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自承擔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任務以來,堅持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著力政策和制度創新,通過探索集體土地整備、片區綜合整治、差別化土地征收、宅基地統籌利用等做法,較好解決了集體土地權益保障不充分、征地矛盾多發、宅基地用益物權難落實等問題,為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提供了南海方案。
探索集體土地整備制度,實現集體土地統籌開發。南海區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整備制度,通過成立區、鎮集體土地整備中心,配置專門工作人員,以托管方式將符合入市條件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行整合,有效解決以往集體土地零星分散利用問題,實現集體土地的統籌綜合開發,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探索片區綜合整治模式,優化城鄉用地結構和布局。南海區積極探索實施農村片區綜合整治,對連片低效的集體土地劃定片區范圍,通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的修改和報批、土地復墾、地類變更、土地權屬調整等措施,在片區內重新劃分宗地并確定產權歸屬,統一進行土地前期整理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探索“差別化”審批程序,提高土地征收效率。南海區探索建立“先許可后實施”與“先協商后批準”并行的差別化征地審批體系。針對線性交通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征地,采取“先許可后實施”的審批程序,先行辦理用地報批手續后組織實施征地,把具體的征地補償安置等材料與用地報批審查相分離,其他項目則采取“先協商后批準”的審批程序,確保與農民集體達成一致意見,提高行政審批效率。
分類確定征收補償標準,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根據具體征地類型,合理確定征地補償方式和征地補償標準,在保障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征地正當權利的同時,對為實施城市規劃、“三舊”改造等而開展的征地,合理測算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充分保障村民利益,即在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征地、產業開發性征地、“三舊”改造自愿申請“集轉國”這三種具體征地類型中,按照不同的征收補償標準,實現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
建立宅基地資格權益管理制度,完善宅基地保障和取得方式。在“確權到戶、戶內共享、社內流轉、長久不變”股權固化的工作基礎上,以“一戶一宅、村民自治、實事求是、公平合理”為基本原則,建立農村宅基地權益資格名錄庫,通過嚴格限制名錄庫的準入條件和審批管理,優先滿足剛需人口的居住需求,精準保障農村居民享有的宅基地住有所居的資格權。名錄庫內人員享有宅基地申請分配、受讓和優先優惠申購社區公寓的資格保障其住有所居。
建立規范的審批管理制度,實現全流程規范管理。一是堅持規劃管控和引領,以宅基地用地總規模不增加為目標,開展分區劃定工作,科學劃定宅基地禁建區、限建區和可建區,配套差異化的管制規則,僅允許宅基地可建區可適當增加新增宅基地,嚴控宅基地總規模。二是建立宅基地用地審批管理制度,對于申請使用存量建設用地或新增建設用地進行農村住宅的新建、改建、擴建、遷建的,涉及宗地紅線圖范圍發生改變的,嚴格審核宅基地辦理條件,明確嚴謹的審核流程,強化對宅基地用地情況的監督。三是規范宅基地報建程序,規定凡在南海區范圍內進行新建、擴建、改建和遷建的農村住宅,涉及新增用地或用地紅線發生改變的,應取得農村住宅建設用地許可證和規劃審批文件方可報建,明確宅基地報建程序包括規劃報批、施工報備、施工現場管理和竣工驗收備案等,通過規范宅基地報建手續實現宅基地建設行為的監督和管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