品300多個,目前交易額已突破25億元。與建設銀行聯合開展金融普惠活動,共同舉辦了“裕農學堂”,培訓信息員100多名。
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工作。指導靈寶、陜州區開展數字鄉村、“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等試點建設申報工作。靈寶市已順利入選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建設地區。
深化改革激發發展活力
扎實開展土地確權工作。全市1296個行政村(居委會)成立了經濟合作社或股份經濟合作社,全部完成賦碼登記,量化資產總額27.74億元,確認成員身份數168.01萬人,股權證發放比例達到80%。實踐中摸索出“三變+景區景點”、鄉村旅游、特色產業、扶貧資金、金融扶貧和第三產業6種模式,創新農民財產性收入增長機制。
培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規范提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探索建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形成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全市有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10家、省級示范性產業化聯合體10家。
成立企業聯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立三門峽市特色農產品銷售企業大聯盟,整合資源,取長補短,協同發展,共抗風險。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13家龍頭企業、合作社加入該聯盟。
賦能“三農” 積蓄發展勢能
三門峽市制定印發《三門峽市“三農”賦能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著力搭建政府、產業、改革、金融、文化、生態、人才、智慧、組織等九大賦能體系,積極探索具有三門峽特色的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科學編制規劃。以《三門峽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為總綱,結合全市特色農業發展現狀,重點制定完成了果、菌、藥、菜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等五大產業發展規劃,在全省率先建立了“1+5”規劃體系。
建立保險體系。在建立蘋果、食用菌、核桃、大棗4個特色農業品種保險制度的基礎上,新增花椒、辣椒、連翹等10個品種,形成“4+10”兩期保險,河南省“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落地陜州區,形成特色農業“4+10+1”的大保險格局。
加強人才建設。開展實用人才培訓,深入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計劃,持續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學歷提升、信息化建設等工程,全市共培育高素質農民5萬名、完成農民學歷教育1000名,舉辦三門峽市直播達人特色農產品電商直播培訓班培訓學員1000人,選聘200名農業院校畢業生充實到基層,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正式落戶三門峽,為全市發展現代農業提供智力支撐。
(作者單位:河南省農業農村廳)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